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慈善大亨
字体: 16 + -

第74章 转型

肖乐悄悄地往旁边躲了一下,这种时候出来打断别人的家庭重逢未免太过不近人情,不过刘启泰却远远地就看到了他,他把绒毛熊递给女儿,亲了亲她的小脸,又和妻子拥抱了一下,然后便向肖乐这边走来。

“没想到你也会来接我。”他微笑着说道。

肖乐想和他握手,他却直接给了肖乐一个熊抱。

“她们还不知道你……”他询问着肖乐的意见。

肖乐急忙摇了摇头:“别说那件事情。”

“好吧。”刘启泰点点头。“那我就告诉她们你是我的合伙人之一。有事情急着要谈?”

这是显而易见的,不然肖乐也不会赶着到机场来截他。

“我公司来了两辆车,我们车上谈吧。”刘启泰说道。

刘晓雯希望能和爸爸坐一辆车,但她很乖巧,刘启泰低声和她说了一会儿道理便抱着小象去找妈妈了,反倒是刘启泰的妻子盯着肖乐看了一会儿,似乎是为他的年轻而感到有些怀疑。

一上车,肖乐就把自己手写的计划书递给了刘启泰,而刘启泰也没有二话,接过去认真地看了起来。

内容不多,只有三张信笺纸,刘启泰看完之后,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闭着眼睛思考着什么。

肖乐静静地等待着他发问。

“我这算不算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呢?”刘启泰却笑着问道。“这份计划书里你隐藏的东西还真不少。”

肖乐真心实意地说道:“你是个好老师。”

刘启泰说道:“看起来我没什么拒绝的理由。”

肖乐有些吃惊:“你不问问其中的细节吗?”

“我做事情一向都是看人不看事。”刘启泰答道。“在南斗的事情上你已经证明过自己的眼光和策划能力,我没有理由再来质疑你。我相信那些你刻意隐藏起来的点子会很有用,与其听你遮遮掩掩地说那些游说的话,倒不如和你一起完善你的计划。”

他似乎很喜欢看到肖乐吃惊的样子,开怀地笑了起来:“最关键的是,你这个计划击中了德泰工贸的软肋,正是我一直苦苦追寻的东西。”

说话间便到了刘启泰的家,刘启泰让人带肖乐去书房,他自己快速地与女儿玩乐了一会儿,换了一件舒适的家常服后也进了书房。

肖乐正盘腿坐在他的茶室里,看着墙上那些龙飞凤舞的字画,想象着武侠电影中的场景。

“这几幅字还可以吧?”刘启泰问道。“他们告诉我都是真迹。”

“我不太懂这些。”肖乐站了起来。

“其实我也不太懂,不过既能提升品位又可以投资保值,何乐而不为呢?”

肖乐笑着点了点头。

同刘启泰说话总是很轻松,如沐春风,而且一点儿也不会感觉到距离。

他的书案上放着写到一半的卷轴,肖乐觉得写得很好,能写出这样的字来当然不可能对字画的鉴赏“不太懂”,但他用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消除了肖乐对于自己无知的尴尬,并且把自己和肖乐拉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这样的做法让肖乐深以为然。

“到那边去吧。”刘启泰说道。

他的书房大概有两百多平米,一部分是垫高后铺

上了榻榻米的茶室,一部分是古色古香的书案和古董家具,另外一半则是完全现代化的办公桌和会议桌,有着投影仪、传真机、打印机、笔记本电脑这些东西。两个风格迥异的部分之间用屏风分隔,却意外地和谐,仿佛那些东西本来就应该那样摆。

“交给你了。”刘启泰用手指了指那份计划书,肖乐定了定神,按照自己的思路讲述了起来。

其实并不是很新潮的构思,但却同样是源自前世记忆,并且已经被证明成功的经营模式。

他建议刘启泰转型做运动服饰。

前世华夏服装市场曾经有过许多知名的运动品牌,新客、锐步、威邦、迈克尔,这些品牌的价格并不便宜,有的还刻意让人误以为它们是来自国外的品牌,但事实上,它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华夏品牌,并且都创立于九八年到零二年这个时段。

前世时肖乐因为网络上一篇名为“扒一扒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国产品牌”的扒皮贴而对它们产生了兴趣,于是专门去找了有关它们的资料,有些记忆已经淡漠了,但也有很多东西还记得。

它们的公司都位于闽州,创业的时间也都几乎相同,前世时肖乐对此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现在想想,它们的前身应当都是闽州众多专做外贸的服装企业之一。

九八年经济危机开始之后,服装外贸产业集体遇冷,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们开始积极地转换思路,并且打造和树立自己的品牌,仅仅是几年时间,便成功地从名不见经传的外贸服装厂转型成功,成为华夏知名的运动品牌,年营销数亿到十几亿不等。

这与德泰工贸的现状何其相似,为什么不能借鉴呢?

