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
字体: 16 + -

第51章 集贤院知事张君实

    翌日清晨,陆靖元走出枢密院,便独自一人来到了望安殿外。在侍女入内通报之后,陆靖元迈步走入了殿中。

    “臣枢密院枢密使陆靖元,拜见太后!”入殿之后,陆靖元就看到杨太后立在大殿深处,他连忙躬身行礼,一应礼数一丝不苟。

    “免礼。”杨太后的声音过了片刻才传来。

    简单的两个字,陆靖元发现杨太后对自己的态度明显不如以前了。

    他低着头无奈的笑了笑,而后继续说道:“臣有几件事情想与太后商议。”

    “商议?还有什么事是陆枢密你做不了主的?”杨太后的语气明显有些不满。

    “那便由臣细细道来吧。”陆靖元上前走了几步,站到了距离杨太后不远的地方,他的语气依旧平常,倒不像昨夜那般与杨太后针锋相对了。

    这一次杨太后也没有继续冷嘲热讽,而是看了一眼陆靖元,微微的点了点头,等着陆靖元继续说下去。

    “忽必烈组建十万江南水军,预计明年春季便会进攻日本,日本若亡,下一个便是我们。所以无论如何我们必须联合日本,在江南水军进攻日本时将之击败。”陆靖元开口说道,说的还是联合日本抗击江南水师的事。

    见杨太后没有作何表示,陆靖元微微提高了一些声音继续说道:“在日本击败江南水师好处有二。其一江南水师进攻日本,日本必然全力以赴。其二江南水师皆为汉军组成,臣有信心将其中大部分人招降,哪怕只能得其十之二三,到时候我们便有了数万大军。”

    “真能招降这么多?”杨太后面露惊容,下意识的开口问道。

    “这支汉军远渡重洋,在生死之间他们自然会作出正常的选择,这一点太后无须担心。”陆靖元自信的答道,战争还未开始,似乎一切已经尽在掌握。

    “你的能力老身从不质疑,你想说的并不是这些吧?”杨太后也下意识的向前走了几步,两人的距离再次靠近。

    “一旦江南水师覆灭,蒙蛮在江南和东南沿海的控制力将极大削弱,此消彼长之下,臣会出兵福建,再得朱雀军配合,便可轻松攻取福建全境,这便是未来两年内臣的计划。”陆靖元低着头,郑重的向杨太后说道。

    “那......”杨太后听到陆靖元的计划,眼神之中也迸发出兴奋的神采,她正要开口询问,一句话却还没有说出,又被陆靖元打断了。

    “待重夺福州城后,臣会率领群臣,恭请太后临朝称制。”陆靖元忽然跪拜在杨太后身前,而他说出的这句话让杨太后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

    自古太后临朝的不少,但是真正称制的只有两人,一个是西汉吕雉,一个是唐代武媚娘。

    皇帝诏命谓之制,临朝称制就是说太后可以行使皇帝的权利。

    杨太后万万没想到,陆靖元竟然会让自己临朝称制,即便以前朝廷流亡之时,陆秀夫等人也只是让她听政,实际上朝政依然把持在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手中。

    “只要我们君臣同心,只需数年便可重夺长江以南疆域,那时候便能重返临安,再立宗庙社稷”陆靖元继续说着,为杨太后勾勒出了一幅宏图。

    不得不承认,陆靖元的这些话,这番展望对杨太后很受用。

    此刻杨太后也想起半年前崖山败北,陆靖元带着她攻取泉州,硬是从绝境中杀出了一条生路,那段时间她有时候甚至忘了自己太后的身份。

    一丝愧疚的感觉在杨太后心中生起,于是她连忙上前,伸手去扶起了陆靖元,语气也变得柔和起来:“三郎快快请起,你的所作所为老身都看在眼里,待大宋复国之后,你便是第一功臣。”

    陆靖元被杨太后扶了起来,他依旧低着头,口中说道:“这些都是臣应该做的。”

    “陈宜忠终究是老臣,如果他真有心归来,三郎会如何处置?”待陆靖元起身后,杨太后再次开口,这一次以商量询问的口吻提到了陈宜忠。

    陆靖元抬起头来,目光坦然的看向了杨太后,而后说道:“既然太后相询,臣便实话实说。陈宜忠并无宰相之才,而且以他的名声难以服众,若他真有心报效朝廷,勉强能够治理一州之地。”

    “现在确实没有重立相府的必要,你的意见老身会认真考虑的。还有一事不知三郎如何看的?”杨太后与陆靖元似乎又回到那个君臣和睦的状态。

    “什么事?”陆靖元无法猜到杨太后问的究竟是什么事。

    “苏刘义自领殿前都指挥使,在顺德立了一个叫赵旦的宗室子弟为帝,这个你怎么看?”杨太后在不久前已经得到了顺德的消息,而这个消息陆靖元却是第一次听说。

    “宗室弟子中可有此人?”陆靖元没有表达什么,反而先是询问杨太后是否了解赵旦。

    “当年我确实秘密隐藏了一批宗室子弟,但是在我印象中没有一个叫赵旦的。”杨太后几乎不假思索的答道,这个问题她已经在几日前就确认过了。

    “顺德这个地方并非什么易守难攻之地,江西宣慰使塔出能征善战,更是手握重兵,苏刘义恐怕坚持不了多久。”陆靖元并不看好苏刘义这个小朝廷,在他看来这个小朝廷恐怕覆灭在即。

    “那便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吧!”杨太后对那个赵旦的死活其实并不关心,只是可惜苏刘义手下那上万精兵。

    与此同时顺德的小朝廷也确实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塔出数万重兵围困都宁山已经大半年了,大小交战次数也有上百次,山中物资已经极度匮乏,士气也极度低落。

    都宁山上,苏刘义将最后的一些心腹召集起来,他们所商议的正是如何突围。

    “我们分三路突围,听说太后和枢密院尚在,突围之后便以汇合枢密院为目标吧。”苏刘义作出了最后的部署,他们最后的举动正是去寻找枢密院。

    当文天祥在大都白云观做了道士后,他给自己取了一个道号,名为浮休。

    浮休道人之名很快便传遍大都,因为是忽必烈下旨同意的,这半年来倒也没有人来找文天祥的麻烦,甚至许多儒学者还慕名前来拜访文天祥。

    文天祥像往常一样,在院子里静坐悟道,一个身着蒙古服饰,气质儒雅的中年轻车熟路的走入白云观。

    此人比文天祥年纪略小,却也有三十出头了,说起来此人也算大都官场中的一颗新星,十四岁时在元朝举行的文武科举中一人独占鳌头,成为大元立国以来的第一个文武状元,自此便受到汉臣刘秉忠的赏识,十八岁时便出任博陵县令。

    几年前刘秉忠去世,临死前还向忽必烈推举此人,而后忽必烈便将其召入大都,短短几年已经成为了集贤院实际的执掌者,从三品知院事。

    集贤院名义上的主官是大学士,历来由宰相一级的实权重臣兼任,所以从三品的知院事就成了实际上的负责任人。

    元代的集贤院,是一个掌提调学校、征求隐逸、召集贤良,监管国子监、玄门道教、阴阳祭祀、占卜祭遁之事的重要机构。

    因为其有监管道教的职责,这位知院事自文天祥做了道士后就时常前来与之论道。

    这位名叫张君实的知院事,对儒学经义、道教典籍都有极深的造诣,即便在与文天祥的论道中也从不落下风,甚至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道号,名为三丰。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