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院
字体: 16 + -

第23章 被放大的可能

    张弘范接过信封,他迟疑了片刻,叹了一口气后,还是打开了信封,从里面抽出了一张信笺。

    信笺上的字并不多,张弘范只看了几个呼吸便读完了。

    不过当张弘范看完信上的内容,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无比,他的一只手掌紧握成拳,关节捏的咯吱作响,粗重的喘息声显得张弘范此刻愤怒无比。

    房舍之内陈武和张弘范几个亲兵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他们从未见过自己主帅如此愤怒,而且迟迟没有发作出来过。

    张弘范很想撕掉这张信笺,甚至想将此事彻底隐瞒,但是理智告诉他,如果他真这样做了,后果更加严重。

    这封信让张弘范知道了许多信息,不仅知道了枢密使是谁,更知道了枢密院船队的动向,但是信中的措辞却让张弘范不寒而栗,因为陆靖元在信中表现得与张弘范极为熟悉,甚至隐隐透露出崖山之战张弘范与他暗地里进行了一场交易。

    这场交易用四个字概括,就叫养敌自重,陆靖元送张弘范一场不世之功,张弘范放陆靖元的枢密院一条生路。

    只要枢密院尚存,张弘范就会继续得到忽必烈重要,依然能够掌控整个帝国的水军。而枢密院也能继续存在,陆靖元得到他想要的权势,看起来这确实是一场互惠互利,各取所需的交易。

    “陆靖元......给我查,此人究竟是谁?我要关于他的所有资料。”张弘范咬牙切齿的说道,他发誓绝对没有与陆靖元串通过,甚至在这之前他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但是张弘范心中也清楚,这封信不管怎样都会让忽必烈对自己心生怀疑,甚至自己根本不能销毁,主动上交书信还有可能打消忽必烈怀疑,而一旦销毁便是真的百口莫辩,一封书信还可以说是离间计,但眼前这十箱金银却是怎么也解释不通。

    不久之后张弘范的舰队离开了澎湖,舰队在古怪而安静的气氛中直接北上,返回了元大都。

    不花帖木儿自然回到了福州,继续做他的行省平章政事,不过这几日的情况,不花帖木儿还是一字不漏的写了一份奏疏,上呈给了忽必烈。

    张弘范的舰队绕了一圈,什么都没做还是返回了大都,其实也不能算是全无收获,至少船上多了十箱金银,这些金银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崖山之战中元军的缴获。

    张弘范还没有踏入大都,不花帖木儿的奏疏已经出现在了忽必烈御案上,而张弘范的一封私人信件也先一步送到了伯颜手中。

    这几日大都依旧一片平静,不过许多人都知道,在这平静之下实际上已经暗流涌动了。

    镇国上将军私通伪枢密使的谣言不胫而走,甚至其中一些细节都传的有模有样,而陆靖元的名字也在此事中传遍了天下。

    “陆靖元,本名陆川,南宋行朝丞相陆秀夫第三子,据说靖元二字是伪太后杨巨良所赐。他原为殿前都指挥使,今年刚满二十。”张弘范的舰队距离大都还有一日行程,船舱之中梅翥将陆靖元的简单信息向张弘范说了一遍。

    关于陆靖元的消息很少,到现在张弘范方面也只查到这些基本信息。

    张弘范叹息了一口气,而后有些颓废的说道:“唉,没想到这次栽到这乳臭未干的小子手上了。”

    “上将军,陆靖元的这些布置环环相扣,处处都是针对您的,如今我们应该尽快想出应对之策,若让陛下生疑,将军危矣!”梅翥这几日也是忧心忡忡,陆靖元的离间计算不算高明,但是却又非常有效,现在的情况对张弘范非常不利。

    “左相已经回了消息,只有四个字,坦然面对。本将问心无愧,确实不能刻意去应对,不然反倒落入算计。”张弘范依旧有些无奈的说到,他口中的左相便是伯颜。

    伯颜是张弘范的上司兼靠山,他第一时间便联络了伯颜,希望寻求伯颜的帮助。

    “将军真打算将那封信呈给皇帝?”梅翥也是一脸忧心的问道,张弘范在澎湖岛上得到的那封书信现在并不是什么秘密。

    “陛下一代雄主,自然能够明辩曲直,交上去才能清者自清啊!”张弘范最近都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不久前他在崖山勒石记功时的豪情壮志早已烟消云散。

    东南海面上,枢密院的舰队在老渔民的引导下,非常顺利的通过了所谓的黑水沟,此刻立在海船上,已经能够隐约看到海平面上升起的海岸线,那里就是枢密院将要暂时栖身的琉求岛。

    “三郎的那封信,真能让忽必烈与张弘范心生嫌隙?你故意说我们去的是日本,也不知忽必烈会不会上当?”海船上杨太后与陆靖元单独在围栏边看着琉求方向。

    那封写给张弘范的信,是由杨太后执笔的,她自然知道信中的内容,也知道那封信除了让忽必烈怀疑张弘范养敌自重外,还透露了一个假消息给忽必烈,那就是将枢密院的行踪指向了日本。

    忽必烈早在五年前就派军队远征过一次日本,不过那次元军失败了。后来他继续在朝鲜半岛厉兵秣马,打算继续征伐日本。现在陆靖元就是想要忽必烈盛怒之下提前发动二次伐日,这样元军的水师就会大部分集中在北方,从而让东南缺少水师。

    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元军水师对琉求的威胁,还让陆靖元在东南有了更多的机会。

    “谁知道呢?不管成不成,忽必烈心中肯定对张弘范有所防范的,作为一个皇帝,他即便胸襟再宽广,也会担心将帅拥兵自重的。”陆靖元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仿佛他已经看透了忽必烈的心思一般。

    陆靖元如此自信,更多的还是来自他后世的部分记忆。

    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原本的张弘范在返回大都后,确实受到了极大的奖赏,不过崖山之战也成为了张弘范的最后一战,甚至在几个月后,这位纵横疆场,春秋正盛的统帅,突然就莫名其妙的暴毙了。

    张弘范的死本就疑点重重,后世许多人都怀疑张弘范其实也是鸟尽弓藏的结局,这种猜测自然无法验证,但是陆靖元却可以放大这种可能,让忽必烈对他的猜疑更重。

    如果历史上张弘范本就是因为忽必烈猜疑而死,那么再经过陆靖元此番推波助澜,张弘范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