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丹医
字体: 16 + -

正文_第205章 迟到的老七

听到梁振华的话,梁山和凌宇都愣了一下。

说实话,梁山对于这种“联谊活动”,并不是十分感兴趣。听他们的意思,说穿了就是去留学生楼“找乐子”。

相对于华夏人而言,西方人在某些方面的思想更为开放。那些女留学生,也就是叶怀冰所说的“洋妞”,对于那种事情就好像喝水吃饭一样随便。也正是因为她们的这种开放,让梁振华和叶怀冰、施永成、汤维这些单身饿狼们和她们交往起来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可梁山和苏苏之间有约定,参加这样的活动……对于他就显得有些不妥当了。

梁山看了一眼路家明,心想以他和江欣玥的关系,他肯定也是不会去的,随即问道:“二哥,你去吗?”

路家明笑了笑说道:“当然去啊!我们可是一个整体,大家都去的活动,我们当然都要去……放心好了,梁山!你不愿意干的事情,也没人逼着你干啊!去看看、玩玩,差不多我们就回来。他们愿意浪就让他们浪好了!”

听路家明这么一说,梁山倒是安心了不少,路家明的意思是集体活动要参加,但和洋妞们的深层互动,各人根据个人意愿行事。差不多的时候,找个借口中途走人……那几头狼乐得他们别再继续留下来当电灯泡呢!

梁山点了点头也就应下了,梁山都去了,凌宇自然也没有理由不去。

“老六,老八……”

梁振华正要对他们说明一些要注意的细节时,汤维笑了笑说道:“我看……另一个家伙应该是不来了,那今后得管凌宇叫老七了……”

汤维这么一说,梁振华倒是怔了一下。

那位迟迟没有出现的老七,到底来不来,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按照规定,新生报到就那么几天,军训都结束了,明天就要正式开学了。可老七还没到……梁振华虽然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一些关于老七的特殊情况,可这开学了还不到,或许真就不来了吧?

就在他们谈到迟到的老七时,突然有人敲门。

“呵呵!都在呢?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你们的新室友艾孟……”

敲门的是学院的学生处的金干事,在他身后站着一位身着民族服装的青年,他戴着白布包头,上身穿件无领对襟短袖衫,下身穿条长管裤……看这打扮多半是来自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各自自报了家门互相做了个自我介绍后,大家也都大致了解了这位姗姗来迟的老七是何许人了。

艾孟是傣族人,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一年级新生,他来自滇江省沅江地区,还是当地今年的高考状元呢!

其实艾孟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并不算晚,但一来是家里有点特殊情况,二来也是因为路途遥远,他从牛车、拖拉机、乡间班车、长途大巴、火车这么一路倒车过来的。

当地的县领导对于艾孟来邗江上学的事情比较重视,亲自给校领导打了电话,帮艾孟请了假,所以学校方面也就特事特办,他今天上午到了之后,允许他补办了报到入学的手续。

“这刚刚还在说道你呢……你就到了!这么一来咱们1761寝室这八个人就总算到齐了……明天的集体活动,就算是我们第一次聚会吧!”梁振华是老大,当仁不让地以室长的身份宣布了明天“聚会”活动的决定。

不过,梁振华组织的聚会活动是在明天晚上,具体的事宜他还要和他的老“朋友”娜佳再确定一下才能最终定下来。

而第二天上午药物制剂系一年级新生的大课,对于梁山来说才是明天最重要的事情。

这节课的主讲老师就是药物制剂系的系主任——凌昭阳教授。

其实,凌昭阳教授作为博士生导师,完全可以不用给本科生上课了。但凌昭阳有他的个性,不但本专业有几门课是他必须亲自任教的,而且这新生入学之后的第一堂大课也都是必须由他来上的。

上课时间快到的时候,大阶

梯教室里座无虚席,甚至连走道里都坐满了学生。其中有些学生还不是这个专业的,他们也都是为了一睹凌教授的风采或是选修了药物制剂系的课程而来的。

凌昭阳的出场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如果说有点特别的,那就是他那一身道士的打扮。据说凌昭阳自幼是跟着当道士的舅父学医的,所以一直以来都习惯这样穿着,久而久之他穿得习惯,大家看着也就习惯了。

“上课!”

凌昭阳走上讲台,也没有废话,直接说了上课两个字就开始了今天的课程。

他转身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大医精诚”。

回过头来之后,他的眼神逡巡了一遍问道:“你们有谁会背大医精诚篇?”

开讲第一个问题竟然是背书?

这些一年级的新生为了今天的大课,很多人都向高年级的学长打听过,凌教授开课的事情。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凌教授讲课天马行空讲到哪里算哪里,从来就没有一成之规更别说教材了。

“凌教授讲课从来都不看书的。其实教科书都不用带……”

凌昭阳问了个问题,下面一片鸦雀无声,瞬时就有些冷场。

就在大家期盼着凌教授略过这个问题的时候,凌昭阳却双眼一瞪怒道:“学中医药的,竟然连一篇大医精诚都没人知道……那还学个屁啊!都回家去吧!”

他这么一发火,台下的学生更是手足无措了。

难道凌教授今天想要开辟一个历史先河吗?第一天就要开除所有本专业的新生……

这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营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

背书的人正是中医药学院最近的话题人物——梁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