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小鲜肉
字体: 16 + -

第十一章 诗歌大会

    在如今的这个年代,要一首歌传唱不难,要一部电影风靡不难,要一句流行语传播也不难,难的是要一首诗流行起来,那才叫难上加难!

    然而江晨做到了!

    自他上次在镜头前说完那首诗之后,再经过著名的国学大师曹德明的讲解,这首诗得到了广泛的流传,甚至有的语文卷子上也拿它来出题。

    一个国学节目趁热打铁,同时邀请了曹德明和江晨参加一个关于诗歌创作的节目,叫诗歌大会。

    江晨欣然前往,这可是中央台的节目呀,多少人求都求不来。

    曹德明一直沉迷于学术研究中,这次他能同意参加是个大会的录制,完全都是因为有江晨,曹德明是个惜才之人,在电视里看到江晨时就有和他畅谈诗歌的想法了。

    ······

    诗歌大会一般是由一个主持人,还有两个嘉宾坐在沙发上,台下的观众都是知名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大家一起谈论关于当代与古代诗歌的问题。

    但节目的收视率一直是垫底,为了提高收视率,电视台也请过一些当红的明星,但那帮明星都是肚子里没两斤墨水的草包,谈话完全跟不上学术嘉宾的进程,有时还会冒几个笑话。

    只要请了当红的明星,诗歌大会就会变成一个搞笑节目,但没了明星,收视率又上不去,而且现在的明星也不好请了,都不愿意来丢脸了!

    如果收视再一直这么低迷下去的话,可就要面临被砍的危险。

    诗歌大会的导演先是看到了曹德明的博客,才去关注江晨的,看到他当场在记者前作诗的那一刻,便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明星请过来,或许他会成为诗歌大会的救世主!

    江晨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和贾卓来到节目的现场,对于央视的节目,江晨还是很上心的。

    节目的主持人崔石正在最后校对着手稿,江晨主动上前与之打招呼。

    崔石只是哼了一声,就当答应了,崔石作为央台的节目主持人,地位可不是普通的小明星能比的,同时崔石还是华大的高材生,一直就没瞧得起过这些只有长相的明星,在他看来江晨也是跟以往那些草包一样的水准。

    江晨自然看出了崔石对自己的轻视,便没有再与之说话。

    没一会,曹德明也赶来了节目录制现场,崔石立马换了一副嘴脸,上前迎接,“哎呀,曹教授,您可真的是好难请呀,我们导演不知道几顾茅庐才请到的您哪。”

    曹德明作为一个学者,最讨厌的就是这种客套了,他只是简单的与崔石握了握手,但当他看到后边不远处站着的江晨时,立马心下一喜,笑着小跑了过去。

    崔石还纳闷,曹德明刚刚还一副冷淡的样子,怎么转眼就笑得跟朵花似的。

    一回头,下巴差点没掉下来,曹德明正弯着腰,主动与江晨握手,就像个小学生一样虚心讨教的样子,“江老师,可是盼了我好久啊,知道今天要和你一起探讨诗歌,我昨晚兴奋的一晚上没有睡着。”

    江晨受宠若惊,赶紧低头道:“久仰老师大名,今日终得一见,晚辈也兴奋了好久。”

    崔石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鼎鼎大名的曹德明竟然称一个小明星为老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还没有进场的观众都在好奇的讨论着今天的两位嘉宾,曹德明和江晨。

    “真没想到曹德明老师能来参加节目,为了看到他,我特地从另一市赶来的。”

    “不过能一睹曹老师的风采,也值了。”

    “对对,就是节目组不给力,怎么给找来个小鲜肉与曹老师一起做节目,简直就是对老师的侮辱。”

    “没错,一个戏子怎么能与真正的学者相比。”

    “也别这么说,江晨应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做的那首诗不是很受曹老师的欣赏嘛。”

    “一首诗代表不了什么,而且当时的处境给他的那首诗加了不少的分,换做我们,一样能做到。”

    ······

    节目开始录制了,场外的观众也纷纷入场,崔石坐在江晨和曹德明的对面,在介绍完江晨和曹德明之后,便开始了采访。

    崔石:“听说,曹老师在博客上十分欣赏江晨所做的一首诗,还称当今能写出同等水平的诗不超五人,请问这是真的吗?”

    曹德明:“当然,那样水准的诗,完全是可以进入教科书,进入史册的。”

    崔石:“那还真是了不起呢,对了,那首诗还没有名字呢吧,江晨你有没有为它起一个名字呢。”

    江晨微做思忖了一下,“就叫《石灰吟》吧。”

    曹德明小声嘀咕,“石灰吟,恩,好名字。”

    崔石有些不爽曹德明对江晨的吹捧,不就写了一首诗,至于嘛,谁还没有个灵感的时候,只是大多数人没有那样的机会在大家面前说罢了。

    本着给江晨找麻烦的目的,崔石问道:“请问江晨平时也有作诗的习惯吗?如果有的话可不可以把以前有些的诗拿出来共享啊。”

    崔石认为江晨肯定再拿不出石灰吟那样的诗来,这样就可以在节目上看他的笑话了。

    台下的观众抱着同样的想法,下面很多的观众也都是崔石的粉丝,都很期盼崔石能够揭露江晨是个草包的真面目。

    江晨听后,笑了,“我平时做过的诗倒是不少,一下不知道该说哪首呢?”

    崔石以为这是江晨为自己没有作品故意找的说辞,“随便一首即可,要不就说一下你最近创作的诗作吧,不过不能是石灰吟哦。”

    江晨一副苦恼的样子,崔石看到直冷笑,我就知道你小子是个草包,他这样想着。

    但在下一秒,江晨就开始诵读自己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说完,腼腆的笑了一下,“这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做的一首诗了,稍显稚嫩,当时我在乡下的奶奶家第一次看到白鹅时所作的诗,所以诗名叫咏鹅。”

    江晨的笑直接让台下的女观众爆发出一阵花痴的尖叫,有的女同学更是眼冒爱心的望着江晨。

    曹德明自己重复着咏鹅之后问道:“当时你多大?”

    “大概七岁吧。”

    台下又是一阵欢呼,七岁呀,人家都能作诗了,当时的自己恐怕连读诗都费劲。

    仅仅一首诗,就把刚刚还瞧不上江晨的观众收付了大半,毕竟自己七岁的时候还只会玩泥巴!

    “天才呀,当真是天才,我在七岁的时候看到鹅只是想到它的味道好不好。”曹德明自己打趣,台下一阵哄笑。

    崔石不甘心,继续问道:“还有没有成熟点的作品了,长大后的作品。”

    江晨想了一下,“那就说一首,在我上大学时做的诗吧,当时我的母亲正在为我收拾行李,叫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曹德明听完不禁鼓起掌来,“好!好诗,真的是太厉害了,仅仅通过一个简单常见的生活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每一个为人子女的都应该背诵这首诗。”

    台下的观众也纷纷鼓掌,有的感性的同学,眼睛都有所湿润,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为他们收拾行李的身影。

    崔石十分不爽台下观众的反应,他继续说道:“这两首诗无论怎么看,都有点简单那,不知道江晨有没有难度大一点的诗。”

    江晨闭上眼睛,回忆起自己原本世界中最为霸气的那首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月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