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业包青天
字体: 16 + -

第五十四章 杨家旧部

    包拯上次闻到狼心会独有的香料气味,是在二十一日。

    当天,一名叫李束的高家下人驾车来接包拯进城,其马车上有浓烈的香味,此刻回想起来,恰好与村西老宅内的香味相同。

    疑点就像草原上的群居动物,一旦发现一只,往往就能扯出一群。

    马车上放有大量的狼心会香料,让包拯认真回忆起乘坐马车时的情景,除了香味,车上还有什么古怪的地方呢?

    包拯记得桃夭夭曾经说过马车走的太慢,他往车外观察的时候曾经瞄到过一眼车辙,那车辙很深,约有寸许。

    两条线索在包拯脑海中交汇,最后演变成为一种可能——李束在利用马车运东西,而且运送的物品重量不低,这才导致马车前进缓慢,而且车辙深重。

    包拯再结合马车中放有大量用来防治瘟疫的香料这一情况,不难推断出,其运送的正是瘟尸。

    根据替赵怀诊治的御医所讲,活人是无法传播瘟疫的,瘟疫只能通过瘟尸传播,还可以再进一步推理出李束运送瘟尸的目的。

    二十日晚间,原本用来运送瘟尸进城的县学暗道被卢友铭破坏;二十一日下午,狼心会为了在官府的检疫中携带瘟疫病原——瘟尸进城,派李束假扮高家下人,去接包拯,再借助包拯与守城的武三才相识,混进城中。想确认此事,只要询问一下高长卿是否派人来接过包拯,就可以了。

    事情似乎变的越来越棘手,狼心会不光知道我的行程,还知道我与武三才相识,难道我身边有卧底,可是谁会专门针对我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地主。包拯不禁困惑。

    询问了高长卿,确认高府并无李束此人后,包拯逆向反推,基本可以证实老宅内的气味就是衣悲酒提过的那种加了辣蓼草的特殊香料的味道。

    在展雪的帮助下,小银子在老宅内仔细嗅上片刻,认准香料的味道,而后跳出堂屋,循着气味一路追寻过去。

    金知府留下六七名衙役把守老宅,领着剩下二十来号人跟小银子直奔合肥县城。

    小银子本是极为珍贵的玄九银狐,小巧灵敏,身形轻快,后腿轻轻一蹬,向前一窜,足有丈余。由它领路,不多时大伙就汗流浃背,包拯腿脚不便,由两名仆从搀扶,更跟不上队伍,若非展雪后期加以约束,怕是狼心会的老巢还未找到,小银子就先跑丢了。

    到县城后,武三才带上两人往兵马监去搬救兵,狼心会行事诡异,包拯无法确认他们的人数,自然不能冒失地率领二十来个衙役就去围剿。

    在小银子的指引下,众人很快在城北找到狼心会的老巢,一处看起来格外普通的民宅。

    离民宅不足六十丈的地方,包拯与傅兮若不约而同的命令衙役熄灭火把,以免打草惊蛇,众人趁着夜色摸索到宅院旁边,然后悄悄四散开来,将宅院合围。

    约过一刻,忽听地面一阵颤动,继而见武三才和一位年近花甲,却精气神十足,络腮白胡,通体黑甲,手持一把生锈大柴刀的霸气老头,率领上百名高举火把的乡兵赶到此处。

    百名乡兵整齐划一的步伐震得大地颤抖,百只火把同时行动起来,宛如一条燃烧的巨龙,炙热的光芒几乎照亮整个合肥,

    卧槽,不是说宋国积弱,兵力匮乏?就这气势分分钟收复燕云十六州,包拯见状,不禁感慨。

    但是,包拯不知,古人练兵没有统一章法,完全仰仗将领的魄力,正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庐州乡军之所以能有如此威武气概的规模,全是拜眼前这位白须老人所赐。

