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顺其自然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重开销茶之路

    高翔见这几位穷困到这个地步,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他又将随身携带的三十两银子给了这几个人,并亲切地说道:“现在这个世道如此。实在不行,你们就找个安静的地方安顿下来吧。我这里有些银子,你们拿去用吧。”

    几个人又要下跪拜谢,被高翔拦住了。

    送走这几位,高翔开始询问那名书生了。据他所说,他叫陈敏之,是崇明县人氏,此次是准备到南京国子监学习的。

    高翔勉励了他一番,并祝他学业有成。二人交谈了一番之后,就此告别。

    。。。。。。

    高勇率人接收被吴仁义非法侵占的家产后,及时回到高家庄向高翔做了汇报。

    最让高翔激动的是收回了吴县郊区的两千多亩良田。其余就是在苏州府城里有一家饭馆、一家旅店、一家茶叶铺和一个丝绸工坊;吴县城里的一家饭馆和一个杂货铺;太湖边上还有一个鱼塘。

    据高勇介绍,接收过程非常顺利,各处的人员听说东家给涨了一成工资,都很高兴,纷纷表示好好为东家做事。

    高翔听了之后,只是淡淡地一笑。无利不起早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涨工资只是暂时的激励措施,要想长久保持队伍的一种斗志,还得靠制度、靠管理,再配合其他激励措施。

    高勇走后,高翔又把高飞叫了过来。他吩咐道:“去年,咱们突击种植的土豆和玉米长势非常好,这两种作物比水稻的产量要高很多,而且对天气、土地的要求也十分低。你跑一趟,到吴县郊区,告诉当地的负责人,将咱家新收回的两千多亩地玉米和土豆各种一半。成熟后,继续播种。”

    经营家族这些产业,对于来自现代的管理学专家高翔来说,就是小儿科。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岂是明代那些商贾所能比拟的。

    渐渐地高翔逐步收购了苏州府的大大小小的丝绸工坊,除了官办丝绸工坊之外,民办丝绸工坊就属高家最大,其余都是一些不成规模的小作坊,高翔也懒得去收购。

    苏州郊区的丝绸、棉布市场,高翔占了销售额的七成以上,稻米、木材等市场高翔也都逐步在提升份额。高翔俨然已经成为苏州府年轻一代的富豪。

    太湖边上的鱼塘,高翔亲自去看过。由自己的一个远房表哥在经营着。表哥名叫高秋,据说因为是在立秋那天生的,取名高秋。一见面高翔就感受得到这是一个憨厚老实,忠实可靠的人。一番交谈之后,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

    对于产出的各种淡水鱼,肉质鲜美,如果再加上高超的烹饪技术,自然成为餐桌上得美味佳肴。

    高翔安排高秋将收获的活鱼,定期送到高家在苏州府、吴县的饭馆,高家庄也要送一部分。高秋欣然领命。

    用日进斗金来形容高家现在的商业经营并不为过。但是,高翔并没有满足于此,他经过一阵时间的思考,决定重开苏州到北京的茶叶生意。

    当高翔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高孝先想起了高翔的父亲高占文。不由得留下了思念的泪水。同时他也担心这个生意存在很大的风险。

    高翔十分理解他的担心,他安慰高孝先道:“高叔。你说得非常有道理。从苏州到北京这么远的距离。路上的不确定因素很多。但是我的父亲都成成功开拓这条经商之路,我要继承和发扬他的生意。将高家发扬光大,对得起高家的列祖列宗。”

    高飞等人作为家丁,只有服从的份。他们纷纷表示,一定做好护卫、保护,确保此次买卖成功。

    高翔笑着说道:“第一次,咱们小打小闹,先整一部分。至于随行人员,还得再招一批呀。高勇。你先从咱家的伙计中,挑选一些身体强壮,头脑灵活之人。对其进行武术强化训练。空缺由各处自行招聘。高猛、高刚和高强配合你。咱们收购茶叶还需一些时日,这样吧。以两个月为限。你这边抓紧训练。高飞、高跃你二人分成两组,负责带人收购茶叶。咱们此次就以五千斤为限。高奔负责在运河边联系仓库和船只。咱们这趟走运河。高遁先到京城负责前期准备工作,待我们到京城后,确保马上就能开张营业。”

    众人按照高翔的吩咐各自忙去了。

    这两个月,高翔自己也没闲着。他翻阅了父亲留下的京城茶叶生意那段时间的日记。

    高占文详细记载了从苏州出发,途径各地的情况,遇到吃拿卡要的官员如何打点,遇到水匪如何应对,在北京如何做茶叶生意。还记载了沿途所见所闻,京城的繁华之状。

    可以说这就是一本苏州到北京经营茶叶生意的经典教科书。这也是高翔敢于重新做这个生意的底气。

    大运河最早起于春秋时期,当时吴国为了攻击齐国而进行的开凿,后来隋朝将大运河扩建至都城洛阳和北方的涿郡。至元代,只保留了至北京这一段,而放弃了至洛阳那一段。

    明朝继续保留了从杭州至北京这一段,史称“京杭大运河”。在交通不便,海运被禁的明朝,运河起到了沟通南北的巨大作用。将京师与江南富庶之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由运河兴起的漕运由此而产生。在明代,朱棣迁都北京后,漕运更是承担了北方粮饷、宫廷开销的漕粮运输任务。

    有一位监察官员被任命为总河御史,一位武将被任命为漕运总兵。

    淮安附近的清江造船厂就是承担了大部分漕运船只的建造、修理工作。

    这条运河最让高翔愤怒、头疼的,就是沿途漕运官员的腐败盘剥。不给钱、就不开闸放行;不给钱,就以商品来路不明进行扣押。如同拦路抢劫的山贼一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北贸易的发展。

    对于正常押解的漕粮,他们也不放过,盘剥勒索押运漕粮的粮长,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这部分的消耗,粮长自然不会自掏腰包,就会加到耗费里面,最后负担的就是广大的缴纳赋税之人身上,无形之中增加了百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