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慈善大亨
字体: 16 + -

第79章 主力之争

没有人想到肖乐的回答会是这个,相对于王傅城的回答,他的这个答案显得太过于随意,也太不正式了。

如果他像张秀杰那样成为主力球员无望,自然没有人关心他的答案是什么。但现在,他和王傅城就是篮球队的两根标杆,尤其是像徐畅这样的替补队员,他们都把肖乐看做是率领自己挑战主力队员的领头人。

徐畅甚至急得轻声地叫了出来。

但杨伟铭却笑了起来,唯一的一次,他没有做出评价,而是让肖乐回到队伍中去。

“老实说,我很怕听不到这样的答案。”他摇着头说道。“但你们终究没有让我失望。”

人们都有些不解,但他马上就说开了。

“你们也许会感到困惑,杨指导你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我的理由不够好?难道我的梦想没有意义?”他用力地摆了摆手,像是要把这样的想法从他们的心里彻底赶走。“不,不是这样的。但我总希望年轻人们能够抛开那些繁杂的东西,去追求最根本的东西——篮球带给你们的快乐。冠军,荣誉,团队,这些都是很好的目标,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努力;成为职业球员,赚很多很多的钱?也很不错,能够用爱好来赚钱本身就是很棒的事情;找到女朋友,当然喽,为什么不呢?打篮球的人本来就是最帅气的,凭什么这就不能作为一条理由?可是你们最初拿起篮球的理由是什么?难道不是快乐吗?难道不是因为这项运动带给你们的成就感,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

他一个个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些年轻人,他们其实同东方男篮青年队的那些年轻人几乎一般大,但他们无疑幸运得多,同样是拥有篮球天赋的青年人,他们的人生比那些从小就进行专业化训练的运动员们完整得多。也正是因为这样,杨伟铭不愿意把他们变成如同那些人一样,人生中只有一种东西,只有一种经历。

杨伟铭其实是个很西化的人,他对于华夏举国培养少数体育精英的做法从来都不赞同,他更赞赏那种将运动植根于群众,从群众中发掘体育尖子的做法。

举国培养几个精英,当然效果好见效快,但对于那些被培养的人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幸福的事情。许多人从小就一直只会做一件事情,如果他幸运地从全国几百甚至上千名同样的尖子中脱颖而出,那他或许会收获到别人羡慕的目光,收获到荣誉、金钱和所有从小被教练所灌输的那些东西。

但更多的人却只能默默无闻地老去,运动性的损伤是家常便饭,而他们却往往因为从小到大便一直只知道训练训练,甚至很少进行最基本的文理知识的学习,因此而缺乏必要的知识和阅历成为难以融入社会的一群人。幸运而又懂得及时调整自己的人或许能够学一些东西,转去做其他行业或者是成为一名教练,但也有很多人就此潦倒下去。

即便是那些曾经获得过一些荣誉的人,因为缺乏经营的头脑和手段,在衰老后也很容易陷入困顿当中。

杨伟铭推崇的是那种将运动植根于群众的做

法。你可以是一个篮球天才,但你同样要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接受基本的教育,获取必备的知识,只不过,你比别人多一些基础训练,多一些比赛的机会而已。当你逐渐成长起来,真正被证明具备了某种潜力,并且也愿意往这个方向发展,才转而接受专业的体育训练。

他相信真正的天才从不是因为比别人在更小的时候进行了更多的训练而成为天才,也不相信那种原始而又抹杀创造力的训练模式能够创造出真正的天才。他见过许多被父母强逼着早早走上训练场的孩子,或许他们一开始时对于那样事物是喜爱的,但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家长和老师将成功地把它变成他们的梦魇。

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生也没有机会真正用上它们。

在江海东方男篮的青年队他没有办法推行自己的理念,那些孩子已经定型了,他们今生唯一的出路就是在训练和实战中不断提高自己,最终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球员,甚至是成为一名球星。

但现在他眼前的这些孩子,他们应该享受篮球所带来的快乐。

就像那个名为肖乐的球员所说,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将成为他们一生中最好的回忆。

但这样的理念是无法用语言灌输给他们的,他决定在训练和实战中让他们体会到这一点,而这也是高业所希望看到的东西。

于是他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今后江海大学篮球队的精神将是:尽情享受篮球的乐趣。

