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慈善大亨
字体: 16 + -

第244章 案情

第二天江海媒体和网络传媒再一次用肖乐的消息占满了版面,这也难怪,他以创业新贵的身份第一登上报纸,以篮球明星的身份进入体育圈,然后又如同一颗闪亮的流星那样突然从娱乐圈闪过,留下了十几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许多年轻人都把他视为努力的对象,在所有年轻人都在一门心思往网络泡沫里扑的时候,这样一个人的成功无疑具有着更加正面的意义。

“就像他自己歌里唱的,他是九九年夜空中最亮的星……”

不过这一切都与肖乐无关了,他匆匆登上了飞往蓉城的飞机,与先一步赶到那里的王直汇合。

“很棘手。”王直看到他的第一句话就这样说道。

网站上刊登出的这个案件,本身就有着很多很多疑难的地方。

事情发生在半年前。

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见义勇为者追捕小偷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如果没有发生后来的事故,这一切本来也是顺理成章的。

王直弄到了当时的监控视频,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个人在商场里追逐扭打着,然后一名瘦瘦的年轻人挣脱出来,慌张地从一扇窗户里爬了出去。

追击者跟到了窗口,但从这里已经看不到外面的情况,只能看到追击者的动作,一开始还像是在和外面说着什么,随后他们突然激动了起来,像是被吓到了。

“这时候死者应该已经掉下去了。”王直在一旁解释着。

画面里,不断有人过来看热闹,也有人在忙着打电话,肖乐已经分辨不出追击者是哪几个。

“问题的争议在于,原告律师坚持认为,如果不是三名追击者对他的惊吓和追打,他就不会走投无路爬窗逃走,如果不是三名追击者继续威胁他,他就不会失足从四楼天台坠落,并最终死亡。保安是商场的员工,他的行为代表了商场,而且商场没有对窗户进行封闭,留下了可以让人进出的空间,负有同等的责任。商场和三名追击者在死者坠落受伤后没有及时进行抢救,导致他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也是造成他死亡的原因之一,所以他们把保安、两名见义勇为者和商场一并告上法庭,并要求他们共同承担赔偿责任。”王直对肖乐说道。

“而两名见义勇为者则认为,他们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公益行为,在追逃过程中,是死者自己爬出窗户并摔到楼下,他们主观上并没有对他进行伤害,并剥夺他生命的意图,客观上当死者爬出窗口后,他们一直在劝说他注意安全,快点爬回来,对于他的坠落也没有任何关联,不应当承担任何赔偿责任。而商场则认为,小偷的行为本身是造成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保安作为商场的员工,在保护顾客财产的过程中并没有不当的行为。用于通风的窗口距离地面一百四十公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不存在失职。而在知道死者坠落受伤后,他们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并且先行垫付了五万元医疗费,确保死者即使得到救治,在这次意外事件中没有任何过错。”

“你见过法官了吗?”肖乐问道。

“找了很多关系,最终见到了,他现在的想法还是尽可能让双方协商处理,但分歧太大,协商处理的可能性不大。”

肖乐叹了一口气,不过在成立思源基金会的时候他就想过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对于思源基金会来说,这不就是它们存在的理由吗?

“关注这件事的媒体多吗?”

“现在为止,就只

有本地的报纸、电视台和华夏网、浪潮网两家网站,其他网站都是转载。”王直说道。“网站是原告律师找来的,所以比较偏向他们那一边。”

“你怎么想?”肖乐再一次问道。“法官会判见义勇为者负有一定的责任吗?”

王直犹豫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很难说,关键在于,监控里他们之前确实和死者和他的同伴进行了打斗,而且也没有办法证明,当死者爬出窗户后,他们到底是在继续威胁他还是在劝他回来。”

抓小偷可以打吗?

法律上并不支持这种做法,但在民间的传统做法上,抓住小偷打几下从来都没有什么问题。

关键还是一个程度的问题。

肖乐也不赞同那种抓住小偷就故意往死里打的行为,如果是那样的事情,他不会让思源基金会介入,甚至还有可能会把这作为一个方面案例来进行宣传,但在眼下的这个案子里,他个人认为见义勇为者是无罪的。

“我们要帮助他们做无罪辩护,你觉得呢?”肖乐对王直说道。

“这不就是我们几千公里赶过来的目的吗?”王直答道。

为了避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给这个案子带来不必要的关注,肖乐稍稍做了些改扮,然后和王直一起又去找了负责本案的李法官。

也多亏了见义勇为者没有接受他们的法律援助,否则他们还真不能这么堂而皇之的来找法官。

“我认识你。”李法官惊讶地说道。“你是肖……”

“肖乐。”

两人握了一下手。

“我儿子很喜欢你的歌,我觉得也不错,比那些情啊爱啊的歌好多了。”李法官说道。

“谢谢。”肖乐点了点头。

“请坐。”李法官招呼他们在办公室里坐下,随即有些不解地问道。“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你们要千里迢迢来关注这么一个案子?你们想要在这件事里充当什么角色?”

