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英雄美人记
字体: 16 + -

第53章 又升官了

    天子说:“我想要给周玉升官,你们看法如何?”

    首辅说:“陛下,万万不可。评定一个县令的功绩,要看修建水利设施,教化百姓,治安这些方面。如今周玉虽然在教化百姓和治安方面有优秀佳绩,但是在修建水利设施方面,还没成绩呢。若是仅因为周玉在治安和教化方面的成绩,给周玉升官,那么天下各个县的县令肯定心中不服。不如陛下先等等,等到周玉在修建水利设施方面,也取得佳绩,再给周玉升官。”

    次辅说:“首辅大人说的对。”

    几位辅政大臣都说:“臣附议。”

    天子说:“那好,就等等,看看周玉在修建水利设施方面,能够取得怎样的成绩。”

    日子一天天过去,府试过后就是院试了。读书人一旦通过了院试,就能够获得秀才功名了。获得秀才功名的好处很大,不单单能够得到官府给的米,油盐,而且还有资格成为教书先生了,可以为人写对联了,能够获得许多收入,成为上流阶层。

    安阳县学堂的通过府试的读书人们一起在省城内参加院试。院试结束后,本省的提督学政在自己的官衙内,批阅众多考生的试卷。

    经过十天奋战,提督学政终于将许许多多的试卷批完,选出了通过院试的50人,拟定名单,公布在了告示墙上。

    告示墙上贴着黄色丝绸,黄色丝绸上是此次通过院试的名单,有考生的名次,姓名,籍贯,年龄等等。

    众多读书人和老百姓,聚集在告示墙的旁边,围观。

    一个读书人说:“院试案首,平昌府安阳县的。第二名,平昌府安阳县的。第三名还是安阳县的。前十名都是安阳县的。五十名通过院试的读书人都是平昌府安阳县的。天呀!怎么回事!”

    一个读书人说:“通过院试的50名读书人都来自同一个县。这是舞弊!明目张胆的舞弊!”

    一个读书人大叫:“这是舞弊!我们找巡抚大人告状去!”

    就在这时,一个读书人说:“别告状了!平昌府府试,五十名通过的读书人全来自安阳县,这事情你们没听说吗?安阳县县令周玉办了一个学堂,所以安阳县的读书人这么猛。”

    一个读书人说:“我不信,一个学堂怎么可能有这么大威力!”

    这群读书人们一个个群情汹涌,非常愤怒,一个个嚷着要告状。结果巡抚和学政都对这群愤怒的读书人视而不见。这群读书人找巡抚告状,巡抚却不肯见他们,将他们无视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到了秋收时节。安阳县的百姓们一个个欢喜的收割粮食。今年,安阳县的百姓们迎来了大丰收。因为周玉实行的选种方法,今年安阳县的田地里,那些水稻都颗粒饱满,结的稻谷多。

    此时,有朝廷吏部的负责政绩考核的官员来到安阳县,统计安阳县的粮食收割情况,同时调查安阳县的水利设施修建情况。

    一月之后,京城,皇宫御书房。天子穿着一身黄色龙袍,坐在黄金龙椅上。

    吏部尚书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说:“陛下,吏部对各个县令的政绩考核都已经结束,评定了政绩等级。”

    天子说:“安阳县县令周玉的治安政绩,和教化政绩肯定是优,那么他的修建水利设施方面的政绩呢?”

    吏部尚书说:“负责安阳县县令政绩考核的官吏统计显示,安阳县今年的粮食收获情况比往年多了十分之一。”

    天子吃了一惊,说:“多了这么多呀?安阳县县令周玉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在全县的所有农田建满了水利设施?那得多少银子呀。”

    吏部尚书说:“官吏禀报说,周玉县令修建的水利设施很少。之所以安阳县的粮食收成大大增加,是因为周玉在安阳县的农户中推行了选种的方法。所谓龙生龙,凤生凤,那种结的稻谷多,颗粒饱满的水稻,将它们的稻谷种下后,长出的水稻也是结的稻谷多,颗粒饱满。”

    天子说:“原来如此,周玉县令此法非常高明。这下子,朕给周玉升官,百官就不能开口阻止了。”

    天子对一旁的太监说:“拟诏,朕要给周玉升官,将周玉调来京城任职。这样,就安排周玉担任顺天府经历吧,从七品官职。”

    立刻有一旁的太监为皇帝准备诏书。

    十天后,安阳县,周玉正在县衙内,玩弄着胡美仪和苏红袖,与徐雅婉聊着天。这时候,周玉突然间得到县衙管家禀报,有朝廷的使者送来圣旨。

    周玉赶紧带着县衙的大小官吏出去迎接。

    县衙外面,一个文官双手捧着圣旨,身后跟随着十名锦衣卫。文官喊道:“安阳县县令周玉接旨。”

    周玉两腿一弯,跪在了地上,周围的大小官吏,还有众衙役也都跪在了地上。

    文官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圣旨的意思就是周玉在县令官职上表现突出,非常优秀,将周玉调去京城任职,担任顺天府经历,从七品。

    周玉很高兴,官位升了一级。自己升官了。

    周玉跪在地上,说:“微臣接旨。”

    文官将圣旨交给周玉。周玉接过圣旨,站起来。众多大小官吏,众衙役也都站起来。

    文官说:“周玉大人,14岁就是从七品的官职,真是古往今来第一个。”

    周玉说:“我以前就是13岁的县令,古往今来第一个13岁的县令。所以14岁的七品官,对我来说,没什么好骄傲的。”

    文官说:“周大人一年时间,从从九品的主簿,升做八品县令,然后是从七品经历,一年升四级,这可是很值得骄傲的。其他官员一辈子都升不了一级呢。”

    周玉微笑,说:“不算什么啦,不算什么啦,对我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文官听到周玉的话,心想,你这话到底是谦虚呢,还是自夸呀。

    周玉将文官以及锦衣卫迎进县衙,给他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然后周玉就开始做前往京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