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
字体: 16 + -

第五十三章各自的奋斗

    天亮之后,当受了半夜惊吓的上缭城百姓从自己家出来的时候,赫然发现一夜之间,上缭城已经变了天。

    东城的大火还在燃烧,滚滚的黑烟遮天蔽日,而在城内的各个路口、个别民居的房顶,都有陌生的士兵全副武装的把守。

    一些从自己大门里探头探脑准备出门的老百姓还没来得及打听这些士兵是哪来的,就被喝令回家待着。有些老百姓看着士兵恶形恶状的呵斥,立刻就缩回大门里面了,有些老百姓就不服了,也是啊,以前整个上缭城都是他们刘家的,身为刘家的人,以前在上缭城,谁敢用这种语气呵斥他们?这些不服的老百姓立刻就受到了专制主义的铁拳打击,吃了亏之后这才变的识时务了。

    于淇也不想搞成这样,但是没办法啊,刨去下面各个村镇的人不算,光上缭城里就有一万多户、五六万人的百姓,这些百姓中的绝大多数要么姓刘,要么跟刘家沾亲带故。而经过昨晚上的一场大战,于淇带来的一千多人中战死一百多人、重伤一百多人,直接减员三分之一,凭借着手里的这六七百人,于淇只能出此下策:用高压政策将老百姓束缚在家中,尽可能的禁绝老百姓之间互通消息。

    只要熬过今天就好了。在今天拂晓之前战况已经明朗的时候,于淇就派出亲兵骑着自己的战马回南昌调兵。而这次因为没有作战任务,可以不用顾忌体力的全速行军,按照估计,从南昌出发的援军在今天晚上就会抵达上缭,等援军到了就轻松了。

    在这样的紧张形势下,纵使眼前有金山银山,于淇也不敢分心去看。

    此时于淇正带着亲兵巡视东城以及相邻的南北两个坊市,这里是上缭城的中心,只要这里今天能够安安稳稳的没有燃起反抗的火苗,那今天基本上就是安全的,要是这里今天出了乱子,很容易就会波及全城,于淇昨晚上的成果十有八九要打水漂。

    于淇在上缭神经紧绷的等待着,在江水边上的柴桑城里,徐庶已经将柴桑的局势稳定下来。徐庶可比于淇狠多了,稍有反抗就是杀杀杀,所以在两天前,当于淇刚接到徐庶送来的情报的时候,徐庶就已经把柴桑平定下来了。

    而此刻徐庶依旧坐镇柴桑,没有再接再厉的南下历陵县,却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

    在他假借刘繇的名义将柴桑、历陵、上缭三县的宗族势力一锅端的时候,徐庶就从这些掌权人的口中得到了一个消息:为了避免被于淇铲除,他们得知于淇在宛陵击退的孙策的消息后就开始秘密谋划。除了三县结盟自保之外,他们还将目光四望,准备引入外部力量介入以对抗于淇。

    瞧过来瞧过去,在庐江太守刘勋跟江夏太守黄祖之间,他们选择了黄祖。一来是刘勋的名声不太好,这个人太贪了,二来就是黄祖在江水的上游,水师强大,只要他派出一支水师顺流而下,旦夕之间就能抵达柴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刘表任命的豫章太守诸葛玄,在被于淇跟朱皓赶走之后,也是退往江夏,虽然此时诸葛玄已经回到了襄阳,但并不妨碍他们拉起诸葛玄的大旗。

    对这些宗族来说,只要能保住他们的基业,别说换个豫章太守,就算是换个皇帝他们都不在乎!

    所以在得知于淇已经击退了孙策,很快就会从宛陵撤回豫章的消息后,他们果断备了份厚礼,再加上种种许诺,由三县联合派人前往江夏求见黄祖,请黄祖派兵相助。

    徐庶是在襄阳水镜先生处学习过好几年的,曾经不止一次的听过水镜先生点评荆州人物,作为刘表麾下最重要的部将,黄祖自然是点评的重点。对于黄祖这个人,徐庶可以说的比较了解的,所以当他知道三县宗族向黄祖求援的消息后,他就断定,黄祖肯定会派人来的。

    正因为这个,在平定了柴桑之后,徐庶这才没有南下历陵,而是给于淇去了一封书信详细的说明了这个情况后,就组织人手加固城防,同时尽可能的搜集船只,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江夏水师。

    对于江夏水师,徐庶可不敢掉以轻心,那可是江水上、乃至整个大汉朝最强大的水上力量,而非常不幸的是,豫章北面的这几个县,全部都是临水而建的,一旦让江夏水师进入彭蠡泽,彭蠡泽两侧的几个县,包括赣水下游的南昌在内的几个县,都将暴露在江夏水师的攻击范围之内。

    水师没有攻城手段?

    开什么玩笑?这个时代可是有抛石器的存在的,虽然大型的攻城神器霹雳车还没有被发明出来,但安装在楼船上的简易的抛石器已经足以对临水而建的县城造成破坏了。

    所以徐庶才打定主意,甚至不惜以身犯险,也要将来犯的江夏水师拖在柴桑。

    在徐庶紧锣密鼓的准备迎击江夏来的水师的时候,于淇也接到了徐庶送来的书信,对于人才匮乏的于淇来说,水战完全是一个空白。战船、水手、将领,于淇要什么没什么,对于徐庶以身犯险的行为,于淇除了去信再三叮嘱之外,也只能尽快的将上缭稳定下来,然后北上支援他了。

    至于坐落在柴桑跟上缭中间的历陵县,只要派人盯住了,不怕他翻出什么浪花来。

    现在的关键是将上缭的局势稳定下来,只有将上缭稳定下来了,于淇才有把握盯住历陵,才敢放任历陵转而北上支援徐庶。

    看了一眼通红的晚霞,于淇将焦急的心情藏在心里,瞪着通红的双眼继续巡视。

    随着夜幕降临,于淇不得不打起疲惫的精神,准备应付今天晚上可能出现的意外。白天的时候,上午还好,在下午的时候,经历了一上午高压管理的上缭百姓就有零星的不稳定出现,可以预料,当晚上之后,借助夜幕的掩护,借着对地形的熟悉,有些心有不甘,或者心思灵活的刘氏族人肯定会借机串联活动。

    虽然上缭城内灯火通明,一天都没有休息的士兵跨刀持枪来回巡视,但于淇依旧能够感受到黑暗下涌动的暗流,只是不知道这股暗流什么时候爆发出来。

    不过当入夜一个时辰之后,从南昌赶来支援的一千军队大张旗鼓的进入上缭城的时候,于淇就知道:今晚他可以好好睡一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