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英雄美人记
字体: 16 + -

第61章 议罪银制度

    周玉继续过日子,晚上在家里干着自己的美貌小妾们,白天去顺天府官衙履行职责。

    当然,周玉也是有假期的,不可能每天都要去顺天府从早晨上班到晚上。这天,周玉有空闲时间,于是一个人抱着孔家的三位小姐,走在街上逛街。

    一路上,那些男人们看到周玉怀抱着三个非常美貌的美人,都是对周玉非常羡慕,嫉妒,以及仇恨。这样美的美人,他们一辈子也无法得到半个,周玉却得到了三个。

    虽然孔家三姐妹都不愿做周玉的小妾,但是已经被周玉给上了,都已经选择了屈服。而且孔家三姐妹开始争宠了,都开始努力讨好周玉。对于孔家三姐妹来说,努力讨好周玉,才能得到周玉善待。而且为周玉生下一个男孩,关系着她们的幸福。若是她们没有为周玉生下男孩,等到周玉死后,她们会很惨。

    在京城内的一条小河边,有一个凉亭。凉亭有红色的琉璃瓦做顶,几块花岗岩石头被削成石桌,和石凳。

    周玉抱着孔家三姐妹一起走到了这个凉亭处。周玉坐在了石凳上。孔家大小姐坐在周玉的腿上,一双纤细手臂搂住了周玉的脖子,小嘴和周玉热吻。孔家二小姐和孔家三小姐分别坐于周玉左右两边。周玉的双手伸入了孔家二小姐和三小姐的领口内,抹胸中,抚摸。

    周玉感觉很爽,非常爽。

    路上的男人们,那些富贵公子和富贵老爷们,见到周玉和三个大美人亲热,都是对周玉羡慕嫉妒恨呀。

    一个富贵老爷说:“这样美的美人,我活一辈子半个都得不到。他居然能得到三个。我心里嫉妒呀,非常嫉妒呀。老天爷,不公平。”

    一个相貌普通的富贵公子说:“我也想得到这样美的美人呀。老天爷不公平。”

    周玉边和三个美人亲热,边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周玉心想,若老天爷是平等的,那么所有人都是穷苦平民,所有人都一样的相貌,所有人都娶相貌一般的老婆,所有人都一样的平庸,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就在这时候,一个穿着非常华贵的丝绸衣服,看上去相貌非常英俊的公子走到了附近。这个公子见到了正在凉亭内,和三个非常美貌的美人亲热的周玉。

    这公子咽了口口水,大叫:“这样美的美人,怎么不是我的!若我也能拥有这样美的美人,多好!真是羡慕呀!”

    这英俊公子走到了凉亭处,坐在了周玉对面的一张石凳上。

    英俊公子说:“为什么你能拥有三个这样美的美人,我却没有?我可是郑国公的独子。”

    周玉停止和孔家三姐妹亲热,坐在石凳上,怀中拥抱着孔家大小姐,左右手搂着孔家二小姐和三小姐的腰。

    周玉心想,郑国公这可是显赫的权贵呀。郑国公的祖上是开国之君的功臣,被封为郑国公,世袭国公爵位。现在的郑国公虽然没有职权,但是地位显赫,能与朝中一品大臣称兄道弟,随时能求见皇帝,而且俸禄非常可观。郑国公的俸禄高达一年一千两银子,这样子几百年积累下来,郑国公一家的财富已经是富可敌国。

    周玉说:“你身为郑国公的独子,难道娶不到美女吗?”

    英俊公子说:“我的未婚妻是美女,但是还有两年时间才过门呢。我想要玩美女,只能够自己去找。可是,即便是那些千金小姐中,绝大多数也是庸脂俗粉,长得美的很少见。更别说这样非常美的美人了。你居然能拥有三个这样非常美的美人,而且看她们相貌有些相似,似乎还是姐妹花。真是让人羡慕呀。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英俊公子说到这,嘴角真的流出了口水。

    英俊公子接着说:“大哥,英雄,爷爷,你教教我,怎么才能得到这样美的美人?”

    周玉说:“你不会自己去抢吗?你可是郑国公的独子!”

    英俊公子说:“不行!我父亲将我管得很严,若是我强抢民女,我父亲会剥了我的皮。”

    周玉说:“我的这三个美人,就都是强抢得来的。”

    英俊公子说:“你能够强抢得来三个大美人,那你难道是权贵?”

    周玉说:“我是从七品官员,顺天府经历,周玉。”

    英俊公子大吃一惊,说:“看你年仅十四五岁,居然就是从七品官了。你怎么做到的?”

