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
字体: 16 + -

第39章 文天祥入道

    王积翁劝降了文天祥数月之久,而当他表明心迹之后,最后告诉文天祥的却还是“降元”二字。

    不过这一次不同以前,文天祥没有表现出气愤,更没有暴跳如雷,反而陷入了沉思。

    “若是假意降元,以忽必烈的心思,恐怕要骗过他并不容易,而且如今我忽然同意归附,也有违常理,此事还得好好的谋划。”文天祥沉思片刻,他却没有立刻同意,反而想到了许多问题。

    忽必烈确实想要得到文天祥效忠,但是以文天祥以往的表现,如果此时贸然归附,反倒让人心中生疑,恐怕就连忽必烈自己都不会放心。

    就在王积翁与文天祥密谈之时,留梦炎等人其实也在谈论着文天祥。而他们所谈论的内容,就是如何尽早劝服忽必烈处死文天祥。

    对于招降还是处死文天祥这个问题上,朝中的蒙古籍大臣反倒不怎么上心,到现在伯颜、安童等人都没有表现出任何态度,甚至连阿合马也没有掺和此事。反倒是汉臣们极为上心,最近几乎都围绕着这件事。

    “明日朝会无论如何要让陛下处死文天祥,我已经联络了几位蒙古重臣,此事不能再拖下去了。”留梦炎的府邸中,他与几个交好的汉臣正密谋着明日朝会上的行动。

    “恐怕王积翁又会从中作梗,此人的话皇帝还是颇为重视的。”有人担忧的出言说道,从这几个月的情况来看,忽必烈并没有处死文天祥的心思,这也是他们最大的阻力。

    “无妨,明日会有一位足够份量的大人物亲自出手,文天祥不是一心求死吗?明日便如了他的愿。”留梦炎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而他口中的大人物令众人也是好奇不已。

    留梦炎没有直接道出这个大人物的名字,第二日的朝会之上,留梦炎直接提出了处置文天祥的提议,而与他沆瀣一气的那些汉臣也纷纷出言附和。

    原本一直私下小范围讨论的问题,终于在留梦炎等人的刻意为之下,摆在了朝堂上讨论,似乎还大有一种今日便要一锤定音的味道。

    “陛下,既然文天祥不愿归降,臣请陛下处死他,也可以此打压那些反贼的嚣张气焰。”留梦炎当着满朝文武再次提出了处死文天祥。

    随着留梦炎表明态度,许多人也陆陆续续跟着附和起来,其中尤以汉臣居多。

    因为王立和陈淑祯的关系,忽必烈最近的心情并不好,因为这两个地方不仅久攻不下,反而还有越发壮大的势头。

    反观苏刘溢拥立的赵旦,反倒没有成什么气候,这几个月来在塔出的重兵围剿下,这个名义上的南宋小朝廷眼看就要破灭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王积翁怕忽必烈此时真的下旨处死了文天祥,便抢着出列说道。

    “爱卿有何事?”忽必烈下意识的询问王积翁,他可是记得王积翁一直在接触文天祥,他也一直希望王积翁这里能有突破。

    王积翁走出队列,对着忽必烈就是大礼一拜,而后大声的说道:“臣受命招降文天祥,经过数月努力,终于不负陛下重托,就在昨夜文天祥终于松口了。”

    “他愿意归降了?”王积翁的话还没有说完,忽必烈便身子前倾,迫不及待的说道。

    看到忽必烈如此在乎的态度,王积翁心中长长的舒了口气,而留梦炎等人则是面色难看。

    “陛下不如直接招来文天祥,让他在这大殿之上亲口对陛下说,岂不更美?”王积翁再次说道,提出了让文天祥上殿的请求。

    忽必烈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王积翁的表现让他知道,让文天祥归降已成定局。而到了忽必烈如今的地位,他所在乎的更多是史书的记载和后世的评价,如果能让被视作忠臣典范的文天祥在这大明殿中归降,那对他忽必烈的声望将是极大地提升,甚至这一段还会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准奏,速传文天祥上殿。”忽必烈端坐着身子,表现出一个伟大帝王的威严。

    很快文天祥便被带到了大明殿中,他依然穿的干净得体,更没有什么手铐脚镣的东西。

    文天祥缓步走入大殿,一步步的走向忽必烈,此刻整个大殿之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忽必烈都有些紧张的看着文天祥。