    乡兵一到宅院前,不等金知府上前搭话,白须老人便举起手中的大柴刀:“儿郎们,干他娘的。”

    包拯闻言,不由直冒冷汗,这就剿个情报窝点,用得着跟打仗似得吗。

    殊不知,白须老人是个狂热好战分子,且极度憎恨辽人。他老当益壮,彼时正在府中与第十来房小妾温存,初听手下来扰,还有些不悦,但一听是要剿灭辽国细作窝点,便立刻拔掉无情,抄家伙便往兵马监调兵。

    老人姓范,名元丰,乾德五年生于燕云十六州之一的应州,因为是燕云汉人,从小一直饱受辽人欺辱,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

    端拱元年,因为几名辽国小吏欺辱范元丰的父母,年少血性的他举起柴刀,一口气连杀一十七位辽人。

    那一年,范元丰十二岁,当朝天子赵桢的爷爷宋太宗赵光义在位。

    同年,范元丰的父母为了帮他躲避辽人的缉捕,带他逃往宋国北部边境定居。

    咸平二年,辽国派遣小股骑兵在宋国边境滋扰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范元丰与其父母在此时因战乱失散。后来,孤零零的范元丰被伐辽的宋军所救。

    那一军的统领,名唤杨延昭,正是后世顶顶有名的杨六郎,包拯的六合枪法也有三招取自他的杨家枪。

    范元丰跟随杨延昭抵抗辽军入侵,一路屡建战功,因其凶猛好战,所向披靡,擅使一把生锈的柴刀,故此混个“刀魔”的名号,直到景德元年腊月,辽宋签订檀渊之盟,休战百年,范元丰才离开北方前线,退居京城开封。

    因为范元丰童年经历悲惨,之后还在血腥残忍的战场上混过几年,因此脑子有点不大正常,平日里疯疯癫癫,好勇斗狠,一身戾气,杨延昭在世时,他还知道个害怕,因此颇为收敛。

    至大中祥符七年,杨延昭去世后,范元丰就像没了唐僧约束的孙悟空一般,彻底上天了。

    他在开封府成天喝酒打架,还一直托关系找人把他调回北部边境,说要撕毁檀渊之盟,弄死天下所有姓萧的。

    宋自建国初,与辽连年征战,约有四十年。历史上,檀渊之盟结缔后,辽宋百余年没有发生过大型战争。

    有好心的官员劝范元丰说:“北边的仗打完了。”

    他一听就炸毛,骂人家祖宗十八代。

    范元丰就是块茅坑里的石头,当年开封府无论多嚣张、多权贵的人物见他都要绕道走,真是不怕坏的,狠的,机灵的,就特么怕混的,拎着把柴刀闯皇宫的你见过吗?

    也多亏范元丰生在宋朝,老赵家几辈子都是讲究人,譬如狡兔死走狗烹这种政治常情,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哪个不是赶尽杀绝,只有宋太祖赵匡胤玩了出杯酒释兵权,给旧部留下条性命。

    杨家几代功臣,范元丰又是杨延昭旧部,宋真宗给杨家面子,因此没有就地弄死范元丰,而是选择把他轰出开封,眼不见心不烦。

    同时,宋真宗还担心范元丰起兵闹事,就没把他赶太远,让他在庐州府当了个兵马都监。

    当然,宋真宗并不是怕范元丰造反打他,此人虽然混蛋,却胜在衷心,这也是宋真宗留他一命的原因。宋真宗是担心范元丰心血来潮,自己发兵去攻打辽国,按照范元丰平时的尿性,这是极有可能的。

    按理说皇帝都做到这份上了,你范元丰就消停点呗,可他倒好,一上任就把乡兵当禁军训练,短短五六年功夫,生生将庐州府的几千名歪瓜裂枣训练成为大宋数一数二的精锐。现如今,除了驻守在北方边境那批,时有与辽国零碎部队冲突的,真正见过血的军队外,估计整个大宋都找不出比范元丰手下更牛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