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花
字体: 16 + -

第4章 佛门学法 奉命下山

    十年后,银屏山,飘云寺。

    一小童于寺门前玩耍,看他外貌,着一身粗布衣裳,国字头,四字体,五官有四配,眉清目醉。寺内师傅唤他,竟浑然不觉,真是痴人不识愁,耳自聋。梆声响起,他才缓缓起身,一溜小跑进寺门,净手整衣入斋堂。

    “小桃,为师打算今日正式收你为徒。”,师傅说道。

    “师傅不是早就收我做徒弟了吗?”,孙小桃不解,吃一口米饭。

    “你我虽以师徒相称,但一直有名无实,今日你正式拜入我门下,继我衣钵!”师傅吃口菜。

    “什么是衣钵?”孙小桃扒一口饭。

    “衣钵嘛,就是师傅穿的袈裟,吃饭的钵盂!”师傅吃口菜。

    “我不要师傅的衣服和钵盂,我自己的挺好,师傅的衣服太大,我穿不来。”孙小桃吃口饭。

    “师傅的衣钵终是要传人的,这山门中就你我二人,不传你传谁?!”师傅吃口菜。

    “为什么非要传给别人?你自己留着用不挺好?”孙小桃扒口饭。

    “呆儿!为师年老体衰,终有一天撒手归西,这一身衣钵无人继承,岂不可惜!”师傅吃口菜。

    “师傅走时带上我就是了,我也不要这衣钵!”孙小桃吃口饭。

    “不带!”

    ......

    斋毕,禅房内。孙小桃盘膝坐在蒲团上。

    师傅说道:“你我久处深山,不受俗规的骚扰,只要潜心修习佛法,便是入我沙门”。

    孙小桃道:“弟子自幼由师傅养大,恩同亲生父母,此一生愿追随师傅,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老和尚大悦,心道不枉我养你十年,说道:“修行之人都有个法号,不用俗名,依为师看,你就叫‘四痴’如何?”孙小桃问道:“什么是四痴?”

    师傅说道:“所谓四痴,乃眼痴,耳痴,口痴,行痴!”

    孙小桃嗔道:“师傅,徒弟不呆不傻,为什么叫作四痴?”

    师傅道:“修行有两难:贪、嗔,合而为痴,为师望你能牢记眼耳口行,故而以心观,以心闻,以心言,以心行,此四痴,实为四诫!”

    孙小桃作恍然大悟状:“哦......我明白了。”

    师傅笑道:“你明白个啥?你且和我说说贪、嗔何解?”

    孙小桃道:“贪嘛,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想据为己有,嗔嘛......嗔是什么?”。

    老和尚笑笑不语,说道:“修行多靠自己领悟,为师现传你一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你要好好研习,明天背与我听。”说完拿出一本《心经》,交予孙小桃。

    孙小桃说道:“弟子虽随师傅识字数年,但这经书中所载的句子一条也看不懂!”

    老和尚答道:“你无须懂,一字不落记住就行!”。

    第二日,孙小桃果然将《心经》一字不落的背诵出来,师傅又拿出一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交给孙小桃,告知三日之内熟记于心,同时每日颂读《心经》十遍,三日后,又交予《首楞严经》,后来依次授予《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长阿含经》。半年有余,孙小桃已能将六部经书倒背如流。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春华秋实,寒来暑往。

    一日,老和尚把孙小桃叫来跟前:“徒弟,你研习佛法数年,已经略有小成,今日为师大限已到,不日便会往生极乐”。

    孙小桃顿时泪流满面,道:“师傅,您真要抛弃徒弟?可惜徒儿修行不够,不能与您同行!”

    老和尚道:“徒弟,极乐净土是出家人最好的归宿,你当替为师高兴才是!”

    孙小桃悲恸道:“师傅走了,留徒儿一人在这世间,好不痛苦!”

    老和尚道:“不要哭,修行之人当超脱生死,从于佛法者,与佛法同生,你且起来,为师传你两样东西!”说着,老和尚拿出一领袈裟,一个钵盂交给孙小桃,说道:“此袈裟叫做玉兰袈裟,穿上它可远离寒热、蚊虫、恶兽侵扰,扶心正性,退散诸恶!此钵盂是为师用千年枣木制成,也是个好物!为师西去后,你就离开此山林,去那人间弘扬我佛佛法!须知佛法出自人间,入世亦助你修行!”。

    孙小桃含泪道:“弟子如何舍得离开这里?离开师傅?!”

    老和尚道:“此我遗愿矣!”孙小桃唯有接过袈裟和钵盂,老和尚说道:“从今日起,我即入禅定,待七日后,为师当已往生极乐。到时你将为师的肉身掷入山林,与那鸟兽为食。之后,你就下山去吧!”孙小桃伏地大哭一场,然后退出师傅的禅房。

    七日后,孙小桃打开师傅的房门,只见师傅盘膝而坐,面容安祥。孙小桃伏地三拜,将师傅的遗物收拾整齐,肉身洗净,终不忍把师傅置于野兽之口。于是,为遵师命广传佛缘,收拾包裹,带上钵盂,袈裟,下山去了。这一去,从此不还乡,还乡梦断肠,千千世界凡尘裹,老鸦几回寒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