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绝代女帝
字体: 16 + -

第四十四章绝户计,忠臣

    宣政殿,此次朝会少了两个举重若轻的人物,太子李承乾,吏部尚书候君集,太子党颇有些群龙无首的观感。

    “父皇雄才大略,分天下为10道358州,儿臣欲编订一书,名曰括地志,将父皇的锦绣江山尽记载于内,传之后世,耀我大唐功威。”

    李泰向李世民奏道。

    李承乾幽禁东宫,如此好的机会,李泰搞事情的行为杨策并不奇怪,《括地志》此书一出,李泰贤王的名声必在天下传播,李泰取代李承乾的声势也会浩大许多。

    “青雀奏请甚合朕意。”李世民表情怡然,夸功颂德之事,哪位君王不喜欢。

    “臣愿祝魏王殿下一臂之力,臣交识许多大儒,在野的奇人异士,可以帮助魏王殿下成书。”崔民干谏言献策道,却是在替太子谋划,有他安排的人加入编书人员一列,括地志的成书也就有太子一份功劳。

    杨策瞥了瞥不安分的崔民干,直怼道:“不必劳烦崔大人府上沽名钓誉之文士,魏王殿下有弘文馆诸位学士,还有臣,足矣。”

    整个朝堂上下与五姓七望敌对的不少,但能够站出来斥骂崔民干的,只有杨策一个,一是杨策正得李世民的宠信,二是杨策在文坛上的地位,所以杨策有资格有资格说崔民干推荐的儒士都是一群废物。

    “你!”崔民干脸色铁青,自从杨策登上朝堂后,崔民干就感觉寿命一直在无限缩短,昔日天下第一阀主风光也因杨策一去不回。

    李世民咪了咪眼,悦然看着崔民干吃瘪,“崔爱卿有时间多多教导太子,编订括地志的事宜,朕相信青雀。”

    “谢父皇。”李泰高声道。

    “遵旨。”李世民发话,李承乾又没在朝廷,崔民干说话都没了底气,只能悻然回到原处。

    此次朝会,太子党又是失利。

    太极宫,杨策呈上了关于近段时间新科举落实情况的奏折。

    杨策已将科举糊名的政策在礼部上下贯彻,历史上,唐贞观的科举是不糊名的,阅卷考官轻易就能知晓考生的家世背景,也就很容易舞弊,特别是对于出生于五姓七望此等名门世家的生员,能够占很大的便宜。

    李世民逐字细看,边捋须边点头,“小策子,你在礼部做的很不错。”

    “谢皇上赞誉,皇上对臣如此厚爱,臣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才能报效皇恩。”

    “臣在礼部时常忧心国事,替圣上烦忧。”杨策又绵言说道。

    “忧心什么国事?”李世民低着看着奏折,随意问道。

    “西之吐蕃,依仗地势,屡次进犯大唐,若常此下去,必定养虎为患,必要派重兵竟灭之。”杨策躬身直言道。

    李世民抬头凝视着杨策,沉声道:“你在朝堂也已许久了,应知晓朕如今拿吐蕃并无半点办法。”

    “臣知晓,大唐国库储银不足,皇上您又怜惜百姓,轻徭薄赋,无法供给一支军队长期驻扎边境,横扫吐蕃。”杨策徐徐说道。

    李世民沉面不语,默认了杨策的说法。

    “臣有办法替皇上快速征集银两,解决国库烦忧。”杨策望着李世民,细声说道。

    “有何良策,快快道来。”李世民眼眸一亮,希翼问道。

    “五姓七望乃千年世家,千年所聚之财,富可敌国,若能将之收入国库,大唐铁骑必能西扫吐蕃,北灭高句丽,立下不世之功。”杨策神情恭敬,他在赌,赌李世民有没有雄心南征北战,以及将五姓七望抄家灭族的狠心。

    李世民直视着杨策,良久不语,寒光微露,终道:“你这是绝户计。”“五姓七望助大唐开国,乃是朕的开国功臣,朕怎么能屠戮功臣。”

    “伪君子。”杨策暗骂了一句,李世民已是婉转赞成杨策的建议,不过是不想承担屠戮功臣的骂名而已。

    “五姓七望纵然助大唐开国,但却无视皇族,崔家更是自称天下第一门阀,近日,崔民干等人更是唆使太子刺杀吐蕃使节,挑动大唐与吐蕃的战乱,实乃佞臣,其心当诛。”

    “臣愿为圣上解忧,做一名屠尽崔民干等朝中佞臣的刽子手,马前卒,为皇上的盖世之功鞠躬精粹,圣上勿忧。”

    杨策忠声敬言,如诸葛武侯再世,李世民要找灭五姓七望的理由,杨策替他找,李世民不想背负骂名,杨策替他背。

    杨策要一家一家杀尽这些所谓的“贵族”,武如意登上皇后位,登上帝位的绊脚石,逼得五姓七望只能拥护太子作乱,以求一线生机,借李世民的手竟灭天下门阀,而他则坐山观虎斗,窃大唐国运,让天下,变成寒门的天下,他与武如意的天下。

    但也是有风险的,杨策屠戮了如此多的大唐开国功臣,甚至太子李承乾的性命也会交代在他手里,杨策此等刽子手若是继续活在世上,绝对是李世民贞观盛世的一大污点,李世民必会擦掉污点,也就必会杀了杨策。

    所以杨策要在屠戮崔民干等人的过程中,积攒足够的力量,在李世民对他动手之时,露出獠牙,打李世民一个措手不及,在这个过程中,系统是杨策最大的倚仗。

    “朕的大唐江山有杨卿家这样的忠诚,朕无忧矣。”

    “等你手中科举之事忙完之后,朕会如你愿的。”

    “早些回去休息,你府上若是缺什么,跟朕直言,朕会替你解决的。”

    此时李世民已然被杨策的忠心所感动,眼露怜惜之意,竟对杨策嘘寒问暖起来。

    “谢皇上,臣得皇上厚赐封府,已别无他求。”杨策继续演绎着他诸葛武侯的忠臣角色。

    “臣告退。”杨策揖身踱步走出太极殿,脸上的表情极为诡异。

    “忠臣啊忠臣。”

    李世民望着杨策的背影无限感慨,盖世功业,将要在他李世民手中完成。

    李世民转头望向献陵,李渊的陵墓,他可以理直气壮对李渊说,对大唐说,对后世众生说,朕才是天命之子,玄武门之变,朕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