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琴师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进宫面圣

    赵恒连日闷闷不乐。一是那天参加“大吕开典”,吊着黄钟的架子突然崩塌,大典不了了之。二是逃回来的王渊被童贯以“奸细”之名投入了大狱。听说王渊很快就伏罪,就等秋后问斩了。

    他变得越来越孤独了,他需要一个人为他出出主意,想想办法。眼前的这位琴师是最合适的人选,可他毕竟只是个琴师,总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太子奏请吏部,授张驰詹事府少卿,入太子府参赞。

    吏部很给面子,毕竟张驰是艺冠,詹事府少卿又只是一个五品小官。

    直到吏部的委任状下来,张驰才知道自己一夜之间,身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于是伏地跪拜道:“太子殿子隆恩,驰当铭刻在心。”

    太子道:“入幕本府,你当多多直言。不必拘束。”

    张驰道:“殿下一向待我亲切,我并无拘束之感,只是有时言语不当,万请殿下原谅。”

    一晃就到了宣和五年,这位由艺冠而入幕太子府的张少卿,常常与太子论道,又在太子身边一道接待各色人等,渐渐为人所知,就是从前线回来的将军,在边关也早已听说过他的名字。

    这天燕山府宣抚使王安中王将军来访,张驰也在一旁听座。

    王中安当然知道张驰的身份,却似乎要说是军国机密,见张驰在座,总是欲言又止。直到太子殿下挑明,张少卿就是本府参赞军机的,才道出原委:原来金国平州留守张觉本是汉人,有归顺宋朝之意。此事是否可行,接纳张觉必与金国生隙,不接纳则收复不了平州。

    赵桓心中微微一怔,正品味着这件事的份量。

    坐在一旁的张驰突然摇头不已。王中安看见这个书生没等太子殿下说话就先摇头,心中已有几份生气,只是在太子殿下面前不好发作,便压住火气,问道:“张少卿何以摇头?毕竟你不在军中,许多事情并不明白。”

    “旁观者清……”张驰竟然脱口而出。

    赵桓看到张驰坚毅的眼神,并不觉得吃惊,这是一个胸有成竹的参赞,遇事果然,从不含糊,但缺点是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此刻,太子本人拿不定主意,正不知这事如何发表意见,既然张驰觉得不妥,便对王中安道:“兼听则明,我们不妨听听张少卿的意见。”

    “既然太子殿子说了,我也想听听。”王中安转口道。

    张驰此刻确实想一吐为快。但毕竟太子殿下并没表态,于是压了性子,平静道:

    “驰一介书生,本不该在将军面前放肆,但有句古话,小不忍则乱大谋。张觉有意归顺大宋,诚乃美事,不仅增添一支队伍,还可收归平州之地。但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别。我朝之急在于内修朝政,外惑金辽,縻缓时间把内功练强,方可收放自如。今我军马粮草均不充足。张觉来降,必让金国动怒。前次我朝与辽国一战,面对强弩之末的辽国,尚只能连连败退。金人早已窥我底细。故目前之策,还是要暗中助辽。辽在,金国难以分心攻我,辽亡,金人必定南进。总之,我朝必须假以时日,厉兵秣马,方可立于不败之地。过早与金国为敌,金国正愁没有借口……”

    王中安本想喝斥他为书生之见,却发现太子殿下倾身静听,便知此时不能发作。便道:“张师说的也不无道理。”

    赵桓拿不定主张,便道:“此事暂可缓缓。”

    听了这句,王中安也不勉强,点头应了。出了太子府,他连吐了三个“呸”字。

    过了几日,太子殿下被父皇召去,回来后,脸色有些难看。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从太子冷淡的脸上,张驰明白这肯定是太子被父皇骂了一顿。

    好几天,太子并没有召他弹琴。从这个结果看,张驰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朝廷好大喜功,连吃败仗之后,有人连人带领土来投奔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朝廷可以借机鼓舞军心民心。

    果然不出所料。太子确实是因为这件事受训。父皇训导他,东宫是养气之地,太子也是学理政事,不可外联将军,内结大臣,干预朝政。张驰是何等的玲珑心窍?只扫一眼就便知太子心事,也不多言,只是暗暗地在心里担忧,只怕前方真的传来消息——张觉归顺大宋。

    越担心的事,就越发生。这年七月,张觉降宋的事果然发生了。

    太子府也得到这消息。赵桓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只好找来张驰询问:“这次张觉已主动来降,不知你有何看法。”

    张驰虽然已听说了这事,但从太子口中说出,还是吃了一惊。他果断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立即杀了张觉,将人头送给金国。”

    “啊?”赵桓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借此机会,与金国订立互不侵犯和约。十年,二十年,时间最好长一些。”张驰道。

    能够和平共处是赵桓梦寐以求的,时间越长越好。父皇今年刚刚四十一岁,正值旺年,接班还不知何年何月。若能和平个十年二十年,国家慢慢图强。再说,依张驰的,暗中支持辽国,让西北之股势力存在,再图收拾金国。

    赵桓知道这个青年说的是大实话。可是,杀掉张觉,未免让人太觉得丧气了。难道堂堂大宋,就这样畏金人如考虎吗?半天道:“你的说法有道理。只是……实行起来不易。”

    “太子殿下可以面圣,当面陈说利弊。否则……”

    “否则什么?”

    “会酿成大错。”

    赵桓挥挥手:“你先退下,让我想想。”

    赵桓已见识了这个琴师如此任侠。不禁有所触动,但去和父皇面陈,这……

    “传耿师来府。”他对侍女道。

    半个时辰,耿南仲就到了,赵桓道:“张觉降宋之事,少傅有何看法?”

    “非国家之福。”

    “那少傅的意思是?”

    “此事由王中安而起,他想建威扬名,因吃过几次败仗,急于想向朝廷表功,暗中策划此事。金人正找不到借口,必以此为借口来攻我朝。万事和为贵。所以,应将张觉绑缚送给金国,将王中安降职自处分。”

    赵桓看见耿师的额头上渗出了大颗大颗的汗珠。说话时,身子有些发抖。他明显感觉到,张驰的神态坚毅而镇定,而耿师的样子害怕而慌乱。

    “少傅的想法,怕是难以行通。”

    “此事,我可以陪你一起面圣。”说这话的时候,耿南仲很坚决,很迫切。

    一向遇事下不了决心的赵桓,这一次有了底气。

    “备车,我要进宫。”他对侍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