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锋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朝议

    大楚永宁九年秋,云京。

    颉利的动向对于庙堂之上的众位大佬来说已经不是秘密了,但颉利到底想要做什么,众位大佬却猜不明白。朔关作为一座关隘,作为守卫防备胡人南下的关口,自然配备兵力不会太弱,再加上和尚原的地势影响,大楚从来没有想过胡人会将这里作为突破口。

    毕竟相比朔关,边城才是大楚更应该防范的地方,边城之外除了归雁山再无屏障,山不险峻,地势却相对非常平坦,而且突破了边城,八百里平川就可以仍由胡人铁骑纵横肆虐。这些年汉胡双方的交战主要集中在边城,双方你来我往,丝毫不敢大意。大楚每年的军姿耗费有很大一部分都消耗在边城的攻防上。

    但现在,颉利却调转枪头进逼朔关。

    朔关的重要性自然也是有的,否则打出也不至于在此屯兵驻守。但真要拿下朔关,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胡人也不是没有打过朔关的主意,每次都铩羽而归,久而久之,朔关已经在湖人那儿变成了鸡肋一般的存在。

    除了边城和朔关,西北方向其他的地方相对来说战略作用就不是那么巨大了。虽然胡人屡有袭扰,但留出给大楚反应的时间就要宽裕得多。边民大多悍勇,胡人也不敢过于放肆。

    “诸位爱卿,诸位爱卿,颉利此次南侵来势汹涌,动静不小,得尽快拿出个章程来。诸卿都有什么办法?”大楚皇帝李培被殿里众臣吵得头痛,不由打断他们的争论。

    “陛下,颉利的大军已经抵达和尚原,以朔关现在的兵力,想要抵挡住颉利是很困难的。如果不能尽快的支援,一旦朔关被破,边城两面受敌,整个西北可能都将糜烂下去。”

    “如今云麾军正在前往支援,老臣以为当给左卫大将军修书一封,命其速往,方能不误军机。”

    兵部尚书吴阶有些着急,军情一日三报,和尚原的战况相当激烈,多拖一日,就多一份风险。

    “陛下,臣以为当遣使颉利,加以斥责,许以厚利,命其撤兵,方为上策。我朝战事日久,耗费甚巨,国计民生,多有疲累,望陛下三思。”

    户部侍郎王敬中出列奏道,战争打的就是钱粮,户部的压力很大。这些年为了防备四方,军费支出本来就相当的大,如果再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大楚必将元气大伤。

    “王敬中,你是要我大楚向颉利服软吗?胡人贪婪,有一必有二,有二就有三,你想让我大楚去填一个无底洞吗?”吴阶立时急了,大声说道。

    “吴大人,您的心情下官可以理解,但也不能不顾百姓死活啊。再打下去,时间一长,民必生变啊。”王敬中也有自己的难处,当下也不相让。

    “两位大人都是为国思虑,其情可嘉,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仓促,需要慎重啊。”

    左丞相李时修出列说道。李时修已经六十有二,他多年在朝为官,是大楚朝廷的定海神针,眼见双方各有道理,主张大家先退一步。

    朝议最后还是没能有个决断,李培退朝后面有忧色。实际上大家的矛盾所在也正是他最担心的。他也没法有个决断。

    “陛下,镇北将军叶虎刚刚有密折呈上。”内侍打断了李培的沉思,将一封奏折呈了上来。

    “哦,是叶虎啊。拿来朕看。”李培回过神来。叶虎身为镇北将军,有临机决断之权,早上已有奏折交中书省呈上了,这会儿又是密折,是出了什么事麽?

    打开密折看了一会儿,李培的面色变换不定,最后一拍桌子,斥道:“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