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一波三折
一晃就半月,时令到了宣和三年七月中旬。东都市面上,渐渐多出一些新的景点。新郑门的城墙上在扎观礼台,朱雀楼的门楼正在刷漆,正阳坛的前坪在换地砖……一切都昭示着,东京正在喜迎“盛世宴”。
张驰在做最后一项事情:画衣图。只要完成衣裳图后,他就正式复习,准备迎考。这天,他早早地来到丰乐院,坐在那儿画了好几遍草图。文娘推门而进,站在他旁边看着他改来改去。他奇怪的是文娘一直吵着要看他设计的衣裳是个什么样子,这会儿却半天不吱声。张驰抬头看文娘。可他看到的却是一张怪怪的脸。他怔住了,从来没见过文娘生气的样子,一脸冰霜,似生着闷气,着实让人吃惊。
“怎么啦?”张驰一脸不解。
“也许用不上派场了。”文娘幽幽地说。
“怎么?不去参加了?”张驰一脸惊讶。
“不知道,反正听曾院长说,事情得缓一缓。”文娘双手抱在胸前,看上去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其实很心痛。
“到底怎么啦?”张驰急切想得到答案。
“我也不太知道。”文娘摇摇头。
“曾院长在吗?我要去问个明白。”
“不在,他这几天心情不好。”
文娘也不想久坐,走了,大约觉得几个月的心血白花了,又没个地方撒气。
张驰有些愤怒,排练了这么久,到底为什么不去参加了呢?那专科考试呢?难道也要取消吗?他急得团团转,但一点也没有用。偌大的东京,他认识的人没几个。哪里能打探到消息?
只有去找孟七七。
孟七七也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发呆,看见张驰进来,也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为什么不去参加盛世宴了?”
孟七七安慰道:“坐,坐,别这么大的火气。”
“丰乐院没钱,还是我们的节目不好?”张驰仍然不依不挠。
“都不是。”
“那……”
事实上,对于一个穿越到这个朝代只有短短半年时间的张驰来说,要理解一些事情有些难度。这件事情的起因很复杂。不过,孟七七乐意聊聊。
对这位从南蛮之地来的兄弟,孟七七有时佩服得五体投地,有时又觉得幼稚可笑。大凡他觉得幼稚可笑的时候,就喜欢慢慢地给张驰解说。那时,他就会感觉到作为一个北方人,中原人,开化之地的子民那种天然优势。
这得从皇上说起,今上是个集诗词曲艺书画建筑学于一体的大学问家。因为珍爱艺术,自然和艺人走得很近很亲密。比如李师师吧,也是大宋著名的文艺家。只是身世低微点。师师的父亲是开染房的,她三岁那年,就被寄养到佛寺里,因为大家称佛家弟子为师,所以,她叫李师师。长大后,她父亲犯了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于是,她被烟波楼的老板收养了。
师师长得倾城倾国,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后来,她就只在烟波楼挂个名,自己买了院子,而且买在皇宫围墙边最贵的地段。今皇上特别爱好文艺,听说师师弹得一手好琴,下得一手好棋,就去看望了她。这本是很正常的举动。就因为师师长得漂亮,无聊文人们就生出许多故事。
这不打紧,一个叫曹辅的小官,竟然给皇上呈了一份奏章,把那些捕风捉影的事说得有鼻有眼,叫皇上不要耽于文艺,特别不要与师师这种人交往。
皇上一怒,这不是无中生有吗?关心文艺家难道错了?就把曹辅发配到你们南方去了。
“这跟盛世宴有什么关系呢?”张驰问。
孟七七道:“有些人觉得皇上太热衷于文艺,比如有一次,皇上正与米芾在讨论书法,有位大臣求见,皇上没见他,因为米芾正写一幅长卷,写完,皇上一高兴,就把殿中所有的宝物都赏给了米芾。”
张驰越听越糊涂,道:“我问的是为什么要阻止盛世宴”。
孟七七道:“总有些人心里不舒服。将军们只想多拨些钱买马匹,骡行只想多拨些钱买骡子,河道司想多拨些银子治水患,各人有各人的算盘,就出来说花这么多银子办节会根本不值。一个叫陈东的太学生,早些天到午门擂鼓,递请愿书。这事就惊动了朝廷,所以,皇上准备近日与大臣们讨论这事。”
“太平盛世,与民同乐,有何不好?”张驰忿忿道。
“皇上既然如此爱好文艺,应该不会取消吧?”张驰问。
“我猜不会,虽说有人上奏章,反对皇上与李师师交往,现在皇上还不是照样去师师那儿坐坐,交流琴棋吗?皇上喜欢道教,到处建寺庙道观,也有人反对,不是一样的在修吗?只是这次,听说反对的人多,必须议一议。”
张驰听完了孟七七的叙述,忽儿,他觉得最重要的事忘了问,便道:“艺科考试不会取消吧?”
