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星拜斗
字体: 16 + -

第1章 道士与和尚

    南唐昪元二年,三世三帝的南唐王朝落下帷幕,后主李献自缢崇明殿。吴越王钱廊称帝,改国号为吴,定都钱塘。

    世间王朝兴衰,难以言说,一如江潮之水,一浪掀起一浪覆。

    但是一个王朝的落幕,不止简单的意味着政权的更迭,更会给无数人的命运带来转折。南朝四百八十寺,无数的僧人在这场动荡之中,归于尘土。百年古刹,亦在熊熊烈火中化为了历史的尘埃。也应了佛家自己的禅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因南唐而兴,因南唐而亡。

    青虚山,位于山南道定州府,秀峰林立,峡谷幽深,山内三座主峰,紫云,显月,观星,以及十几座峰林,怪石嶙峋,狼牙交错,还有飞泉瀑布,灵气十足。

    南唐以佛教为国教,至使道门和其他教派大受压制。吴越王灭后唐,这些教派大都也参杂其间,都想要借着从龙之功披上那一身紫衣华服,修道之人,所求终是长生,举国气运加持,才更容易走完那巍巍十八楼,跨过天门,抵达那长生之地,天上白玉京。

    但是青虚山却不在此列,虽然分属道门,但是山上只有寥寥数人,所以不在征召之列。

    山小聚灵气,道观养闲人。青虚山上下,只有一师数徒八人,有些尘破的清虚大殿,旁边有几座结庐而居的小木屋。若不是殿内三清道祖神龛的香火依旧,简直就和普通山野人家没什么区别。

    星光倾洒,青虚山在夜晚寂静无比,观星峰顶,一颗仙奕石旁边,放置有两个石凳。传说曾有道门大真人与山中老翁在此手谈七日,之后道门大真人埋剑与此,白日飞升,这也算青虚山无数不多的传言之一。

    穿着一身洗的有些褪色的青色道袍,发髻上别着一根普通木簪,老道人眺望着天幕中号称斗数之主的紫薇星,微微一叹。

    后主李献继位以来,贪于酒色,不理朝政,朝野之中,怨声载道,奉为国教的佛教亦慢慢沾染上了世俗之气,百年古寺,也成为了一些达官显贵藏污纳垢之所。一切都只需要一个引子,而吴越王在江宁名为游学,实则为质的世子钱黔遇刺身亡,就给了吴越王发兵江宁的理由,仅仅三月,一如时来天地皆同力。江宁变鬼城,天下归吴国。

    老道人是青虚山主李若虚,道号灵虚山人。道门以子,道人,散人,山人作为道门弟子的道号后缀,老道人以山人为缀,一人一山谓之仙,意为人往高山登,不畏艰险。

    老道人往江宁方向看去,王权之争,亦是道统之争,老道人修道半辈子,也不知道这场道门主导的王权更替,是对是错。世间若真的可以就此平静,自是极好,若不然,苍生何辜。

    天晚夜风至,心清友自来。老道人站在崖畔,没再思索天下兴旺,而是想着明日清晨是不是应该督促一下那几个懒惰成性的弟子修行。

    星空中有一道佛光划过,一位神态温和的僧人随风而至,僧人穿着一身普通佛门弟子穿的海青大袍,腰宽袖阔,只是手腕之上带的紫色念珠,却无意间表露了他在佛门之中的不俗身份,佛门念珠以紫,红,黄三色区别身份,紫色念珠以有澄心静气之用的紫檀木为材料制作,而这种紫檀木也就只有江宁才有寥寥数株,并且只有证得菩萨果位的佛教大能,才会被佛首赠予。

    僧人并非孤身一人,而是一左一右,拉着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少年浑身上下尽是疤痕,疤痕之上还有血印,显然还没有完全康复,他眼睛紧闭,已经无法看清相貌的脸,在大大小小的伤疤的衬托下,越发狰狞,仿佛幽冥爬上来的饿鬼,无法想象是何人对这个年纪的少年做出如此惨绝人寰之事。小女孩满脸泪痕,似乎是刚哭过不久,看上去只有十一二岁,穿着一身偏大的宫中仕女衣服,睫毛修长,杏脸桃腮,楚楚动人,简直是一个活生生的美人胚子。

    两个孩子都眼睛紧闭,仿佛失去了意识一般。但是即使在昏睡之中,脸上却显示出了不同的表情。少年脸上是痛彻心扉的狰狞,女孩是无法言说的悲伤。

    老道人大吃一惊,仔细打量,才认出来僧人身份。

    “姚和尚,这是怎么回事?”

    僧人对着老道人苦涩一笑,慢慢将两个孩子放在地上。

    “佛门遭劫,这两个孩子贫僧无人可托,所以来拜托与你。”

    老道人年轻之时,亦幕任侠之风,行走世间,与当年俗名为姚广义的少年僧人相识,结为至交好友。恍恍多年过,一人回山接替青虚山主之位,一人在佛门之中大放光彩,多年以来,只以书信联系。

    老道人自然知晓吴越王灭佛之事,但是毕竟身为道门中人,也只能默默哀叹老友的遭遇。

    “这两个孩子是?”

    老道人看向地上躺着的两个孩子,尤其是那个穿着宫中侍女服的小女孩,在加上老友的身份,心里有了一些猜测,试探的看向僧人。

    “不可说,不可说。”僧人看着那一男一女,面露悲悯之色。

    “臭和尚,和老道打起机锋来了,真不知道当年和老道一起趴在墙头,偷看小姑娘洗浴,是哪个和尚来的,真不知道你是怎么会被佛首看重的!”老道人看着多年的老友,回忆起了当年之事。

    僧人苦笑,没做答复。

    “你欲往何为?”老道人看出老友心情不佳,也没有留在这里的打算,转而言道。

    “多年以来,高居寺院,失却初心,而今佛门遭劫,贫僧准备用双脚行遍世间十三道,寻觅吾心真佛所在,以己身,赎佛门罪业,若是有缘法,就托与衣钵。”僧人看向周天星辰,慢慢说道。

    “那这两个孩子?”

    老道人不知道老友是否对这两个身份特殊的孩子还有所安排。

    “顺其自然,跟着你修道,贫僧也可以放心,至于俗世因果,都随风而散,便不要让他们再沾染了。”僧人面露不忍,颔首诵经。

    “也好,这两个孩子根骨不错,比老道那几个惫懒弟子强上许多。说不定可以将青虚山发扬光大。”

    不必左右为难的老道人又细细打量了那两个孩子,当仔细查看那个全身都是全身伤疤的少年时,突然目露疑惑,有些惊讶不定的看向僧人。

    僧人苦笑,

    “这就是贫僧找你来的第二件事!”

    “救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