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兵的江山
字体: 16 + -

第33章 神鬼之才

    第一张看完了。

    两人头也没抬,又看向第二张。

    从晚上七点一直看到九点,其间不时的停顿,问马远兮一些相关的问题。马远兮基本上不需要太多思索,将自己所想表达出来。

    读书老爷和武监军频频的震惊对视,实在是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的律令。

    第五张看完,读书老爷疲惫的揉了揉眼睛,打断了还要继续看下去的武监军,沉声问道:“立法,你是怎么想的?”

    武监军深深地呼了一口气,心绪却如惊涛般难以平复。“怎么说呢?比起这小子以前作的诗,律令上的内容根本谈不上有文采,满篇都是大白话。但恰恰是这种大白话,一句句都仔细的讲解了律法施行的细节,每个人都能看得懂,没有任何含糊其辞的地方,简洁实用,甚至让我觉得我后秦律令就该这般书写!”

    “是啊!我本以为是我自己的错觉,没想到你也这么认为。”读书老爷妖孽一般的看着马远兮,似乎想看透,马远兮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韬略。

    这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律令书写方式,可以想象若是所有的律令都这般书写,律令普及率将提升到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

    秦诗可以张口就来,首首都是值得传世的。

    如今创造出这样的律令书写方式,可以称得上造福百世啊!

    “只是这内容……”武监军有些迟疑,之前马远兮提过以儒治法,让儒家凌驾于法家之上,可是真的看到如此苛责的律令,今后法家之人是要彻底被儒家学子压制了!这样不平等的律令,京中那些自视甚高的法家官员们真的会同意么?

    “立法,不付出些代价,你想要开恩科根本是不可能的。要知道,一旦这件事成功了,法家虽然被儒家彻底压制,但是可以稳居当世第二大学派了。”读书老爷规劝道。

    武监军也明白取舍的道理,没有出言反对,却也没有答应,只是沉下心神,继续阅读马远兮写下的律令。

    屋里唯一轻松一些的就是马远兮了,他前世虽然不是法学院的学生,但是对于后世的一些律法条例还是比较熟悉的,随便参照写了一些,料想这两个古人也挑不出什么大毛病。

    第六张律令。

    第十章律令。

    第二十张律令。

    武监军全部看完的时候,已经是次日清晨,天已经亮了。

    读书老爷昨夜实在熬不过,招呼了一声,早先回去睡下了。

    马远兮不敢走啊,这位武大人随时有可能问问题,只能趴在桌子上打瞌睡。

    门外的守卫们虽然不敢撤离,但是也在将领的安排下,已经轮了好几班了。

    “远兮,远兮,醒醒!”一夜没睡,武监军却越看越精神,再次将睡眼惺忪的马远兮叫醒。

    “监军大人,你看完了?”马远兮睁开睡眼,看清了眼前的人,脑袋昏昏沉沉的问道。

    “太震撼了,这篇律令如果实现了,可以称得上是法家学派的又一部革新力作了,远兮你居功至伟啊。”武监军的赞叹不是没道理的,先不说这部律令的文风,单单是他看了一宿,没发现什么漏洞,就足以震惊世人了。

    马远兮展颜一笑,困意再消了三分道:“这篇律令实现起来一定会非常艰难,但是我有一个办法,让其中的难度大大降低。”

    武监军一把攥住马远兮的手,情难自禁的问:“什么办法?”不怪他激动,这小子给他带来的惊喜太多了,从最初提出法家科举,再到现在的律令,将这一想法写到了书面上,如今他再次说出可以大大降低难度,无疑给武监军带来巨大的希望。

    这小子真是个宝贝啊!脑袋里都是经天纬地的才华。

    “这个办法我提出来,若是武监军觉得可行,能否答应我,从今日开始实行!”马远兮想起了正事,恳求道。

    武监军虽然摸不清头脑,但还是点头答应。对他来说没有什么能比解决朝中纷争,振兴法家学说更重要的事情了。

    得到了武监军的应允,马远兮寻来毛笔,简单的研磨后,只是在律令的题目上用隶书添了几个字,文章的内容却丝毫没有变化。

    “好了!”

    “好了?”武监军摸不清头脑。

    从未听说过更改题目能解决问题的,一般来说即便是要改,也要改里面的内容啊!

    “咳咳!”伴随着咳嗽的声音,读书老爷起早走了进来,惊讶的看着憔悴的两人“你们二人昨夜一直在此?”

    武监军和马远兮立刻行礼问好。

    “老大人,您是不知道,远兮这小子攥写的律令简直如鬼斧神工一般,不仅内容精细,而且几乎没有漏洞,是法学可传世的经典著作,堪比历史上那些可开山立派的法学名士啊!”武监军毫不吝啬自己的赞叹。

    “你再夸这小子,这小子就找不到北了!”读书老爷笑道。“咦,这律令的题目怎么变了?”

    读书老爷一眼就发现了其中的变化,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题目这里的墨迹还没有干,映着朝阳的光芒,反射出晶亮的微光。

    “远兮说,加上这几个字可以使这条律令更容易实现。”武监军解释道。

    “哦?竟然有这样的事?远兮,你给我们解释解释吧,《以儒治法律令宁古塔试点》,什么是试点?”读书老爷神色有些好奇。

    马远兮知道这个年代还没有“试点”这个说法,立刻解释道:“《以儒治法律令宁古塔试点》,这意思就是说,当我们无法确定一项律令是否可行的时候,可以先以一地来进行试验,若是成功了,便可以推行到更多的地方,若是失败了,所付出的代价也不足以动摇国本。”

    “妙啊!太妙了!”两人都是当世重臣,一下子就明白了“试点”的作用。付出最小的代价,办最大的事情。可以预想到的是,一旦他们在宁古塔将这个律令推行成功,他日再想推向全国的时候,也可以用事实堵住许多人的嘴。

    这小子怎么什么都懂?用“妖孽”已经无法形容这个小子了,这简直是上天派到他们身边的一位“文曲星”啊!

    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在他脑袋里都能拿出来最优的解决方案。

    从最初的“双赢”,到现在的“试点”,无不是神来之笔啊!

    这样的神鬼之才,一旦入朝为官,必将成为国之栋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