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枭
字体: 16 + -

第二十七章 巧遇熟人

    顾其英本是个随遇而安的性子,因此无可无不可,跟着李慕华穿过外层回廊,径直走向内八桌中的一桌。

    还没进内层回廊,一名龟奴眼尖,拔腿便迎上来,冲顾其英深深打了个躬,喜道:“少爷哥,您来啦!”

    顾其英“嗯”一声,大喇喇地道:“老菜保,四哥在不在?”

    那老菜保小眼四下一望,伸手遮住嘴巴,低声道:“对外都说回南京了,对您自然不同——东家在后面公馆。”

    顾其英道:“那我回头去找他,有个好朋友,正好见见。”

    老菜保瞧了李慕华一眼,见他虽然面生,但气度不错,又有跟班,身上有几分气度,却又跟寻常少爷圈儿里的纨绔们完全不同,心里便留意下来。

    他问顾其英道:“怎么不去上房里,四姨和十二姑都空着,外边人多,东家恐怕不方便露面。”

    顾其英道:“先吃两杯,等会说不定直接去会馆。”

    “也好。”老菜保道:“七姑在会馆陪着,少爷哥甚时候去,到时候小的请四姨和十二姑都去伺候。”

    顾其英道:“好。”

    老菜保便带着一行人,在内八桌中选了一个空桌,四人四面落座。

    可正应了“无巧不成书”这句话,几人刚刚在个空桌上坐下,没等龟奴把茶水泡满杯,李慕华便瞧见一个“熟人”。

    其实这人说熟也不算熟,因为今早才刚刚会过面,但并没有说过几句话。

    “你瞧,那人是不是小乐?”

    李慕华不动声色,拿眼神扫向对面一桌。

    胡三寿转脸瞧了瞧,只见灯光晦暗,人影交错,皱起眉头道:“换了身衣裳,辨不真切。”

    他招招手,让龟奴凑过来,低声问道:“对桌的主顾是哪一位啊?”

    说着嘴角一努。

    老菜保小眼睛一转,面上已笑了:“您说的是做埠头的乐善?今天不知吹了什么阔绰风儿,轮到他发洋财,这不,请县衙门的邹书办吃酒。”

    直到此时,两人才知道,这小乐的大名叫做乐善。

    胡三寿摸出一角五六分的银子,赏给了老菜保,笑道:“好,爷们知道了,

    快去拿酒来。”

    胡三寿和老菜保的对话清清楚楚,李慕华听了点了点头,说道:“这个乐善虽然看上去有些流气,办事还真是尽心。”

    胡三寿笑道:“就是排场太大,有些不自量力了。”

    跟着便解释了一番淑华斋的价码:次席酒菜六钱银子一位打底,上席八钱起,姑娘赏钱另算。

    一旁的顾其英听了,顿时大感兴味,笑问:“胡老哥是行家,常来?”

    他见主家李慕华像是初到,跟班的胡三寿对此地却是门儿清,不免疑惑。

    好在李慕华接口解释:“家里有些买卖事儿,需要胡三寿打点,玩耍的地方他去得多,我很少出来。”

    这个解释倒也说得通,顾其英点点头,便没再说什么。

    这乐善把人请到上席,两人便是一两六钱银子,加上姑娘的赏钱,恐怕早上那五两银子未必顶得住花销。

    李慕华远看乐善坐而不安,时常端起酒杯又放下,一副骑虎难下的忐忑样子,而那位邹书办一双眼直勾勾地瞧着某间厢房,失了魂魄一样,也没把心思放在这酒席之上。

    “这小子怕是被那书办拿住了,今晚要栽跟头。”李慕华饮了口茶,打了个眼色说,“把他叫过来说话——顾兄,办点事,稍等。”

    后面一句,是怕冷落了顾其英,先打的招呼。

    顾其英知道有戏码可看,自然乐得看戏,笑嘻嘻地点头道:“没事没事,你忙你的。”

    不过李慕华的决定倒是胡三寿没想到的,喝花酒欠赊账又不算个事儿,况且淑华斋的龟奴显然认得乐善,就算付不够银子也不会把他怎样。

    胡三寿还估摸着,明天一早这小乐准要到金城客栈再请他们支钱,到时候好好奚落他一番,敲打敲打,再给钱叫他尽心办事也就罢了。

    不过既然秀才开了口,他依然很麻利地站起来照办。

    恰好一名龟奴端着酒盘来了,胡三寿顺手从盘中抄起一只空杯,大摇大摆地向那桌走去。

    李慕华和顾其英都感好笑,举杯对饮一杯,只见那边厢,乐善已经屁滚尿流般站了起来,手忙脚乱地给胡三寿倒酒。

    那邹书办也好像

    灵魂归位,茫然站起来与胡三寿对饮。

    此时邹书办转过正脸,李慕华才看清,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儒生,看上去老老实实,不像是仗着手中的些许权势,吃拿卡要的奸猾之辈。

    这倒令李慕华感到奇怪了。

    这时胡三寿拉着乐善,朝这边一指。

    乐善赶忙打个招呼,便弃了邹书办,半弓着身子小跑过来。

    “李公子,今天走了大运,竟叫我两度遇贵人!”

    “呵呵,是蛮巧的。”李慕华酒杯举了举,没等乐善凑上来碰杯,便自己饮了。

    乐善丝毫未绝尴尬,自然而然地收回酒杯,陪着饮尽。

    “李公子,用不用过来同桌,我小乐请你。”

    李慕华见他又作爽快又咬牙忍痛的样子,更加好笑,摇头道:“罢了,你真有心的话,事成之后就在金城客栈请我好了。”

    乐善很是松了口气,他这个人好面子,为人又爽快,虽然因此结交了不少的朋友,路子比别人广一些,可坏也坏在这上面。

    他在江面上混了十来年,还是家徒四壁,上面只有一个老娘,也险些赡养不起,下头一个妹子,因为家境糟糕,又办不起嫁妆,至今待字闺中。

    这时胡三寿走了回来,疑惑地道:“公子,那个邹书办看起来还像个实诚人啊,怎么会……”

    他一开始和李慕华的猜测是一样的,以为那邹书办借办事的由头,逼着小乐破费请他享乐。

    谁知两人一近一远的观察,都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

    “不不不。”乐善也是个有眼色的,当即明白了他们的意思,竟替邹书办分辩起来,“老吴也是个痴人,说起来跟戏文故事不差多少——他有个远房的表妹,就在这里头做事。老吴说,只要我带他来见表妹一面,无论如何会帮我把事办了!”

    李慕华与顾其英、胡三寿对看一眼,都觉不可思议。

    这时原本喧闹的回字廊里突然鸦雀无声,几人扫眼望去,只见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廊外的卵石小路上。

    一个紫衣青丝罩的妙龄姑娘,正低着头,沿着那条卵石小路,聘聘婷婷地向回字廊走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