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重整汉室
字体: 16 + -

第九章 老白干

    刘嘉落座,正好坐在袁绍旁边,不禁打量起眼前几人。着重点,当然是放在袁绍和曹操身上。

    袁绍不必多说,面冠如玉,相貌堂堂,而且天生笑面,让人怎么看着都舒服。而曹操,虽说相貌远不及在座的几位,但那眼神却是所有人中最深邃的。

    打量了一圈,发现所有人也都看着自己,顿时觉得有些尴尬,便笑问道:“我观几位兄长兴致颇高,不知在聊什么?”

    就听许攸坏笑道:“我们在聊宜春院新来的几位歌姬,其中一位名叫来莺儿,那模样身段,简直是极品。改日,季宁当与我一同去瞻仰瞻仰,若是能得佳人青睐而一吻芳泽。。。”

    “子远,你厚着脸皮去了几回了?哪次不是被堵在门外,还一吻芳泽,你省省吧。”说话的正是曹操。

    “曹孟德,你可敢与我赌上一局?就赌我们谁先进那来莺儿的香闺!”

    “好啊,赌什么?”

    “杜康,两坛!”

    “好,赌了!”

    就见袁绍笑着摇头,对刘嘉道:“这两人,又杠上了。”

    刘嘉也笑笑,但不等他附和,就听袁绍看着他,眼中满是玩味:“季宁此来,可是来提亲的?”

    刘嘉自然明白袁绍眼神里的玩味是什么意思,也玩笑道:“是啊,以后,便要称本初兄为叔父了!”

    “哈哈哈哈。”

    袁绍笑得开心,旁边几人也乐了,就许攸听在那里胡咧咧:“季宁,你反正平日里视礼节如无物,我看你和本初就各论各的,你管他叫哥,他管你叫侄儿!”

    “哈哈哈。。。”

    笑闹之后,又是一番争论,不过话题越来越大,最后更是聊到了天下社稷,几人争得那是面红耳赤。不过这话题他们就不和刘嘉讨论了,在他们看来,刘嘉一个莽夫,能懂什么?

    而刘嘉也乐得如此,盖因几人引经据典,说话句句不理之乎者也,他听得都嫌累,更别说加入其中。

    这人也见了,心里的好奇也就满足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另外就是,这许攸说话爱喷口水,喝完酒那叫一个难闻,索性就躲到一边自饮自酌。而且听着几人的高谈阔论,也觉得蛮有意思,虽然这几人没有刘嘉穿越后的远见,但说的还真的挺有道理。

    尤其是曹操,此时的他还没有后来的野心,一心也在为大汉社稷着想,所提的一些为政举措,都很有见地。

    只是没过多久,一个下人便走到刘嘉边上,说是刘虞要走了,问刘嘉是不是一起回去。

    刘嘉想了想,便起身告辞。袁绍等人也不挽留,客套一句之后,便继续争论,一时间又是唾沫星子漫天乱飘。

    待刘嘉回到自己家中,已经是傍晚,因为刘虞还留他吃了晚饭。正好,饭桌上刘嘉将借钱的事情一说,虽然惹来刘虞一阵白眼,但钱还是借到了。

    刘虞的白眼,意思也很明显:借?你小子能还?说得好听!

    至于刘福,办事效率也是很高,一天工夫,就在城外找了两处大院,价钱也不算贵。第二天,刘嘉便急吼吼地将人带了出去。

    将一百五十余名护卫安排在其中一个院落,让高顺负责带着。而刘嘉自己,则带着太史慈和刘福去了另一处庄院。

    刘嘉等人进了这庄园之后,便没有再出来过,倒是刘福时不时的出去,回来的时候便带着一些在外人看来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还有一次拉了一车的酒回来。

    三天之后。

    刘嘉站在炉灶边上,看着架在炉灶上的蒸馏器,笑得很淫荡。

    这蒸馏酒具的原理简单的很,就算没有图纸,他自己琢磨几天也琢磨出来了。

    旁边的太史慈和刘福看着刘嘉在哪里傻笑,脸上都是满满的问号。

    “恩公,你说的这东西,真的能制出你说的美酒?”太史慈话里明显带着不相信。

    刘嘉白了他一眼,不想理他。

    “家主,你说将酒倒入锅中,再用火煮沸,这不是将酒煮干了么?”刘福的话比太史慈还不堪,他显然是将刘嘉的行为当成是胡闹了。

    刘嘉只好说道:“口说无凭,你只管生火便是!”

    刘福无奈,虽说心里不认同,但是家主下令,还是得遵从。

    不一会儿,锅内开始沸腾,刘嘉便开始往蒸馏器里加冷水,狭小的房间里就布满了酒香。而且这种酒香不像是原先的自然发酵酒那种带着酸味的香,是一种很干净,让人闻着相当舒服的酒香。就连在烧火的刘福,也匆匆往炉灶里丢了一把柴火后跑了出来,用鼻子使劲吸着。

    就见刘嘉从出酒口那里端过一个小碗,然后换了个坛子上去。

    刘嘉拿过小碗的时候,太史慈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个小碗,他知道这酒香就是从这小碗里发出来的。本想问刘嘉是不是能让他尝尝,但刘嘉却毫不犹豫地将万里的酒倒入了锅中。

    “哎哎哎。”

    “哎什么哎,这第一碗酒,就和水差不多,光有酒香没有酒味,想喝,等坛子接满再说吧。”

    闻言,太史慈便又直勾勾地盯向了那个坛子。他没有类似于张飞这些人的酒瘾,但是也蛮喜欢喝酒的,现在这浓郁的酒香,早就把他先前的怀疑给抹平殆尽。

    而旁边的刘福也是如此,直勾勾地盯着出酒口那股细流,喉头不断地上下滚动。老头子一把年纪了,又是刘虞府上的管家,可以说什么好酒都品过。但现在闻到这堪比浴液琼浆的美酒,真的让他觉得这五十多岁都白活了。

    刘嘉看着他们好笑,摇摇头,拿过两个碗,一人给他们接了小半碗。

    “这酒烈,慢点喝。”

    太史慈和刘福一接过酒,那里还管刘嘉在那里放什么屁,直接咕哝一口给闷了。

    这下就出大事了!

