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重整汉室
字体: 16 + -

第三十九章 又来事儿了

    刘嘉等人出门之后,刘备脸色也渐渐由阴沉转为后悔。

    旁边张飞见刘备是这表情,连忙安慰:“算了,玄德,天下英雄豪杰多得是,不差一个太史子义。”

    “若是手下能有太史慈这等猛将,何愁大事不成!”刘备有些懊恼,“唉,早就知道太史慈是刘季宁麾下大将,可我就是忍不住!”

    “都说我急躁,你也不比我好到哪里去,得好好改改。刚才子义神色间对你已经很是认可,你错就错在当着子义的面看轻刘太守。”

    同为性情中人,张飞倒是一眼看穿了事情的本质。

    “是啊,原先以为鲜卑大军围城,刘季宁必死无疑,却不曾想他连番打退强敌。想来他是有真才实学的,也难怪太史慈对其如此忠心。”

    见刘备想开,张飞也笑了:“不急,玄德不是说这天下有乱世之相么,若是真如你所言,届时我必倾囊相助!以你之才,他日定能有一番大作为!”

    “翼德,你我情同兄弟,我也不说什么矫情的话,将来若是我刘备真能封侯拜将,必与你同富同贵!”

    “哈哈哈哈,我张飞除了这一身蛮劲儿,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本事,今后我便继续用老办法,帮你结交猛士。”张飞笑道,“若是将来能跟随你谋个光宗耀祖,那也算人生一大快事啊!”

    刘备指着张飞笑骂:“你还跟我谦虚,其他人不知你张翼德的一手丹青,我还不知道么?世人眼中,你只是一个莽夫,实则你胸有文墨,可谓文武全才。”

    “哈哈哈......”

    刘备这边很快从招人失败的打击中走出,继续和张飞把酒言欢,相互称赞,似乎刘嘉刚才的一番呵斥并没有给他的心里留下什么疙瘩。

    话说今天若不是太过在意太史慈,往日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也不至于丢那么大的脸。

    不惧失败,不言失败,这大概就是枭雄之姿吧。

    。。。

    却说刘嘉三人出了张飞家之后,径直走出了涿县。

    到了城门口,太史慈还在絮叨:“那刘玄德当真是令人气恼,凭他一落魄之辈,也敢轻视主公!”

    “观其言语,此人有大才,亦有大志!如今我大汉有乱世之相,正是天下豪杰大展拳脚之时。这个刘玄德,他日若是能够得到一名像公台那样的谋士辅助,必定一飞冲天!”

    刘嘉不想麾下将领盲目小看了刘备,省得将来在战场上遇到了吃亏。

    要知道历史上刘备刚到荆州的时候,刘表派他率部攻打夏侯惇,当时因为刘备屡次拜在曹操手里,夏侯惇就不把刘备当回事,结果中了刘备诱敌埋伏之计,要不是后来李典及时率兵赶到,估计夏侯惇就得交代在哪儿了。

    刘备这个人,同等条件下一般将领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然而太史慈却不以为然:“他有那么厉害?不过是一趋炎附势之徒罢了。”

    刘嘉怒了:“废话!平日公台教你的东西都忘了?回去给我把《论语》、《左传》都给我抄五遍!”

    “啊?!”

    “啊什么啊?”刘嘉瞪圆了眼睛,“你敢漏一遍我看看?叫你平日里沉稳一点,别总是毛毛躁躁的,你看看子龙,在想想文谦和曼成,他们哪个不是进退有度?偏偏是你小子,给个台阶就能蹦上房顶!”

    “这。。。”太史慈不敢顶嘴,只好撇嘴道:“我又不是兔子。”

    被训得低下了头,一句喃喃自语的话却把刘嘉和赵云都逗笑了。

    收敛笑容后,刘嘉摇摇头,双腿轻夹马腹,当先离去。

    看着刘嘉的背影,太史慈不免有些委屈:“主公对我也太凶了。”

    “非是主公刻意针对子义,而是他真正的看重你!”

    耳边传来赵云幽幽的感叹,太史慈满脸的不服气:“你是没经历过,主公让公台每天都盯着我们读书,每月都有考较,一有不满意就罚抄!每次都是侯成最差,偏偏每次都是我罚抄最多!”

    太史慈虽说从小受母亲的熏陶,也是聪明好学,不然也不会才十六岁就被郡守征辟为吏。然而毕竟现在还只有十七岁,放到刘嘉穿越之前的那个时代,那是正宗的中二少年。出门之后,没了母亲的压制,外加打鲜卑时立了些功勋,顿时就像脱了缰绳的野马,那是上蹿下跳,连带着刘嘉麾下的骑兵都被他带得桀骜不驯。

    兵傲是好事,但将傲就不可取了!

