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大司农
字体: 16 + -

第十九章 长桥风雪驴背

    翌日晨起,看窗外雪花飞坠,苍茫迷离,纷纷扰扰,银涛遍地。玉柱冰棱,一排排悬挂檐角,寒光烁烁,冬意盎然。

    将暖炉生燃,又把衣袍裹紧,便开始准备着晚间赴宴事宜。这时候终究是礼仪之风盛行的年代,连宴会服饰都有诸多讲究,不是说两个肩膀扛一张嘴去就行了的。而且对方说来也是西陵第一家,今晚的寿宴可能要更为正式隆重。

    但既然是去贺寿,主要准备的其实还是贺礼。玉器珍玩之类的雅物没有,五铢铜币倒还有那么一些。

    只是究竟贺钱多少,还有待深思。目前家里尚余钱八贯,另有几百余散留作日常家用,却不计入其中。这样算起来的话,其实离富裕之家还差得很远。至少与县令大人那样的家族来往,于自己而言尚是一笔不菲的花销。

    但也没有办法,终究是请了自己。再则人家县令连华贵的佩剑都能相赠,自己总不好空手前往。礼尚往来,不就是这么回事么。

    这样倒是能够理解为何穷富之间总是泾渭分明,通常都是各玩各的。并非单单只是身份地位的差距,毕竟有些牛人,出身寒微却志向高远,生活困苦却学识渊博,双方其实并不会缺少话题。可能主要还是人情社会,人情往来,多数贫苦人家还是承受不起的。

    看来以后与那些达官贵人交往,还是要和朱老头那样不涉钱财之物,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最好不过。不然人家送一件礼物,自己回赠一次,积蓄也就没了。

    这时候王倩正在厨房里忙着做早饭,院子里渐渐热气升腾,肉香四溢。其实原本入冬以后,倒也想过趁着雪花纷飞时弄个火锅来涮,只是没什么调料的白汤水煮,无非也就是烫一点而已。

    吃火锅当然要配上红红一层辣椒才好。

    王俊心里想着,最后挑出了两贯钱,不多不少。说起来这时代的官员俸禄又有不同,大多都是因地而异。类如南方各郡,这时候秩俸依旧是米;中原腹地的官员,粮食不够拿钱来凑;至于长安城里的京官,则都是发钱了。

    可是南方米价极低,西陵县令虽然俸禄一千石,但若是折算成钱,只是勉强足够开销而已。

    两贯钱说多不多,作为贺钱,却也能够拿出手了。

    兄妹俩围在一起吃过不算早的早饭,又把衣襟整理一番,王俊还特意把佩剑挂在了腰间,大袖长袍走动起来,虽说也算是个翩翩少年,可总觉得哪里少了什么。

    到了中午的时候,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声响。

    抬头看时,却见得朱老头骑着毛驴踏着风雪过来了。那个叫做朱颉的年轻人给老头牵着绳索,正站在院外轻轻作揖。

    王俊微微愣了下,却也不觉奇怪。当即将两人迎进屋里,又添了个暖炉,烧一壶开水待客。

    朱老头掸去一身风雪,哈着热气,笑道:“今日却是穿得风度翩翩,是晚间去陆家赴宴?唔……好似缺了一物。”

    说罢又沉思片刻,忽而从腰间取下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不由分说,弯腰就给他系上,而后又上下打量一遍,才满意道:“哈哈,不错不错,这才是翩翩浊世佳公子嘛。”

    叫做朱颉的年轻人轻轻皱眉,伸手捏着自己腰间佩戴的美玉,一脸微笑。

    王俊翻翻白眼,撇嘴道:“老头儿,你还是解下来吧,我可回赠不起。”

    朱老头摇摇头,只是笑道:“放心放心,老夫不过大寿,也没什么机会要你的回礼。”

    王俊瞥他一眼,若有所思。

    屋外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到了下午,陈苗倒是如往常一样来了,只是依旧穿着七八成新的衣裳,脚上一双绣着兔子的棉靴,俏生生撑着油纸小伞。

    这姑娘进屋之后,见了两个客人,感受到了气氛异常,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只好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坐在那里发呆,好生无辜的模样。

    王俊正要说话解围,那朱老头却先就笑了起来,“啧……这俊姑娘,倒是生得不错。是否一同前往?”

    王俊却是不好多说。这年头虽然不像后世对待妇女那样严苛,但毕竟是晚宴,放着一个小姑娘大晚上的不回家,终归不是什么好事情。

    陈苗抬起头,愣了愣,“啊,去哪里啊。”

    朱老头呵呵笑着,温和道:“嗯,去县令家里赴宴呢。你去不去?”

    小姑娘抽了抽鼻子,又左右看看,“倩倩也去吗?可是,我也能去吗。”

    朱老头神色愈发慈爱,轻轻微笑道:“当然可以,大家一起去才热闹嘛。嗯,等到吃饱喝足,便由老夫送你回家。”

    王俊又瞥了他一眼,沉默不语。

    朱老头自顾轻松笑着,接下来的时间却也不说些诗文之类的轶事,反而围着暖炉扯了些家长里短,看着普通极了。

    等到天色将晚,几个人便起身准备前去赴宴。

    老头提了个暖炉,也不骑驴了,不过面色红润,精神抖擞,看着倒也无碍。一行人走出里坊,渐往陆家行去,叫朱颉的年轻人依旧牵着毛驴,只是这次驴背上坐着的却是两个小姑娘。

    朱老头微微落后几步。

    王俊心里微有所觉,于是亦步亦趋跟在后面。

    上到一座长桥上时,老头看他一眼,缓声说道:“啊,你这少年哟。老夫与你相交数月,时间倒也不长,但也算彼此了解了。今日便再问你一次,可真是有意归隐,无心出仕?”

    王俊皱了皱眉。

    老头安静等待。

    王俊想了想,轻轻说道:“你这老头儿,还是管好自己吧,这次又要去哪里?”

    朱老头也不隐瞒,说道:“老夫在外多年,如今渐至除夕,终究是要回家看看的。嗯……再有,恐怕也要入京了。”

    王俊点点头。

    朱老头又看了看他。

    王俊无奈,只好说道:“算我服了你这老头。归隐当然是为了出仕,啧……长安挺大吧?”

    朱老头哈哈大笑,踏着风雪,大步迈过长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