德泰工贸的生产线、工人、管理体系都是现成的,唯一要做的只是转变思路,把注重成本忽视品牌和质量的企业文化转变过来,而怎么营销,怎么打广告,用什么概念来包装,请那些明星效果好,怎么特许加盟快速扩张,这些东西都在肖乐的脑海中,只等他系统地进行整理。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方法,充足的资本,现成的资源,没有不成功的理由。

“做外贸,一条牛仔裤可以赚多少钱?”肖乐直接问道。

刘启泰只能苦笑。

那个时期华夏大多数做外贸的商人,尤其是做服装和玩具,真的是血淋淋地在拼价格。做欧美和日本的还好一些,像刘启泰这样主打东南亚、南亚、非洲市场的,完全就是比谁的成本低,比谁的劳动生产率更高。有时候卖出去的东西根本就不赚钱,只能靠退税来挣钱。

这里面的辛酸和艰难可想而知,他做梦都想脱离这样的苦海。

但整个公司两千多职工等着开工吃饭,有时候真的是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肖乐问道:“如果包装成知名品牌,一条牛仔裤卖一百多、两百块,甚至是四五百块,你又觉得怎么样?”

“谁都这么想,但品牌不是那么容易塑造起来的。”这样的前景当然是很好的,但刘启泰只是摇了摇头,等待着肖乐后续的东西出来。

“我们一开始就必须玩大的!”肖乐对他说道。“想办法挖美国、欧洲或者日本、韩国最好的设计师,拿出最好的产品,打造令人耳目一新专

门针对年轻人和时尚人群的时尚品牌概念,然后赞助青少年体育运动,赞助国家队的体育赛事,请最当红的优质偶像代言,买断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广告!让新品牌的名字铺天盖地什么地方都能看到!华夏老百姓就相信这个。”

“这会需要很大的投入。”刘启泰并不买账,疯狂投入广告的效果他很认可,但所谓的“时尚品牌概念”对他来说有点新了。

这与南斗项目不同,南斗项目的投入能够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商铺和市场,能够借上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东风,投入的资金也不算多,不会影响到德泰工贸的生存。

但整体转型运动品牌却动了德泰工贸的根基,现在做外贸虽然利润微薄,但至少还能维持运转。一旦转型不成功,巨额投入姑且不说,丧失了海外的市场和订单之后,德泰工贸就整个垮掉了。

如果他年轻十岁,或许听到这里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干了。但现在他已经不再是十年前那个敢打敢拼的小老板,而是已经有了上亿身家,一举一动牵涉到上千个家庭的大老板,他再也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赌了。

肖乐必须有更诱人的东西,否则他会支持肖乐,会参与他的项目,但却不会全心投入。

因为那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我们来说一说特许经营。”肖乐于是拿起一张白纸,在上面写写画画起来。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美国人一八五一年就开始玩特许经营了,只不过那个时候特许经营的模式与后来的相比,可以说已经完全不是同一种东西了。

华夏这时候其实也已经有了特许经营的萌芽,但大多数只是简单的产品的销售,对于经销商如何经营,是否使用自己的logo,是不是统一装修使用统一的经营策略等等完全都不关注,有的经销商同时在一个店里售卖许多类似的产品,这种情况下,不但无法树立品牌,反而很容易因为直观的对比而造成厂家之间的恶性竞争。

肖乐所说的特许经营与刘启泰心目中的特许经营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他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让刘启泰理解,为什么分销商要缴纳特许经营费,而这些特许经营费并不是单纯的收费,还包含了一系列品牌文化和营销文化的培训,包含了店面的装潢设计,产品摆放,人员培训等等。

但他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经销商要接受这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定。

出了钱还要被厂家规定得死死的,从来都没有这样的事情,他们会接受吗?

肖乐点了点头:“所以我们必须推出旗舰店,让他们看到这样做的效果。”

这又是一系列的营销手段,说得肖乐口干舌燥,但刘启泰作为一系列工厂的老板,作为外贸方面的专家也许是合格的,作为零售营销方面却是一个新手,他感觉自己有些无法完全理解肖乐所说的东西,干脆打了一个电话,让秘书通知全体高层马上到总部集合。

肖乐突然紧张了起来:“要不改个时间,我再准备一下?”

“不用了。”刘启泰说道。“刚刚你说的就很好,很有**,也很有说服力。你已经说服了我,帮助我下了决心。但我太驽钝,没办法完全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需要你去帮助我说服其他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