    周玉没穿官服,所以英俊公子现在才知道周玉是从七品官。

    周玉说:“努力呀,努力呀,非常努力呀。”

    英俊公子说:“我非常努力,为什么我到现在为止,连秀才都没考上呢?”

    周玉心想,那是你笨。这么明显,还不知道吗。

    周玉说:“上天觉得你是可造之材,一块璞玉,正在考验你呢。所谓上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让其考不中秀才。等到你通过考验,上天就会让你接连考中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然后当上官员,位列朝中大臣。”

    英俊公子说:“你说的对,就是这样。”

    英俊公子心想,十四五岁的七品官,前途不可限量,此生成就定然非凡。自己若是能在周玉还弱小的时候,就和周玉成为朋友,等到周玉发达了,自己肯定能得到很大的回报。

    英俊公子于是对周玉说:“周玉,我们做朋友吧!”

    周玉听到英俊公子这话,想起了穿越前,一句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话:土豪,我们做朋友吧。众多百姓想要通过和土豪结交,和土豪成为朋友,而得到非常大的好处。自己如今,居然被这个郑国公独子当做‘土豪’了。这个郑国公独子,想要通过和自己结交,获得非常大的好处。

    英俊公子见到周玉发呆,在想些什么,于是重复一遍:“周玉,我们做朋友吧!”

    周玉微笑着说:“很好,我和你做朋友。”周玉心想,这英俊公子是郑国公独子,将来的郑国公。和他交往,对自己也有很大好处。

    英俊公子说:“周玉,我们一起去逛青楼吧,我请客。”

    周玉心想,你是不是傻。我坐拥三个非常美貌的小妾,怎么可能看得上青楼那些被千人骑万人骑的妓女。你这个郑国公独子,才看得上那些妓女。

    英俊公子说完这话后,也意识到自己犯了傻,尴尬的笑了笑。英俊公子说:“那我们一起去参加诗会吧?这可是朝中翰林们的聚会哦,到场的大多数都是翰林。诗会就在曹国公的府邸举行。”

    翰林是翰林院的官员的统一称呼。而翰林院是本朝的人才储备库。每次科考,考中了进士的进士们,排名靠后的进入各个县当县令,排名靠前的进入翰林院当翰林。本朝历代内阁成员,那些首辅次辅,辅政大臣,都曾经是翰林院的翰林。翰林们的职责是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翰林院的翰林们是未来的内阁成员,朝中大臣,京官以至地方官员。

    当然,翰林绝大多数是当不了大官的,绝大多数一生也就是个底层官员。

    周玉听到英俊公子的话,很动心。翰林们的聚会呀,进入这个聚会可以见见世面,还可以和翰林结交。

    周玉于是很高兴,说:“好呀。我先回府,将我的三个小妾送回家,再随你一起前去参加诗会。”

    周玉于是带着孔家三姐妹,回到周府,将孔家三姐妹送回府邸,然后周玉回到原先的地方和郑国公独子汇合,然后周玉和郑国公独子一起来到了诗会举办地,曹国公的府邸。

    曹国公的府邸有众多穿着铁甲,佩戴大刀的侍卫守卫,非常森严。郑国公独子秦俊向守卫曹国公府邸的侍卫头子表明身份后,就带着周玉走进了曹国公府邸。

    曹国公府邸内的一处草地上,此时摆放了十几张桌子,每张桌子旁坐了十几人,都是穿着官服的官员。桌子上摆放满了橘子,荔枝,猕猴桃等等。

    秦俊带着周玉在一张桌子旁的两个空位上坐下。秦俊说:“周玉,你看,周围的那些官员都是翰林,都是进士,而且是进士中名次靠前的。”

    周玉说:“知道了,我一个举人,能够见到这些进士,很高兴。”

    同桌的十个翰林听到周玉自称是举人,都是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

    一个翰林说:“秦公子,你身为郑国公独子,怎么和一个小小的举人混在一起?”

    一个翰林说:“就是,你是郑国公独子,多么尊贵的身份,怎么和一个举人混在一起?”

