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
字体: 16 + -

第四十一章审时度势

    狭窄的官道上,两支军队如同巨蟒一般在一起纠缠厮杀,一方是于淇所部的一千余人,另外一方是以孙策为首的三千多江东军。

    与官道上的正面硬刚不同,在官道一侧的山上,被周瑜派出去的两曲精兵与原本埋伏在山上的山越族战士则打的有些猥琐。

    按照徐庶原本的计划,这些山越族的战士应该是等于淇的主力依托那堆乱石阻击孙策主力的时候,从山上开始袭扰孙策的侧翼的。但是没想到孙策太猛,直接把徐庶的防线打崩了,虽然没能按照原计划下山收割人头,反而被孙策的士兵摸到了山上,但这些山越族的战士却显得兴奋异常——一个人头一袋盐呐。

    在山上可是他们的主场,孙策军的士兵稍不留意,就会从树上、草丛里、石头后飞来一根致命的毒箭。就算他们留意也没用,照样被打的焦头烂额,浑然不复在战场上将刘繇打的弃城而逃的江东悍卒之名

    而在后军,蒋钦带领本部人马轻而易举的打退了前来袭扰的敌人,不过因为周瑜的命令,蒋钦没有追击,而是紧紧护住处于后军中的辎重。

    他跟周泰两人本是在江水上厮混的水寇,今年春天的时候听说孙策攻打刘繇,便慕名前去投靠。虽然凭借不俗的身手一投靠过去就混了个小军官,但跟周瑜是没法比的,周瑜下的军令他可不敢阴奉阳违。再说了,辎重关乎全军的生死,除非他不想在孙策这边混了,否则就算没有周瑜的军令,他也要拼死护住后军。

    虽然都说出奇制胜,但是当奇兵被发现之后,便失去了作用,真正能决定战场上胜负的,还是要看正面战场上的对决。

    再看官道上的正面战场,于淇跟孙策的主力对决。

    即使有着周瑜率领的生力军的加入,孙策依旧没有打开突破口,反而陷入混战的泥沼中不能脱身。

    跟刚才一举突破徐庶的防线不同,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孙策被太史慈缠住,程普被于淇接手,狭窄的官道上根本容不下太多人捉对厮杀。再加于淇所选的这个时间点,正好是要到饭点的时候,于淇的部下都是吃过饭才来的,而孙策他们却是经过了一上午的行军,再加上刚才大战了一场,不能说筋疲力尽吧,也快要到极限了。

    如果说士兵们还有余力拼杀的话,作为一只厮杀在第一线的孙策则感受最为明显,体力不支的他现在已经被太史慈压制了。而太史慈也察觉到了孙策的力竭,这让太史慈很激动,战场上可不是讲仁义的地方,太史慈当即就对孙策大开大合的砍杀起来——要是能一举杀掉孙策,或者是让孙策受到重伤,这就算是决定了这场战斗的胜负了吧?

    这个想法让太史慈亢奋起来,不过一直留意孙策安危的周泰让太史慈的希冀落空。

    在后面一直关注战场局势的周瑜暗叹一声,知道不能再打下去了,再继续打下去的话,一旦包括孙策在内的几员大将有个三长两短的,现在被紧绷着的士气很可能一落千丈,真要到那个时候,局势就崩坏不可挽回了。

    “长枪兵沿着山脚上前压住阵脚,弓箭手在后列阵,待主公撤回来之后,立刻将道路堵上。”

    安排完任务之后,周瑜敲响了铜锣:鸣金收兵。

    听到后方传来鸣金收兵的声音,尽管极度不愿,孙策还是缓缓后退。于淇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当即率军追杀,直到周瑜下令射箭,这才心满意足的撤回来。

    没错,对于现在的战果,于淇很是心满意足。

    太祖有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话于淇岂会不知,关键是于淇也没有多少力气了,他并不比孙策强多少。

    孙策跟徐庶厮杀了一场,于淇也跟黄盖厮杀了一场,然后又不停歇的跑了好几里路,跑完之后又对上了程普,紧接着又跟孙策厮杀。

    这可都不是易于之辈!

    于淇能坚持到孙策主动撤军,跟他平时一天三顿饭管饱、吃完了就使劲操练士兵有很大的关系,当然太史慈的勇武也是一个原因。

    见孙策那边发了狠,连自己人都射之后,于淇指挥大军缓缓后撤,双方基本上以官道拐弯处的那个乱石丘为界,各自休整。

    让将士们轮流休整之后,于淇、徐庶、太史慈三人聚在一块商议:该怎么破局?

    对于太史慈,于淇没报太大希望,本来想让他去休息的,毕竟过会要是打起来的话还要靠他冲锋陷阵。可是想想人家刚投靠过来,军议这种事情就不让人参与,未免会让他寒心,便一块叫过来了。

    “元直,你怎么看?”没有客套,于淇直接问徐庶。

    “主公稍安勿躁,”徐庶一幅成竹在胸的模样:“大势在我,主公你看,西边是河,东边是山,要打的话只能在官道上打,孙策空有三倍于我的兵力却施展不开,耗起来的话,他又耗不过我们。”

    说着,徐庶抬眼望向还有喊杀声的山上,那里的山越族战士还在跟孙策的士兵交手。

    于淇点点头表示了然,示意徐庶继续说下去,一旁的太史慈却是一锤手掌,恍然大悟般的道:“那依元直的意思,我们就是要在这里跟孙策耗下去咯?哈哈哈,主公放心,交给我好了,我一定把孙策他们都耗死在这里。“

    于淇跟徐庶对视一眼,相视一笑,于淇拍了拍太史慈的手臂,笑着道:“淡定,淡定,耗是要跟孙策耗下去的,不过却不能耗的太久。”

    说完,见太史慈皱着眉头一幅疑惑不解,脸上就差写着“你有话就直说,别拐弯抹角的”样子,于淇好笑道:“子义,接下来还要靠你杀一杀孙策的锐气,打的他们心惊胆战,打出半年的和平出来。”

    太史慈这才恍然,有些不悦的道:“主公你要放虎归山?”

    “哈哈,”于淇没把太史慈的表现往心里去,笑着道:“子义你知道出拳之前为什么要先收拳吗?”

    说完,不等太史慈回答便自顾自的说道:“就是为了下一次出拳的时候能打的更狠啊。”

    徐庶也在一旁开解太史慈:“子义将军放心,主公可没说要放虎归山啊。”说完,徐庶露出一个冷酷的笑容,看的太史慈一愣一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