他改变了大明
字体: 16 + -

68.再次扩军

    陈策感觉到岛上有了大变化,自然是因为在他返航前,东江镇又一次加入了一批生力军,兵力匮乏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现在的东江镇虽还谈不上兵强马壮,大量的新兵无疑是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很需要来几场小规模的战役练练兵。

    六月初,勇卫营的第二批部队近3600人受训完成,随即在海边测试了对海船的适应性后,有3300多人补充进了东江镇。随着一批生力军的加入,完成重新整编,以及对第一批挑选出来的辽民的初步整训完成,东江新军的陆军战兵人数,又经历了一轮的迅速扩张。

    沈有容按照皇帝的命令,按照老兵带新兵的原则,将东江镇扩编出了六个暂时还不满编的营,左协兵力达到6400人,右协也有6000人出头。

    左协未设副将管理,暂时由总兵沈有容直接统领,下辖三个营,分别由参将贺虎臣、李卑和游击周遇吉任主将,右协由副将孙祖寿统领,下辖三个营,分别由新升上来的游击将军孙应元、姜名武和曹文诏任主将。

    这些武将,此时大多都还没混出头,此前要么是默默无名的小卒,要么也没多少田地供养家丁。

    对于东江新军这样的人事安排,朱皇帝是在和沈有容商量过后决定的。

    其他人都还好说,孙应元本来就是原勇卫营低级军官,姜名武从前都没有官身,本来他还准备考武举,被皇帝提前截胡,而曹文诏和周遇吉则都是熊廷弼手下的亲军,按照表现让他们独领一营,已经是让他们喜出望外。

    孙祖寿在进勇卫营前官位就足够高,即便是后加入勇卫营,在训练和作战中的表现也不比贺虎臣和李卑差,他的实际职位,快速升上去时,一度是引起了包括贺虎臣在内的,一些军官们的不满。

    一直到现在,贺虎臣其实都和孙祖寿有点不对付。

    这一次的任命结果下来,贺虎臣当时就有些郁闷地对李卑说道:“俺们到底还是低了这位孙副将一头,都没能升任副将。”

    李卑倒是没有他那么患得患失,拍了拍他的肩膀后说道:“老哥别看孙副将练兵打仗,成绩都与我等相差无几。不过人先前便立过功,律己也比咱们严。”

    对这个结果,李卑是挺满意的,他清楚,皇帝把左协副将的位置空出来,就是怕他和贺虎臣闹矛盾。

    他们两人进入勇卫营前,官位都一样,资历相同,要是贺虎臣升任副将分管一协,他没有,他敢肯定,即便和贺虎臣有不错的私交,他自己心里会有疙瘩。

    对于这种情况,朱皇帝当然是清楚的,干脆把他们两人的职位都压了压,准备下次扩编再给他们升职。

    这一次,为了接下来的作战,皇帝还是把半吊子的炮兵派到了东江镇,36门3磅炮,也就是两斤炮,和十二门臼炮,以及数千各式炮弹,共计8个炮兵百总队,这一次抵达东江镇的部队,光炮兵就有1300人。

    36门2斤炮,将会以6门组成一个炮兵百总队,加入到六个营的建制中,东江的营其实就是步兵团,朱皇帝干的事,也不过是照搬古塔斯夫。

    而臼炮和未来会被送来的12磅山地野战炮,则是会分配到协和镇一级,在进行大兵团会战时,朱皇帝会要求军队贯彻拿破仑的炮兵思想,将火炮集中使用。

    这一次新补充进来的兵种炮兵,一开始就引起了武将们重点关注。

    第一次试炮,这些新式火炮的高机动性,以及其巨大的威力,很快就征服了东江镇的诸位武将。

    经过对比之后,沈有容对3磅炮表现出了极大的喜爱。

    水师方面的袁奎却是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两斤炮射程是不比千斤弗朗机差多少,重量也不到一半,只是炮弹远不如千斤弗朗机重,威力不够。要俺说,还是广宁城头的14斤炮带劲。”

    千斤弗朗机差不多是6磅炮,由于气密性的问题,射实心炮弹的话,其射程还不比东江镇手上的3磅炮远多少,朱皇帝的3磅炮是用接近19世纪初期水准的技术制造,用起来比千斤弗朗机好用得多。

    水师显然不是太在乎火炮重量,反正是放在船上,水师目前主流的400料战舰,放14斤炮很勉强,但是传说皇帝在福建那边正在造两千料大福船,那种巨舰,放上几门14斤炮肯定是没问题的。

    孙祖寿却是摇了摇头,并不同意他的看法。

    “那14斤炮,乃是旧法铸造,光炮身就近六千斤,若是要加上炮车,当有上万斤。便是以新法制造,也轻不了多少,带着如此重炮,一日怕是走上十里都难。”

    沈有容说道:“这两斤炮,本就是轻炮,很快皇上还会送来8斤山地野战炮,射程与炮弹威力都将胜过千斤弗朗机,三头骡子便可将全炮加弹药带上。”

    这话一出,陆军的几位都兴奋不已,开始围着沈有容打听新火炮的信息。

    让武将们有些不满的是,皇帝给营级编制的命名实在是省心省力,直接就是一营、二营和三营,下面的千总队也变成了一样的,只不过名字是大队,百总队则是小队,小队下面的编制变成了三十人左右的排和10左右的班,命名也是同样省心省力的数字。

    对此,一众武将在为手下有了更多的兵,手里的本钱更加丰厚,而感到兴奋之余,也有不少人纷纷表达了对这么命名的不满。

    贺虎臣就直言:“这名字取得,真和那些火炮一般,丝毫没有威武霸气的感觉。”

    曹文诏听说了新的编制名字之后,也是直摇头,“是啊,俺本来还想取个威武点的名,比如虎贲营什么的。没想是这等名字,还不如让那位儒生来取。”

    这一批补充到东江镇的,还有一批新的军官,12名参谋官,其中有官身的只有两人,一名百户,一名从六品的镇抚。

    参谋人员的培训,现在只是刚刚起了个头,朱皇帝也拿不出太多的专业人员出来。这些个参谋,也只能说能凑合用,完全算不上是合格。

    皇帝的这一堆改制,加上全新的兵种炮兵,都是事先和沈有容商量过的,这位老将虽说还不能完全理解,但还是照做。

    对东江镇目前的规模,朱皇帝是不大满意的,制约东江镇继续扩大规模的因素,主要还是缺乏合格的军官。

    新的火炮运抵后,全体中高级军官,都被要求参观熟悉新的火炮,进一步整合队伍,最终展开合练,让步兵适应与炮兵配合作战。

    火炮东江新军是有了,不过这些火炮却是远还发挥不出该有的威力。

    就算只是射实心球炮弹,炮兵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更别谈对军官要求更高的榴弹。好在有钱,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自从火炮被造出来后,他就放开手脚让炮兵练习,让他们找手感,勇卫营和东江新军的炮兵,一个月的发射的炮弹,就比得上此时欧洲人一年的量,到现在,调到东江的这批炮手,每组都至少打坏了五根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