    周玉心想,自己说一下自己是个举人,居然就被这些翰林们看不起。也对,这些翰林都是进士,自然看不起一个举人了。

    秦俊见到这些翰林看不起周玉,大怒。周玉可是他佩服的人,这些翰林看不起周玉,那么就好像看不起秦俊。

    秦俊说:“你们这些翰林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周玉!周玉年仅十四岁,就是七品官了。你们这些翰林,三十岁,四十岁了,好不容易考中进士,当上八品官,九品官,有什么资格看不起周玉?周玉比你们强一百倍。”

    翰林是翰林院的官员以及庶吉士的统称,翰林院的官员大多数品阶很低,只有八品,九品。庶吉士更是没品阶。

    因为周玉没穿官服,所以这些翰林这才知道周玉是七品官。周玉是七品官,比这些八九品的翰林强多了,是他们的上级。而且周玉年仅14岁,这些翰林们都是三四十岁了。

    这些翰林们于是一个个露出了羞愧的表情,无地自容呀。

    那个刚刚出言,对周玉表示不屑的翰林说:“周大人年仅十四岁就是七品官,确实比我强多了。我现在还只是个庶吉士,没品阶。”

    一个翰林说:“14岁的七品官,下官佩服。下官无地自容呀。”

    周玉说:“我之所以没有考中进士,是因为我13岁考中解元后,有一个六品大员非常看好我的前途,将自己的美貌女儿送给我做妾,还帮助我当上了从九品的主簿。于是,我就没有再参加科考了。你们这些翰林,三四十岁考中了进士,说明在你们还是举人的时候,没有大官看好你们的前途,没有帮你们谋取官职。我确实比你们强一百倍。”

    周玉这话说完,在场的翰林们一个个全都无地自容,羞愧难当。13岁的解元,多么耀眼的荣誉。他们13岁的时候,还没中举呢。

    秦俊说:“你们知道周玉的厉害了吧。”

    于是在场的翰林们一个个和周玉交谈起来,言语中有着刻意的讨好与奉承。这些翰林们,此时意识到,周玉的前途不可限量,此生的成就很可能比他们高。

    周玉察觉到这些翰林们言语中的刻意讨好与奉承,心中爽着呢。

    就在这时候,众多翰林们在一个翰林的提议下,开始吟诗。这些翰林们作为进士,吟诗还是很有水平的。一个个吟出来的诗对仗工整,朗朗上口,而且很有意境,都是难得的好诗。

    这时候,郑国公独子秦俊站起来,说:“我也吟诗一首,大家听听!诗名,菊花。菊花开开开,小雨下下下,风呀吹吹吹,风将菊花吹倒啦。”

    周围的翰林们都感觉秦俊作的这首诗,太烂了,太烂了,根本就不像是一首诗。不过,因为秦俊是郑国公独子,身份尊贵,所以没人出来说秦俊作的这首诗烂。

    一个翰林站起来,说:“太好了!太好了!秦公子这首诗太棒了!是神作呀!”

    一个翰林也站了起来,说:“神作呀!”

    一个个翰林都说秦俊的诗非常好,是神作。

    秦俊很得意,说:“我的诗当然是神作了。那考官瞎了眼,居然不让我通过县试。”

    然后秦俊坐回了座位上。

    就在这时候,一个翰林站起来,说:“大家对于长江发大洪水,淹没无数良田,导致全国出现无数灾民一事,怎么看?”

    众多翰林们议论纷纷。

    周玉打起了精神。此时这些翰林们在发表政见,这可是比写策论有意思多了。

    一个翰林站起来说:“长江发大洪水,淹没无数良田,造成的灾民多达百万之巨。这些灾民饿着肚子,活不下去,卖儿卖女卖老婆,甚至人吃人,景象极惨。若是朝廷不拿出粮食来赈灾,将粮食分给那些灾民,那么很可能有野心份子,趁机招收灾民造反。若是有人趁机招收灾民造反,给加入反军的灾民提供粮食,那么这百万灾民为了活下去,都会纷纷加入造反大军,到时候,社稷危急,天下大乱。朝廷必须立即拿出银子赈灾。”

    一个翰林说:“拿出银子赈灾的事情说得轻巧。关键是,朝廷现在没有银子。朝廷财政困难不止一两年了,是已经持续几十年了。每次发生灾荒,朝廷都拿不出银子赈灾。边军将士拿不到军饷,食不果腹,没有衣服穿,都是因为朝廷拿不出银子。几代皇帝为银子发愁,都解决不了问题。据说,国库里只有10万两银子了,这些银子还需要发放百官和众小吏衙役俸禄,发放军饷,供养宫女太监,供养多达十万的宗室子女。”

    一个翰林站起来说:“那些富商,富可敌国。最富的富商,一家就有百万两银子。而朝廷却居然只有十万两银子,真是可笑。”

