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丹医
字体: 16 + -

正文_第225章 霸道的老头

梁山一直以来都是自己领悟,然后勤奋的修炼,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和那些没有师门传承的野路子是一样的。虽然凌昭阳修习的丹医之道在历代传承中已经偏离了本源正宗,但不得不否认,事实上这丹医之道在这种传承中其实也在发展,在自我修正……

就好象,梁山认为这炼丹就只能用本命丹火在鼎炉中炼制,而凌昭阳并没有本命丹火,但他所传承的方式却是暗合着道家内功融汇天地精华同样能够产生丹火。

虽然方式不同,但效果却是大同小异的。

至于这丹方的删繁就简,对于梁山来说是一头雾水甚至只能照方炼制,虽然丹药的效果的确比凌昭阳炼制的丹药要好,但却少了一种圆融变通,更不利于普惠济世。

凌昭阳的经验毕竟丰富,而且是有传承的丹鼎派传人,所以在丹药的制备方面有着独到的心得。

听到他说可以删繁就简,倒是让梁山心中意动,如果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他所掌握的那些丹方就应该都可以实现工艺转化,完成工厂化生产。丹药的产量上去了,不但回春堂药厂可以重开,甚至可以以此为契机做出一番事业来。

“这个方子等我研究研究,今年暑假你就哪儿都不要去了,跟着我把这个事情做好……还有,从今天开始,我会传你丹鼎派的炼丹修习之法!你那个南都医大的第二学位,就不用去考了!”

凌昭阳的话有些霸道,根本容不得梁山有任何反对的意见……梁山怔愣了好半天,也没搞明白!

这是要收他做丹鼎派的传人吗?

“怎么……你有意见?”凌昭阳看出了梁山的犹豫,两只眼睛一翻,冷声问道。

梁山被他的表情吓了一跳,连忙摇了摇头。

他哪儿敢有什么意见啊!真要是有意见也不敢当面说出来……

就这样梁山稀里糊涂地就被凌昭阳确定为丹鼎派第三十

五代传人了!

按照凌昭阳的说法,丹鼎派虽然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家、方仙道发展而来,但真正的丹鼎派却是由魏晋时期的“抱朴子”葛洪所创立。

相传在东汉末年,方士左慈于天柱山修炼道术,偶得《九丹金液经》一部,从此以炼丹修道。而后左慈传法于葛玄,葛玄又将丹修之道传于侄孙葛洪。

葛洪继承了左慈及葛玄一脉相承只丹修之道,又与医道融会贯通形成了丹医之道。丹鼎派至此开始代代相传。

葛洪虽然创立了金丹道,但他却将丹鼎派的“初祖”追奉至左慈,“继祖”为葛玄,后世将葛洪称为丹鼎派“传祖”。

这就是丹鼎派最初的三代,亦称“丹鼎三祖”。

从左慈开始往后算,算到凌昭阳的身上正好是三十四代,所以梁山就成了三十五代传人了。

“丹鼎一脉的传承大任从今往后就系于你一身了。不过,现在的社会环境,普遍轻视中医,对于丹鼎派的道法……更是贬斥为封建迷信,把炼丹修道之士等同于以前历史上那些妖言惑君的方士。所以,这些事情,一定要严守秘密,不得外传……”

听着凌昭阳的这些嘱咐,梁山倒是并无异议,要知道如果不是今天凌昭阳看破了他的三昧真火,有说出了他是丹鼎派传人的事,梁山是绝对不会承认有炼丹一说的。

以后,有凌昭阳这位地位特殊的“大师”在背后撑腰,梁山倒是不怕别人怀疑他的这些丹药是什么祖传秘方了。

“老师!今天凌教授把我叫去……说是要收我做他的衣钵传人!”从凌昭阳那里出来,梁山就给吴希生打了个电话。

吴希生听到梁山说的哈哈大笑道:“我没骗你吧!这凌老头一身的本事,你可是要好好跟他学啊……不过,我给他打电话推荐你,这么久了,他才收你!看来这老小子给了你不少考验吧!”

“也没什么考

验……老师,我有个事情……”梁山支支吾吾地对吴希生说了凌昭阳命令他放弃南都医大第二学位的自学。

梁山虽然当时没有反对,但他总觉得自己的想法并没有错,他又不能对凌昭阳明说,所以就像先和吴希生说清楚,最好能请吴老代他向凌昭阳解释一下……

“老师,您也知道,我在邗大这边学习的是药物制剂专业。但真正要从医的话,没有一张相当学历的文凭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也想从西医理论入手,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让我们的中医理论能够得到世人的认同……所以这个第二学历,我还是要考的。”

梁山虽然很尊敬凌昭阳,但他也很清楚,凌昭阳当年要不是治愈了那位身份特殊的病人,或许至今依然是一个默默无名的药专教师,顶天了也最多就是个副教授。

这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无奈,本事再大的人,没有名气,也就做不成事。梁山是想要做大事业的人,他当然不可能永远顶着一个药剂师的名头,那样对他将来的发展是没多大好处的。

吴希生听着梁山的话,沉默了好久,才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吧!我抽空把你的想法和他说说……其实凌老头就是脾气怪点,为人还是很不错的。你以后既然要跟他学习,那就别怕他!有什么话就直接对他说好了!他不是一个蛮不讲理的人……”

梁山知道,吴希生这话暗藏的意思也很清楚,他只可能帮他当这一次说客,以后有什么事就别绕这个圈子了。

果然,梁山第二天来到凌昭阳的研究室的时候,凌昭阳板着一张冷脸盯了他好久。

“我老头子看起来像要吃人的吗?有话不会跟我说,要兜个圈子让老吴给我带话?我不让你读南都的第二专业,那是希望你能心无旁骛……你非要逞强,那我就不管了!上课……”

听到凌昭阳最后这句话,梁山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