    一介阶下囚,这样的身份走入敌国的皇宫大殿,能做到这样的说明文天祥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气场。

    “外臣文天祥,拜见大元皇帝陛下。”忽然文天祥停下脚步,站在殿中对着忽必烈遥遥一拜。

    “免礼。”忽必烈面无表情的回应了两个字,然而忽必烈此刻心中还是很高兴的,虽然文天祥以外臣自称,但今日的表现已经比以往好了太多,相比于以前见面就没好脸色,已经很给忽必烈面子了。

    “今宋已亡,文先生有经世之才,朕仰慕先生已久,想聘先生入朝为官,若先生愿意,朕必委以重任。如此自是朝廷之幸,天下万民之幸!”忽必烈言语诚恳的说道,几句话对文天祥也是推崇备至。

    此刻如果文天祥直接答应忽必烈,蒙古人的史官自会将此事记入史料,而且肯定又是一段君臣佳话,即能展示忽必烈大度的胸怀,也会将文天祥塑造成一个心怀天下深明大义的贤臣形象。

    不过文天祥还没开口,却已经有人坐不住了,只见留梦炎再次出列,对着忽必烈痛心疾首的说道:“文天祥不死,宋人终究心有所盼,若他假意归降更是后患无穷,请陛下三思!”

    留梦炎的话可谓字字诛心,尤其那一句假意归降,更是让忽必烈也是心中微微一惊。

    “陛下,臣以为留尚书所言也有道理,文天祥是否有心归附尚未可知,不如杀了以绝后患。”就在忽必烈心中摇摆不定的时候,阿合马突然出列说道,一直没有表明态度的他,今日也站在了处死文天祥的一方。

    而阿合马正是留梦炎口中的大人物,事实上阿合马的话在忽必烈心中确实很有分量,他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起了处理文天祥的方式。

    “陛下,不知外臣能否说几句?”就在忽必烈举棋不定的时候,一直立在殿中的文天祥忽然开口了。

    他神情自若,看不出丝毫紧张,也没有因为说要处死他而表现出一点害怕。

    “说说看。”忽必烈说道。

    他也很好奇这个时候文天祥会说什么?

    “自古忠臣不事二主,若外臣归降反倒不值得陛下看重。请陛下恩准臣出家为道,自此斩断世俗牵绊,如果陛下觉得臣还有用,臣自然可以能以道人身份出谋划策,略尽绵薄之力。”出乎意料的,文天祥既没有答应归降,却也没有拒绝,而是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忽必烈心中也权衡起来,他是真的很欣赏文天祥这个人的,自然觉得杀了可惜。似乎让文天祥做道士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这样可以让他心安理得的摆脱原本世俗的身份,即便日后为元朝出谋划策,也扯不到国家民族上。

    而且忽必烈注意到,刚才文天祥的话里,已经很自然的改成了臣的自称,这让忽必烈心中还是非常高兴的。

    “陛下,臣建议文天祥皈依佛门。”直到此时留梦炎还不死心,他也知道忽必烈不想杀文天祥,于是便建议让文天祥做和尚。

    做和尚和道士,虽然都是出家,但其实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佛教是元朝的国教,而道教是宋朝的国教,让文天祥做和尚等于告诉世人他改变了信仰。

    “哼,臣终究学的是孔孟之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若要我削发为僧,便杀了我吧!”在这个为僧为道的问题上,文天祥毫不退让。

    忽必烈一直在推行汉化,他知道让汉族士大夫消发为僧确实与杀了他们无异,再一想到当年全真教的丘处机,忽必烈觉得如果让文天祥做道士或许也不错。

    丘处机最著名的事迹就是“一言止杀”,不仅让他自己成为了有道全真,也令成吉思汗的历史形象大为转变,忽必烈自然也希望身边有这样的人。

    片刻之后忽必烈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当着满朝大臣说道:“既然如此,便准文先生于白云观为道。”

    白云观就在元大都城中,原名太极宫始建于唐朝,后来成吉思汗聘请丘处机来了大都,便以丘处机的道号将太极宫改为了长春宫。后来丘处机羽化,他的弟子尹志平便在长春宫侧建了另一座道观,便是现在的白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