    一个翰林站起来说:“陛下一直想要向商人征税,可是百官一直全力反对。陛下受困于百官阻挠,无法向商人征收税收。”

    一个商人子弟出身的翰林说:“陛下向商人征税,这是搜刮民脂民膏,是要导致社稷灭亡的。百官为了社稷长久,才站出来阻止陛下收税。”

    另一个商人子弟出身的翰林说:“是呀,陛下收税,会导致百姓负担加重。百姓负担重了,就会造反。这样的事情,当然应该全力阻止。”

    周玉坐在桌子旁,听着翰林们的言论,感觉这朝代和明朝非常相似。开国之君认为低税收能够让社稷更加稳定,社稷更加长治久安,于是制定了极低的税率。开国之君认为商人并非无用,能够互通有无,于是一改以前朝代实行的对商人收重税政策,对商人收低税。开国之君还允许官员经商,允许商人子弟参加科考当官。开国之君的政策,一直被各代皇帝延续。结果,到了现在,朝廷财政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朝廷为了对抗北方的晋朝,财政支出越来越大,越来越入不敷出。宗室子女数量成几何数增长,到现在,已经增长到十万之巨,这些宗室子女都需要朝廷供养。皇帝想要向商人收更多税,却被那些经商的官员,以及商人子弟出身的官员阻挠,导致无法加征商税。而普通农民本来就穷得要死,朝廷若是对普通农民加征税收,肯定会逼得农民造反。

    朝廷没有银子,于是发生灾荒的时候,朝廷拿不出银子赈灾。朝廷没有银子,导致边军将士饥寒交迫。这样一直下去,肯定会爆发起义,而且是大规模的起义。而起义的爆发,又会进一步加剧朝廷的财政困难。

    本朝若是不能解决财政问题,再过个几十年,就会像明朝一样灭亡。

    周玉皱眉苦思,如何才能够帮助朝廷解决财政困难呢。朝廷缺银子,非常缺银子,自己必须帮助朝廷解决财政危机。自己是朝廷的官员,若是朝廷倒了,自己会很惨。明朝灭亡的时候,那些明朝官员都很惨。

    周玉想到了一个制度,那就是清朝时和珅提出的议罪银制度。就是百官缴纳议罪银,这样若是将来被判决有罪,就按照缴纳的议罪银多少,减轻惩罚。若是朝廷采纳这个制度,肯定可以收获大量的金银,彻底解决财政危机,政权更加延续。

    这个议罪银制度的弊端也很大。就是百官为了缴纳巨额议罪银,肯定会更加疯狂的搜刮民脂民膏。而且议罪银制度,让百官更少受到朝廷刑罚的约束,在贪腐害民上变得肆无忌惮。

    和珅为什么被骂做大奸臣,主要就是因为这个议罪银制度。

    若是本朝财政没有问题,周玉是绝不会提出议罪银制度的。但是如今本朝财政困难,社稷即将灭亡了,周玉为了挽救江山社稷,顾不得那么多了。

    当天,周玉告别了众翰林以及郑国公之子秦俊,快速回到了自己的周府。然后周玉立刻写了一本奏折,将议罪银制度写在了奏折上,上奏天子。

    第二天,皇帝坐在御书房内,批阅奏折。皇帝拿起一本奏折,看到奏折上的署名是周玉。皇帝心想,这周玉给朕写了什么内容呢。

    皇帝展开奏折阅读,看了一遍之后。皇帝大喜,说:“这议罪银制度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

    皇帝立刻下令太监,将内阁几位辅臣全部叫来御书房。

    不多久,首辅,次辅,几位辅政大臣全部恭恭敬敬的跪在了地上,恭敬地磕头。

    皇帝将周玉的奏折往地上一扔,说:“这是顺天府经历周玉的奏折,你们看!”

    首辅心想,那个周玉才消停了一会儿,现在怎么又闹事了,不肯消停。首辅首先拿起奏折,展开一看,看完后,说:“陛下!万万不可1这会导致百官疯狂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百官不受约束的贪腐害民。”

    次辅拿起奏折一看,想了想,说:“陛下,此法可行!虽然此法弊端严重,但是朝廷如今财政困难,顾不得那么多了!”

    一个辅政大臣拿起奏折看了一会儿,接着说:“微臣认为此法弊端严重,但可以解决朝廷的财政危机,可行。”

    另外几个辅政大臣也都表示此法可行。

    皇帝说:“朕决定了,就这么办。另外作为周玉提出议罪银制度的奖赏,朕要给周玉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