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相公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太白听了想打人

    年节总是会让人觉得短暂。

    从初二开始陆陆续续的有陌生人登门造访,也让宅子里充满了生气。

    绫罗绸缎、彩箱装饰种种,肩挑背扛的仆人们迎来送往热闹极了。沈默站在远处的角落里瞅上几眼,偶尔会有访客跟他打声招呼,他也会热情的回复,不至于让人觉得受到了冷落。

    最近几日,陈映容常在深夜敲门,不咸不淡的说几句闲话就走,沈默弄不清她的想法,也就没放在心上。

    到了初七,传说里女蜗娘娘化生万物,在捏出了鸡狗猪牛马等牲畜之后,于第七日抟捏黄土造人。

    今城墙之上,苏知州登高召百姓,贺新春庆人日。

    高声道:“日色晴明温暖则安泰,值风雨阴寒,气象惨烈,思预防以摄生。今晴则国少疾,国泰民安矣。”

    天气晴好,并不意味着人事和悦。

    自从那迪功郎的门人来访以后,陈映容便一直寡言少语,更是面露愁容,沈默都看在眼里。

    今番城下听话,得见传闻中的苏知州一面,才小声说:“娘子,素闻知州老爷官声甚好,若是受了委屈,不妨与他老人家说说?”秀眉紧蹙,美人思虑的画面虽是看好,可她总归是自己名义上的妻子,不闻不问终究是于心难忍。

    愁容惨淡,寥寥一笑,苍白的面容下,她已经习惯了隐忍,习惯了退让,再痛再伤也不会出声,委屈的时候不过是把唇抿得再紧一些。

    她半晌才说:“知州老爷管不了。”

    “不试试吗?”

    “不用试。”

    简短的谈话也让沈默的猜测得到了印证,约是背地里小鬼难缠的麻烦事,上不了台面。

    他特意跟人打听过迪功郎其人,姓西门,名珂,字元庆,承蒙祖上荫福,袭从九品迪功。

    为人行侠仗义、急公好义、义薄云天都不沾边,往日行事全然是一副二世祖做派,屡有欺男霸女之事,告进了府衙大多又不了了之,生壮其凶名正盛,算得上是远近闻名的小霸王。陈映容做着青楼生意,便难免要与这类人物打些交道。

    按常理来说,她的背后总归会有一二靠山的,以股份、贡钱的形式送予对方,换来和气生财。沈默曾小心打探过她的背后之人,却让她三言两语糊弄了过去。

    “映容,金陵第一才子古逸叶能不能帮你?”

    “嗯?……沈郎认得古公子?”

    “不认得。”

    “哦。”

    能见她的神情由喜转哀,紧抿的双唇勾勒出弯弯的弧线。

    双拳紧握,一股极为强烈的保护欲瞬间充满他的胸膛。

    “我认得天完第一才子,映蓉你也认得。”

    “嗯?……”陈映容满脸疑惑的侧身回望,抓住他一双手只觉得火热,再扶向额头,又有些滚烫。

    以为他风寒未祛,说些胡话。

    “沈郎,莫说痴话,我天完哪里有甚第一才子。熟话说,文无第一……”

    “他就是第一。”

    “沈郎,你若是身子不舒服,咱们便回家吧。”

    “好!咱们回家,给你看看他的诗稿。”

    ……

    ☆

    初九这天夜里,李太白第二次从正门进了陈宅,迎接他的美酒佳肴远超年饭规格。几壶酒下肚,陈映容也将李太白的身世套了个精光。

    面前的李太白与后世熟知的诗仙的人生轨迹大致相同,略微有些小幅度的跑偏,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乃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旁听的沈默难免有些异样神色,眼见陈映容娇笑频频,每每为那姓李的堪酒,二人相谈甚欢,大有通宵达旦之势,顿时为自己的荒唐举动后悔不迭。

    这李不黑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陈映容两次提出诗文一事,生让他以酒代替,蒙混了过去。

    活脱脱的一个酒徒!

    沈默当即打算起身离开,怎奈腿肚子不听使唤,许久也站不起来,冷清清的喝着闷酒。

    ……

    是夜至深,偏院内。

    “李不黑,跟你商量个事。”

    “何事?”

    “元宵节当天,秦淮河上有个诗会,挺出名的。到时候估计知州老爷,通判大官都会去,你去出个名,咋样?包你日日夜夜泡进酒坛子,美美的。”

    “怎出名?”

    “你看啊。”沈默从一沓诗稿拿出三张给他,“慢慢看……不着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沈默送我情。”

    ……

    李太白的饮酒动作停住了,另一只拿着诗稿的手在颤抖,他的目光陷进了纸张中,愈发不能自已。猛然间将酒杯丢开,换来酒壶倾斜入胃。

    过了良久,叹道:“如此精妙之句,可谓是福至心灵,妙手……已经不够形容了。”

    “……嗯嗯。”沈默倒是不怎么在意,诗仙的诗文还用多说,自然是一等一的神品。他追说道:“李不黑,等你去了诗会,随意吟唱一首,那还不是满堂喝彩,名动金陵。若是你连吟三首,必将青云直上,扶摇九万里也。你看可好?”

    沈默也有着他的小心思,偷偷的将《赠汪伦》改成了《赠沈默》,他日李太白名扬天下之时,我沈默怎么着也能沾着点光,至少能替陈映容挡了那些腌臜……

    他的动机其实很单纯,既满足了李太白嗜酒如命的喜好,又能替陈映容解决眼下麻烦,一举多得的好事,怎能错过。

    至于说抄了诗仙的诗……

    你李白自己跟自己生气去吧,跟我沈默干系不是很大。

    这是他昨晚就想通了的关键,一直用着催眠、暗示等方法,免了心中愧疚。

    眼下只等李太白答应,此事便成了大半,皆大欢喜。

    “不好!”

    “嗯?”沈默怀疑是自己听错了,望着对方一脸决绝的神情,激动道:“怎的不好?”

    “非李某所作,自不该擅用。”李太白放下手中酒壶,正色道。

    “嘶……”此番境况,沈默也有所预料,急忙道:“太白兄夜夜在我房中饮酒,这一句:床前明月光……”

    “孤帆远影碧空尽……”

    “飞流直下三千尺……”

    “你看看,十几首。你自己不记得了,我可是替你记下了。”沈默说的是煞有其事,一连拿出十余张诗稿,落款处皆是醒目的“太白”二字。

    “这……”太白似乎有些懵了,眼前十余张诗稿上的字句,句句都是能流传后世的名典。

    “别这啊,那啊的了。你自己的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再说了,你往日可曾听过?想来也是没的。此等绝句但凡能作出一首,早就名扬四海了,还轮的着我俩商量?”沈默见他的神情有所缓和,谄笑道:“太白兄,你是不是真有病啊?自己写的诗都不认,莫非是身怀命案,唯恐败露?”

    “绝无此事!”

    “嗯,沈某必然是相信太白兄的。”

    “某是说,某没写过。”

    “你当真不认?”

    “不认!”

    “好!我沈默明日就把你的诗拿去晚晴楼,那里的娘子精通音律,必会谱写成曲。到时天下传唱,再看你认也不认。”

    “沈默!你!”

    李太白忽然间发现,自己是说不过沈默的,他只好用了些拳脚,发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