“我们只是希望能够看到一个符合大众道德期望的结果。”肖乐答道。

“这是什么意思?你们觉得我们蓉城法院会徇私枉法吗?”李法官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

“我们不是这个意思。”王直急忙说道。“但这个案子现在已经被捅到了网上,我们有些担心,最终的判决会不会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从而引发一些无法预料的后果。”

这样的解释反倒让李法官越发不高兴了起来。“两位请回吧,我们自然会依照法律办事,也会妥善考虑原告和被告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适的判决。任何人都不会干扰到我们的判决,包括你们两位也是一样的。两位请离开吧!”

“李法官!”他的逐客令让肖乐着急了起来,他还没有与公检法人员接触的经验,也不知道该怎么让李法官正确理解自己的意思。

虽然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他们确实是在担心法院做出错误的判决,这种不信任和怀疑的态度显然很难让对方接受,但如果因为这个原因而被从这个事件里驱逐出去,甚至是干扰了法官的思路而带来了更糟糕的结果,那就是肖乐无法接受的了。

“我们不是来干扰您办案的。”他对李法官说道。“虽然我知道自己的担忧很没有道理,但请您听完我的想法再赶我们走好吗?”

也许是他的身份在这里起了作用,李法官终于不再坚持。

“我们之所以会在这儿,和我们这个思源基金会的宗旨有关。”肖乐说道。

他随即向李法官详细地介绍了思源基金会的相关,它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要这么干,以及他们现在具体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如果判决的结果对于见义勇为者不利,而媒体又大肆宣传,会不会有这种想法在大众之间出现呢?”肖乐问道。“做好事还会被起诉,还要赔钱甚至是被判刑,那我不做好了,交给警察或者是不怕担责任的傻瓜好了。”

“你这是在危言耸听!”李法官说道。“披上做好事的外衣就可以为所欲为,甚至是罔顾他人的生命权?这才是更严重更可怕的后果。”

“但这个案子的被告并没有故意伤害或者是要夺取别人的生命。”肖乐说道。“您觉得完全不可能吗?一名便衣警察在公交车上抓住一名小偷,却被他和他的同伙围起来。他高声呼救,旁边的人却只是站得更远,以免被波及。见义勇为不但要面对危险,有可能被报复,还要考虑动起手来小偷会不会受伤,会不会被告上法庭,做好事的成本这么高,还有谁会做好事?反过来,做坏事却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保护,受伤或者是失去生命后还可以获得赔偿,难道我们的法律是在鼓励人们犯罪吗?”

“够了!你这是在诡辩。”李法官说道,肖乐的话自有一套逻辑性,但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听各种各样的理由,检查证据,很多律师比肖乐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但法律就是法律,绝对不是凭借个人感情就能决定的东西。

未来的可能性这种东西,对于某种极端情况的假设,这些都经常会出现在律师的口中,却很少被法官所接受。

他甚至不屑于说服肖乐。

“我不是在诡辩。”肖乐说道。“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了,如果不正视这种变化,不随之而改变我们行事的方法,事情将会变得比我猜测的更加糟糕。一件以往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会被发酵,夸张。扭曲,最后导致任何人都承受不了的后果。”

“这不是我该负的责任,也不是我能考虑的问题。”李法官说道。“我们管不了媒体要怎么说,更没办法管网民怎么想,我们只能依据事实、证据和法律条文,做出最符合法律原则的判决。”

“但也要考虑道德层面的问题不是吗?我们不但讲求依法治国,更强调道德因素不是吗?”肖乐没有办法拿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来作为例子说服他,但他还是尽力地劝说着:“我们绝对不会试图干扰您的判决,但请您考虑一下这种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好吗?您也不会希望以后当人们谈论起社会道德的沦丧,说起为什么人们都不再见义勇为,都以您经手的这个案子作为开端吧?”

“我承认您的那种假设也有可能存在,也许会有人借着做好事的名义去作恶,但以您对于人性的判断,是因为担心受到无妄之灾,担心无法承担意外后果而选择不再见义勇为的人多,还是因为可以逃脱法律制裁而故意去伤害别人的人多?借做好事的名义作恶,他们至少还要批上一张做好事的皮,至少人们的认知里好事还是应该要做的。但如果人们都冷漠下来,把做好事变成愚蠢,变成傻的代名词,甚至劝阻身边的人去做好事,去见义勇为,那我们的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的法律,难道不应该是鼓励人们去做好事,当好人的吗?”

李法官终于犹豫了一下。

“你们还没有见过死者的家属吧?这是民事诉讼,我们的原则都是先尽可能进行调解。”他这样说道。“这样的事情,最好是不要上法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