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业包青天
字体: 16 + -

第四十二章 洗冤集录

    包拯托着下巴,死盯住奖励发放界面半晌,忽地开口:

    “小青,如果我选苹果9,你能不能给我下点小说、电影、游戏啥的,再发放给我。”

    “当然……不可以,该电子产品会以出厂模式发放到宿主手上。”小青高冷的回绝。

    “哦。”包拯轻轻应一声,而后继续考虑该作何选择。

    主线任务的奖励确实丰富,让人难以挑选,但是只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便可轻易取舍。

    苹果9虽好,但是没有网络与app,也就只能当个闹钟、计算器、指南针等小工具用;而加特林更不必提,鉴于其每分钟每管1000发以上的射速,十枚子弹简直就跟闹着玩儿似得,而没子弹的枪,就是一堆废铁。

    排除前两项,包拯咬咬牙,狠狠心,最终选择了第三样物品——《洗冤集录》。

    《洗冤集录》,是南宋提刑宋慈所著,成于两百二十多年后的淳祐七年,乃是中国较早、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曾先后被译成荷兰、英、法、德等多国文字,对世界法医学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全书对验伤、验尸、辨伤、检骨、犯罪侦察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与解释,并提出许多可行的办法,这些办法既不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也不需要精密的现代仪器,因此非常适合如今身怀青天系统的包拯。

    领取《洗冤集录》后,包拯再抽空查看下新主线任务的内容,竟是要他在乡试、省试、廷试上连中三元,不禁令人头疼。包拯虽有信心考中,也有信心取得好名次,但连中三元,确实有些困难,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包拯如是想,而后退回书房。

    书房内,包拯坐于桌案前,一面翻阅《洗冤集录》,一面暗道,抱歉咯,宋慈先生。

    《洗冤集录》全文皆用文言所写,字数并不多,只有七万多字,包拯只花费一夜便读完,受益良多。

    次日晌午,包拯刚刚练完枪,正打算去冲个凉,然后吃午饭,却听门外一阵马蹄声响,似乎来了一辆马车。

    不多时,一青衣小厮推门而入,寻到包拯跟前,作揖讲道:

    “包公子,小的李束,今天是您进学的日子,高老板上京前便吩咐过,要我今日赶车来接您。”

    李束口中的高老板,乃是高长卿,他于半月前,和已经荣升为庐州府尹的金知县,以及桃明商会的几位骨干一同上京,向朝廷申请推广公共交通去了。

    众所周知,合肥县学乃是高长卿与包拯的老师马叔明创办的,包拯虽然因守孝不可每日进学,却一直在县学挂名,时至今日,包拯守孝期满,自然要返回县学读书。

    要说这马叔明也是够衰,一共才收过两三个亲传弟子,结果呢?欧阳鹤品行不端,屡试不中,两年前被县学除名;高长卿在合肥县衙闹事,被剥夺科举资格;赵怀则是身份特殊,不便参加科举;现如今,也只剩下包拯一个,还有点希望。

    “不用,你回去吧,我坐公车就行。”

    包拯摇摇手,而后便不理李束,转头回屋去吃李婶做的美味佳肴。

    吃过午饭,包拯喊出桃夭夭,此刻的小萝莉已换做书童打扮,青衫小帽遮不住面若桃红。

    彼时书生不带书童,还是挺没面儿的,包拯又不习惯别人伺候,干脆令桃夭夭男扮女装,随自己一同进学。

    包拯再命包山拎好书本行礼,三人便离开包家,一出大门,却见李束蹲在门外。

    李束见包拯出来,忙起身迎上去,“包公子,您就行行好,上了我这车,不然我回去没法子跟高老板交代。”

    “好吧。”包拯见状,只好应下。

    “您这边请。”李束闻言,不禁咧开大嘴,弓着腰将包拯三人领到停靠在一旁的马车前。

    包拯便抱起桃夭夭将她放在车上,让她先挑帘子进去,谁料,桃夭夭才探进半个脑袋,便猛地缩回来,与包拯道:“包哥哥,车里面好香呀。”

    “香?”包拯不禁困惑,继而回头看了李束一眼。

    “嘿嘿,我不是琢磨把车里弄香一点,您能喜欢吗。”李束赔笑道,两只粗糙的手不停搓动,似乎很是紧张。

    “多谢美意。”包拯朝李束微微点头,而后催促桃夭夭上车,自己也紧随其后。

    一入车内,包拯果然闻到一股浓郁的香粉味,不禁觉着古怪,却一时讲不出因何古怪。

    包拯上车后,包山便把行礼塞进车内,而后与李束一同坐在车篷外,扬鞭子赶马车,“驾……”

    约行了两刻钟,快要睡着的包拯,忽地被桃夭夭一句抱怨吵醒:“包哥哥,这车走的好慢。”

    经桃夭夭提醒,包拯也发现这马车确实比平日慢上许多,不禁掀开车窗帘子,探出头问:“这车怎么这么慢?”

    “小黑老爷,李束说赶慢一点儿稳当。”包山答道。

    “也好,反正不急。”包拯应道,然后退回车篷内,彼时他恰好低头,正瞥见车轱辘压过的痕迹,却没当回事。

    马车再行一刻,忽地停下,包拯听车外人声鼎沸,便知到了合肥城门口。

    再等片刻,却不见李束、包山出声,包拯当即询问:“大山叔,出什么事了吗?”

    “小黑老爷,官府在城门口设了关卡,进城出城都要检查,咱们正排队呢。”包山回道。

    “咦?”包拯闻听,大为在意,回头问桃夭夭,“夭夭,你昨天和展雪进城,也碰见关卡了?”

    “没有。”桃夭夭摇摇头。

    “大山叔,你去帮我打听一下,为何要设此关卡。”包拯命道。

    包山得令,正想下车去查,却被李束开口拦下,“不用那么麻烦,我今早出城时,便有这个关卡,听人说,是城里发瘟死掉几个老太婆,眼下正在防疫。”

    “既然城里这么危险,大山叔,不如掉头回小包村吧。”包拯思索道。

    “包公子,您可别,我全打听好咯,病人的确在城里,但病源却在城外,如今,城里的病人已经控制住,城外的病源还没找到,因此还是进城保险。”李束焦急解释道。

    “进城。”包拯考虑片刻,最终决定进城,只因他与县学山长,早已约定今日回校,不好爽约。

    包拯言罢,再大致扫一眼前面的队伍,但见走卒小贩、猎人村夫、书生员外……乱七八糟的人加一起,似乎还有几十位之多,应该要等很久,便退回车篷内,继续打瞌睡。

    不知过多久,包拯忽听车外一声叱喝:“车里面是什么人?”

    再听包山答话:“是我家老爷。”

    “现在全城戒严,还请你家老爷露个面。”

    包拯闻言,不待包山唤他,便主动掀开帘子,探出头,只见一群捕快正拦车检查,原来不觉间马车已到了城门关卡处。

    说来也巧,捕快中的头领竟认识包拯,此人名唤武三才,原是金知县手下的捕头,如今随着金知县高升,供职于庐州府衙,当年包拯大破雨落梅花案时,他也在场。

    一见包拯打马车中探出头来,武三才不禁乐道:“哈哈,原来是包公子,真是多有得罪。”

    “武捕头哪里的话,你也是职责所在。”包拯朝他拱拱手,客气道。

    “多谢包公子谅解,既然是您的车,自不用检查,左右放行。”

    武三才大手一摆,众捕快连忙让出一条小路,供包拯的马车通过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