孟七七笑了笑,摇摇头说:“艺科取才与盛世宴是两码事。”
张驰的心才平静下来。万一这盛世宴一定要取消,与他的关系也不大。只要艺科照常进行就行。
大约过了十来天,传来消息:盛世宴如期举行。不仅是丰乐院,烟波院,整个东京的教坊、乐坊全都动起来,停摆了的节目都在加紧排练。于是,整个京师街头巷尾,一片笙歌丝竹之声。
丰乐院请来了戴小手。戴小手看过张驰画的衣服草图后,胸有成竹地表示一定制出张驰想要的衣裳。张驰不放心,认真地再问了一遍:“这只是个草图,你看一眼就懂?”
戴小手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说:“张师,你不信任我?”
“不是不信任,毕竟……毕竟……从来没有人做过这类服装。”
戴小手道:“制出来不符合张师的要求,我不会收钱的。”
一切密鼓紧锣地进行。
孟七七和张驰不再去丰乐院坐班,天天在家不是练琴,还是读子曰诗经。决定他们人生的大考,也马上就要来临了。
张驰在做最后一项事情:画衣图。只要完成衣裳图后,他就正式复习,准备迎考。这天,他早早地来到丰乐院,坐在那儿画了好几遍草图。文娘推门而进,站在他旁边看着他改来改去。他奇怪的是文娘一直吵着要看他设计的衣裳是个什么样子,这会儿却半天不吱声。张驰抬头看文娘。可他看到的却是一张怪怪的脸。他怔住了,从来没见过文娘生气的样子,一脸冰霜,似生着闷气,着实让人吃惊。
“怎么啦?”张驰一脸不解。
“也许用不上派场了。”文娘幽幽地说。
“怎么?不去参加了?”张驰一脸惊讶。
“不知道,反正听曾院长说,事情得缓一缓。”文娘双手抱在胸前,看上去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其实很心痛。
“到底怎么啦?”张驰急切想得到答案。
“我也不太知道。”文娘摇摇头。
“曾院长在吗?我要去问个明白。”
“不在,他这几天心情不好。”
文娘也不想久坐,走了,大约觉得几个月的心血白花了,又没个地方撒气。
张驰有些愤怒,排练了这么久,到底为什么不去参加了呢?那专科考试呢?难道也要取消吗?他急得团团转,但一点也没有用。偌大的东京,他认识的人没几个。哪里能打探到消息?
只有去找孟七七。
孟七七也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发呆,看见张驰进来,也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为什么不去参加盛世宴了?”