暂时还没有人能理解这一点,包括肖乐。

零二年世界杯时华夏男足的教练曾经给出过类似的理念:快乐足球。

但肖乐从来也没有弄清过其中的内涵。

“让我们来做一些测试!”杨伟铭大声地说道。

速度、弹跳力、体能、控球、运球、传球、上篮、中投、远投、战术执行力……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一项一项地对所有队员进行着测试,杨伟铭和朱强悄悄地在本子上记录着,而那些年轻人们则不明究理,只能卖力地展现着自己的能力。

有些表现在杨伟铭看来是可笑的,江海大学篮球队毕竟只能算是一只准专业化的队伍,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身体条件达到了职业化的初步要求,但技战术却一塌糊涂。很多人根本就不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在战术体系中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他们喜欢单干多于配合,只会吃身体而不会动脑子,白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也有打球很聪明的球员,比如王傅城和肖乐。

但两人的问题同样很突出,王傅城是一个黑洞,绝大多数时候,球只要到了他手里就很难再出来,而且他脾气很大,球场上经常能够听到他大声地呵斥那些表现不佳的队员。

而肖乐则是另一个极端,只要别人有机会,他总是不予余力地助攻,他的突破总是为了拉开空挡更好的传球,而且他总是大声地鼓励那些表现不好的队友,就好像在刻意的讨好他们。

他们俩之间从来都不发

生直接的交流。

杨伟铭当然和任何教练一样,都强调整体,但无可否认,篮球这种运动的魅力就在于球星的作用。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在教练战术体系下球星的完美出演,但很遗憾,江海大学篮球队两位勉强称得上球星的队员看上去都不太愿意为了对方而做出牺牲。

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也造就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阵容,而任何试图把他们俩放在一起的尝试都是一场灾难,任何把两套阵容中的人员进行调换的尝试也都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唯一能够在两套阵容中兼容的队员只有队长蒋明涛,但他的体力无法支持他打完整场比赛。

真是伤脑筋啊!

杨伟铭不得不这样想到,但他也因此而感到满满的恶趣味。

身为教练都感到如此为难,那当他们的对手不得不在同一场比赛中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打法时,他们要怎么应对呢?

很有意思的两个人,很有趣的一群人。

杨伟铭一直没有确定主力阵容,他只是不断地对两套阵容进行着微调,试图在其中找出最好的平衡点,并且不断地让这两套阵容在捉对厮杀的战术训练和队内比赛中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对抗和竞争情绪。

“训练中表现好的那一组将成为首发。”他轻描淡写地说道,却让队员们越发地拼命起来。

一些实力相近而又位置相对的球员,比如白炜和徐畅,崔建云和江宏,简直已经成了死敌。

如果不是之前的那件事,两帮人早已经火并了好几次也说不定。

“你这样搞下去不太好吧?”朱强终于忍不住说道。“这还能算是同一个球队吗?”

“没关系。”杨伟铭不在意地说道。“只要不打起来,这种竞争会是绝佳的动力。而且他们的这种分裂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外部压力,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头就会好了。”他站在二楼的办公室外看着两块场地上正在分别刻苦训练的两组队员,忍不住感慨了起来:“真是热血而又无悔的青春啊!”

就在这样的磕磕碰碰中,江海大学男子篮球队结束了暑期集训,江海大学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迎新。

而每年迎新的重头戏,一个是江海大学“voiceofstar”文艺汇演,另外一个便是各社团的表演赛。

“让我们打一场好球给那些新生们看看。”杨伟铭对泾渭分明站成两派,中间只有蒋明涛等三个老好人的球队说道。

“好啊!”徐畅迫不及待地叫道。“让那些新生知道谁才是篮球社真正的老大!”

白炜哼了一声,但徐畅的实力最近进步得飞快,渐渐地开始让他感觉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打了那么多场还没有打够?这次给你们换个对手。”杨伟铭却说道。“江海东方男篮青年队,怎么样?害怕吗?”

“切!”迎接他的是一片嘘声。

在这半个多月的相处中,大家都熟悉了他的脾气,再也没有人害怕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