    赵云就不同了,他和太史慈同年,之所以性格差别那么大,是因为赵云家里有个比刘嘉更严厉的哥哥。在他哥哥一半慈父一半希特勒的教导下,赵云青春期的棱角早就被磨平。此时他看着太史慈,依稀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

    “生在福中不知福,主公那是把你当成了兄弟!”

    这话赵云只是在心中默念,嘴上却是说道:“子义自比曹性、侯成等人如何?”

    “那当然比他们厉害!”太史慈想也不想地说道。

    “那么文谦、曼成,还有子循三位兄长呢?”

    “额。。。”这下太史慈要考虑一下了。

    “武艺他们比不得我,但要说领军作战,我不如他们!”

    赵云继续微笑引导:“那子义将来是想当个冲锋陷阵的劲卒呢,还是想当个运筹帷幄,为主公镇守一方的大将?!”

    “我!”太史慈刚开口就愣住了,咽下想说的话后,转头看着远处刘嘉正在慢慢离去的背影,心中的五味杂陈都写在了脸上。

    话说到这份儿上,太史慈要是还不明白,那真就白瞎刘嘉花那么多心思去招揽他了。

    赵云见太史慈回过了神,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吧,主公都走远了!”

    。。。

    同一时间,上谷新城。

    为了更好的治理和守卫上谷,刘嘉临走之前已经把治所搬到了新城。此时新城太守府内,陈宫正埋头在满桌的卷宗之中,奋笔疾书,同时嘴上念念有词。

    “新城人口,乌桓人与匈奴人所占比例已接近四成,治安压力甚巨,请求扩充差役。高顺的表文?用主公的话就是:这个可以有!准了!”

    卷宗上被打了个勾,然后放到了左边一堆。

    “咦?这个还是高顺的公文,嗯?要把陷阵营扩充至两千?这个高子循,一千陷阵营士卒能抵上万精兵不假,可一年所耗的钱粮能养活主公治下加上骑兵的所有兵马!还加?不准!”

    卷宗上被打个差,放到了前面一堆。

    “怎么还是高顺,没完了?嗯,陷阵营一日三餐,皆有肉食,友军之人颇有微词,恳请改善主公麾下其他部曲伙食。这关你高顺屁事?!不会让其他人上表?”

    本想打叉的,但想了想后,还是打了个勾,放到了左边。

    “我靠!特么的还是高顺?”

    以陈宫的涵养都有些不能忍了,当场就爆出了刘嘉的口头禅。

    正想看往下看,就听到一阵脚步声传来。抬起头,就见王风急匆匆地走来。

    “公尚?”

    陈宫有些疑惑,刘嘉当了甩手掌柜,百废待兴的上谷郡就交到了陈宫和王风两人的手里,此时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王风怎么会这个时候找来?

    难不成有什么大事?

    果然,王风走近之后,劈头盖脸地就是一句:“公台,出大事了!”

    “主公在外面捅娄子了?”陈宫下意识地就问出了这句。

    王风哭笑不得:“不是,是朝廷来了诏令!”

    说着,王风从袖口中取出一个信笺,交给陈宫。

    陈宫满脸纳闷:“朝廷能有什么大事让你这么急?”

    说话接过了信笺,打开一看之后,脸色霎时变得阴沉:“这群阉党,端得是好算计!”

    骂完之后,又问道:“天使何在?”(专门为皇帝送信的使者)

    “还在沮阳!”

    “好生招待,尽量拖住他,主公此番出门乃是擅离职守,罪责可大可小,若是被阉党知道了借机生事,又得恶心好几天!”

    “这我知道,只是这诏令,你看如何是好?”王风有些着急,随即脸色转狠,“要不我去联系乌桓人,让他们出手做了朝廷派来的人,弄出一个意外?”

    陈宫略微思考了一下之后,将手中信笺递了回去:“把诏令交给侯成,让他亲自出门去寻找主公。临行之前,主公已经将大致的行程写下,应该很快就能找到。此事还需由主公来定夺,贸然行事,一旦事情败露,怕是会陷主公于不忠!我等死不足惜,却不能误了主公前程!”

    “我这就去!”

    看着王风离去的身影,陈宫的脸色越来越沉凝。

    。。。

    当刘嘉被侯成找到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了,而且是在范阳郡东面,靠近右北平的位置。

    此去,刘嘉是想去辽西寻找一个曾在史书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后世许多网友为之惊叹的帅才——徐荣!

    虽说不知道徐荣此时有没有加入董卓麾下,但刘嘉还是想碰碰运气。

    这个人可是牛得一比,历史上曹操和孙坚都在他手里吃过大亏。在刘嘉看来,其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可能不下于曹仁、周瑜等人,可惜就是死得早了点。

    正当刘嘉脑中幻想着虚荣带领自己麾下的士兵攻城拔寨的时候,耳中传来了侯成那猴急的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