孟七七安慰道:“坐,坐,别这么大的火气。”
“丰乐院没钱,还是我们的节目不好?”张驰仍然不依不挠。
“都不是。”
“那……”
事实上,对于一个穿越到这个朝代只有短短半年时间的张驰来说,要理解一些事情有些难度。这件事情的起因很复杂。不过,孟七七乐意聊聊。
对这位从南蛮之地来的兄弟,孟七七有时佩服得五体投地,有时又觉得幼稚可笑。大凡他觉得幼稚可笑的时候,就喜欢慢慢地给张驰解说。那时,他就会感觉到作为一个北方人,中原人,开化之地的子民那种天然优势。
这得从皇上说起,今上是个集诗词曲艺书画建筑学于一体的大学问家。因为珍爱艺术,自然和艺人走得很近很亲密。比如李师师吧,也是大宋著名的文艺家。只是身世低微点。师师的父亲是开染房的,她三岁那年,就被寄养到佛寺里,因为大家称佛家弟子为师,所以,她叫李师师。长大后,她父亲犯了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于是,她被烟波楼的老板收养了。
师师长得倾城倾国,琴棋书画样样在行。后来,她就只在烟波楼挂个名,自己买了院子,而且买在皇宫围墙边最贵的地段。今皇上特别爱好文艺,听说师师弹得一手好琴,下得一手好棋,就去看望了她。这本是很正常的举动。就因为师师长得漂亮,无聊文人们就生出许多故事。
这不打紧,一个叫曹辅的小官,竟然给皇上呈了一份奏章,把那些捕风捉影的事说得有鼻有眼,叫皇上不要耽于文艺,特别不要与师师这种人交往。
皇上一怒,这不是无中生有吗?关心文艺家难道错了?就把曹辅发配到你们南方去了。
“这跟盛世宴有什么关系呢?”张驰问。
孟七七道:“有些人觉得皇上太热衷于文艺,比如有一次,皇上正与米芾在讨论书法,有位大臣求见,皇上没见他,因为米芾正写一幅长卷,写完,皇上一高兴,就把殿中所有的宝物都赏给了米芾。”
张驰越听越糊涂,道:“我问的是为什么要阻止盛世宴”。
孟七七道:“总有些人心里不舒服。将军们只想多拨些钱买马匹,骡行只想多拨些钱买骡子,河道司想多拨些银子治水患,各人有各人的算盘,就出来说花这么多银子办节会根本不值。一个叫陈东的太学生,早些天到午门擂鼓,递请愿书。这事就惊动了朝廷,所以,皇上准备近日与大臣们讨论这事。”
“太平盛世,与民同乐,有何不好?”张驰忿忿道。
“皇上既然如此爱好文艺,应该不会取消吧?”张驰问。
“我猜不会,虽说有人上奏章,反对皇上与李师师交往,现在皇上还不是照样去师师那儿坐坐,交流琴棋吗?皇上喜欢道教,到处建寺庙道观,也有人反对,不是一样的在修吗?只是这次,听说反对的人多,必须议一议。”
张驰听完了孟七七的叙述,忽儿,他觉得最重要的事忘了问,便道:“艺科考试不会取消吧?”
孟七七笑了笑,摇摇头说:“艺科取才与盛世宴是两码事。”
张驰的心才平静下来。万一这盛世宴一定要取消,与他的关系也不大。只要艺科照常进行就行。
大约过了十来天,传来消息:盛世宴如期举行。不仅是丰乐院,烟波院,整个东京的教坊、乐坊全都动起来,停摆了的节目都在加紧排练。于是,整个京师街头巷尾,一片笙歌丝竹之声。
丰乐院请来了戴小手。戴小手看过张驰画的衣服草图后,胸有成竹地表示一定制出张驰想要的衣裳。张驰不放心,认真地再问了一遍:“这只是个草图,你看一眼就懂?”
戴小手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说:“张师,你不信任我?”
“不是不信任,毕竟……毕竟……从来没有人做过这类服装。”
戴小手道:“制出来不符合张师的要求,我不会收钱的。”
一切密鼓紧锣地进行。
孟七七和张驰不再去丰乐院坐班,天天在家不是练琴,还是读子曰诗经。决定他们人生的大考,也马上就要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