    太史慈年轻,没事。然而刘福那身子骨,咳嗽几下就上不来气儿了,吓得刘嘉连忙抚胸拍背,一通忙活才缓过劲来。只是缓过来之后,这老东西还继续叫嚣:“好酒!再来一碗!”整得刘嘉是哭笑不得。

    下午,刘嘉三人走出庄园。

    就见刘嘉手里抱着一个坛子,太史慈在他身后跟着,只是伸长了脖子盯着刘嘉手里的坛子,一路走出门,视线就没离开过。

    走到门口,刘嘉嘱咐刘福,去洛阳其他地方找工匠,再造几套蒸馏具,并且每个部件都分开制造,然后将庄园改造成一个作坊,让高顺那里派人轮流换防。

    刘福人老成精,哪里不懂刘嘉的话,连忙应诺而去。他现在也从一开始的无奈效忠而转变成为诚心做事了,以他的眼力见,自然想得到,刘嘉这酒要是放到市面上,那绝对是有价无市。

    送走刘福后,刘嘉便抱着那个大酒坛子回了家,然后让婉儿找来十几个小摊子,将大酒坛里的酒适量掺水,分成了十几坛。

    至于太史慈,城外就一直贴身跟着刘嘉,一直跟到房间里。当刘嘉给酒掺水的时候,他还满脸痛苦的伸出一只手,但还没等他开口,酒和水就混到了一起,想说的话卡在了喉咙里,手也想顿住了一样收不回去,只剩下满脸的惋惜。

    他却是不知道,这酒的度数,经刘嘉估计得有五十多度,快赶上老白干儿了,一般人真喝不了。最好还是掺点水,兑到三四十度的样子,那就差不多了。

    刘嘉忙活完,才注意到太史慈,发现他的眼睛一直盯着案几上的十几个小坛子。眼珠转了转,心里有了个想法。

    目光灼灼地看着太史慈:“想喝?”

    太史慈使劲地点头。

    “想喝可以,跟我过两招,赢了就给你一坛!”

    “真的?!”太史慈的眼睛就跟猫头鹰似的,都是光。

    毕竟这时候还年轻,还不是日后那个“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的赫赫名将。

    一刻钟后,两人各自换了劲装,拿了自己的兵器,来到后院。恰巧,两人用的长兵器都是枪。不过太史慈的比较常见,只是一把丈二点钢枪,虽说也是一杆好枪。

    刘嘉的枪就厉害了,他手里这把被他取名为“银龙”的枪,通体银白,长一丈二,重七十斤(约后世十八公斤)。

    这枪可值钱,枪头是原先的刘嘉托一帮游侠儿找来的一块陨铁,托洛阳城内的名家打造而成,坚硬无比。枪身是以上百根极其坚韧的细藤条经过处理加强硬度之后,分成两股揉拧成,外表再覆上一层钢,枪身弹性十足不说,还极其坚硬。从外表看,因为是藤条拧成,整个枪身倒真像是两条小龙变化而成。

    这枪刚造好的时候,刘嘉还不知死活地拿着在刘虞跟前得瑟,气得刘虞拿着棍子追着他满院子打。

    这不,两人站在后院中,相对而立,太史慈看看自己的家伙,在看看刘嘉手里的,一时竟无言以对。

    幸好他不是穿越的,要不然绝对会骂一句:“比个武你也炫富,有病啊?!”

    默默气愤一阵之后,便二话不说,抄起手中的点钢枪就朝着刘嘉扎了过去。

    刘嘉看着太史慈一枪扎来,一开始还有些慌乱,但几乎是本能的反应,一个上撩,轻松地就格开了太史慈的一枪。再掂量一下自己手里的枪,发现也不是很重,又见太史慈一枪横扫而来,当下便定定神,抡起银龙枪就砸。

    太史慈当即一愣,这切磋的时候还用这种两败俱伤的拼命打法?但此时显然不是和刘嘉争论的时候,自己要是反应慢点,脑壳就要被刘嘉给砸碎了。

    想罢,太史慈便横枪而挡。

    这下乐子又大了,刘嘉的枪重七十斤,外加他天生神力,这没轻没重的一枪砸下来,差点让格挡的太史慈喷了一口老血。

    再说太史慈这边,挡下刘嘉一枪之后,来来往往,又和刘嘉打了三十多个回合,却发现刘嘉虽然力量奇大,但枪法路子很乱很杂,而且都是一味的刚猛,这搞得像是他在使刀一样。要不是这货一力降十会,自己早把他一枪撂倒了。

    (ps:有人或许会以为汉代的七十斤搁现在也就十几公斤,不是很重。大家可以去试试看,拿一根实心的,直径三公分,长两米的钢棒,那重量大概也就十来公斤,你们去拿起来看看能舞几分钟。想想看,关羽一把刀八十多斤,折合二十多公斤,没把子力气是真舞不起来,更别说拿来打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