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顺其自然
字体: 16 + -

第九十章 永平府的试点

    万历皇帝的口谕,高翔十分理解。就是希望高翔能够试点成功,为全国推广提供有说服力的事实。

    由于高翔临时负责试点工作。因此不能跟随祥云卫奔赴朝鲜了。

    祥云卫在王道青和张世引领下,奔赴朝鲜平壤城。

    高翔将他们送出京城。由于试点工作需要人力。因此,经请示万历皇帝同意后,高勇等高家家丁以及特种部队留了下来,负责协助高翔。

    另外,万历皇帝特意安排锦衣卫和东厂全力配合高翔。

    高翔深感使命艰巨,试点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高翔来到明朝生活在苏州府,由于生意原因来到了京城,曾参与宁夏之役到过宁夏镇,朝鲜之役到过朝鲜,在永平府招过兵。

    由于对其他地区不了解,高翔决定在自己经历过的这几个地方进行挑选。

    首先,苏州府就被排除掉了。由于苏州府属于江南富庶之地。商业发达,其他地区经济发展远低于此地。因此,如果在苏州府试点能够成功,并不能代表在全国就能推广。

    其次,宁夏镇也被排除掉了。宁夏镇作为九边之一,历来是军事重地,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此地武官多,文官少。不具有代表性。

    眼下就剩下永平府了。此地处于辽东与京城之间的必经之路。往来经商的人员络绎不绝。经济发展虽然不如江南那么发达,但是比西北那些地区要强很多。

    永平府下辖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山海卫和永平卫。县里实行里甲制度。

    由于高翔在永平府招兵时,永平府知府张思义向其介绍过该府的基本情况,因此,高翔对此地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再加上与知府张思义有过交往,因此,永平府成为高翔此次推行两项制度的最佳地点。

    确定了试点地点,高翔立即上报了万历皇帝,并且需要吏部、户部和兵部各派出一名司务,协助高翔进行各项数据的测算。

    万历皇帝的批复就是准奏。

    高翔之所以要这三个部派遣人员,是因为有些专业性的东西,非自己的专长。吏部可以帮助调查永平府各级文官的情况,户部可以帮助调查永平府商业发展情况,而兵部可以帮助调查永平府两个卫所的军官、军籍等情况。

    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仅仅靠自身力量,即使完成了,也是好事劳神的。依据专业力量势必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起初,高翔还想让御史跟随,进行全程监督。可是,听说温纯的这个态度,高翔自然打消了这个念头。

    高翔在京城做着最后的准备,同时,安排高勇率领着特种部队,先行出发,先将永平府的商业情况、文官武将的情况调查一下。

    吏部、户部和兵部也都接到了通知,立即派遣了本部的一名司务向高翔报到。

    吏部司务名叫戴东贤,二十多岁,中等身材,国字脸。户部司务名叫林刚,三十多岁,肚子很大,长得非常胖,走起路来,呼哧带喘的,十分吃力。兵部司务名叫周全。此人皮肤黝黑,肌肉发达,眼神犀利,一看就知道是个练武之人。

    三人见过高翔后,高翔像他们三人简单介绍了一下此次的任务。

    由于高翔提出的两项制度,对于这些从九品的小官,绝对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三人打心眼里希望试点能够成功。他们都想高系那个明确表态,坚决按照祥云伯的意思,做好本职工作。

    高翔深知,利益驱使的道理。两项制度能够推行,是要牵扯到这三个人的利益的。因此,这三个人就算是为了将来自己能够大幅增加俸禄,也要拼命完成此次工作。

    交代完毕后,高翔就让他们回去抓紧准备,明日就出发。

    由于高翔就是老哥一个,因此府上没有什么人需要牵挂的,没有什么事需要交代的。

    祥云伯府的管家,是高翔新提拔的,名叫张昊纬。京城人士,曾在高遁手下做事。

    高翔曾不止一次听高遁提起过这个张昊纬,办事能力强,说话圆滑,使唤起来得心应手。

    因此,皇帝赏赐高翔一座府宅后,高翔就将张昊纬从高遁处调了过来。多日的观察证明,高翔没有选错人。

    第二日,三名司务就早早地来到了祥云伯府。高翔也已准备妥当,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邱二柱在朝鲜将伤养好后,与褚三一同回来了。

    于是,高翔率领着高猛、褚三、邱二柱等人及三名司务出发了。

    从京师出发一直向东走,就是永平府了。

    在高翔等人出发前,皇上的圣旨就到了永平府。张思义不敢怠慢,提前命人开始整理资料。

    待高翔等人来到永平府时,府衙人员已经整理一大半了。张思义如此配合高翔的工作,使高翔对试点的成功又增加了几分把握。

    按照事先的计划,由戴东贤率领十人负责整理永平府各级官员清册。

    永平府府衙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等人员情况。下属抚宁县等县衙人员情况。

    林刚负责调查永平府全境商业情况。由于商业测算十分复杂,工作量非常大。因此,特种部队全力配合林刚的调查。

    周全则率领十人调查永平府两个卫所的军官、军籍等情况。

    三路人马按照计划,开始了紧张而又艰巨的调查、测算工作。

    高翔这边也没有闲着。他带着褚三、邱二柱及高勇等人在永平府府衙所在地进行商业实地调查。

    永平府的商业状况在全国来看,属于中等水平。胭脂铺、杂货铺、丝绸铺、裁缝铺、当铺、药铺、车马行、酒馆、客栈等一应俱全。

    这些商铺涉及老百姓以及过路人的衣食住行。虽然都是做生意,但是每个行业的利润却各不相同。

    显然,不可以各行各业统一一个标准。这样虽然简单、直接,但是会增加一部分行业的负担,甚至会出现赔本的可能。

    比如,丝绸铺需要从外地购入丝绸,然后再卖给本地人。丝绸铺老板只是挣个差价而已。如果周边丝绸铺多一些,互相压价,竞争激励,则会导致利润的进一步下降。

    而车马行、客栈之类的,主要是靠本身服务来完成业务,相对于丝绸铺,利润空间要大很多。

    因此,如果按照车马行、客栈利润标准,计算上缴的商税,必然会导致丝绸铺的上缴商税过多,很容易出现亏本的情况发生。

    因此,调查完永平府官员数量、商业情况后,摆在高翔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各行业征收商税的比例问题。

    比例过大,容易使商户受损。比例过小,又会影响官员俸禄的增加。

    如何确立比较合适的商税比例,考验着高翔等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