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妖道
字体: 16 + -

第46章 待到重阳暴菊花

    蔡府后院,鸟语花香。

    曲径通幽,倒是歇息的好去处。

    蔡琰领着陈白来到后院,眼前是一方小规模的荷塘,塘中央有一小亭,亭中有两位老翁亭中闲谈。

    “公子留步。”

    蔡琰略一欠身,朝着亭中走去。

    罗二可从未来过如此风雅之地,见庭院朴素精美,心生感叹。

    “乖乖,我要种几辈子地才能买上这么大的宅子。”

    陈白看着罗二,微微一笑。

    “别说这个宅子,等以后发迹了,比这大十倍的宅子都买得起。”

    “当真?仙师莫戏弄我哟。”罗二虽然不信,脸上确实笑意盎然。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陈白反问一句,突然想起那日系统加点时说的胡话,忙搪塞的转移话题。

    “稍后你就站在这里,不要走动。”

    “好。”罗二并不懂什么文学梗,回答的很干脆。

    见蔡琰走入亭中,蔡邕哈哈大笑,忙把女儿搂过来,给对面的老者介绍。

    “董老,这便是小女蔡琰。”

    “端的是亭亭玉立,秀丽之极,蔡翁可是好福气呐。”

    “那里那里,董老缪赞了。”口中说的缪赞了,可蔡邕脸上可是充满了得意的神色。他看向蔡琰,摸了摸他的额头。

    “何事?”

    蔡琰对面前的董老一笑,俯在蔡邕身边耳语一番。

    “啊!”

    也不知道蔡琰说了什么,蔡邕惊叹一声直接站起,朝着陈白的方位望去。

    陈白见亭中老者看向自己,有道是礼多人不怪,忙深施一礼。

    见老者朝自己招手,示意他过去。陈白对着罗二点点头,步入亭中。

    在座的董老见陈白的服装有异,偏头看向蔡邕。

    “这位是?”

    陈白刚进亭中,听到老者的询问,直接介绍起来。

    “某是云游四方的道人,久闻蔡翁大名,途经此处故来拜访。”

    “哦。”董老微微颔首,态度冷淡。

    陈白对此并不计较,在这门阀等级森严的时代,不少世家对寒门仍有门第之见。

    “听小女所言,汝颇擅诗词?”

    “在下不才,五岁便通天智,七步可成诗。方圆百里未逢敌手,此后未再作诗。今闻蔡翁以诗会友,技痒难耐,不请自来,还望恕罪。”

    还是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做的好,就算步入社会工作了好几年,可一旦提起某名古诗的前一句,还是能脱口说出下一句。

    “呵,狂妄小辈。”

    董老冷哼一声,双手环抱,作出一副等陈白出丑的模样说道:“那就请蔡翁出题,考校考校。”

    蔡邕眼角的笑意更浓,古来今往,吟诗作对可做不了假,十分考虑才学和灵感。眼前之人敢在他的面前夸下海口,想必还是有些能耐的。

    “如今身处荷塘,就以荷叶荷花为题,如何?”

    陈白鞠躬一笑:“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听陈白如此说,蔡琰站在蔡邕身后,也等着看看此人是否真能什么通天智。

    陈白皱着眉头,开始踱步起来。首先他便想到杨万里的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可惜前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和现在的意境不符,要是说出来可真是要贻笑大方了。

    陈白缓慢的踱着步子,待走到第七步的时候,他停下脚步,沉吟道。

    “毕竟陈留九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待陈白诵完,蔡邕第一个击节叫好。

    “好诗,好诗啊!”蔡邕颔首,细细品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真是别有一番意境!”

    “琰儿!”

    蔡琰自幼受蔡邕文化熏陶,对于陈白吐露的诗句自然品出了精妙,被父亲蔡邕一呵,忙惊觉过来。

    “啊?”

    “笔墨伺候,此等佳句,如不书录,甚是可惜。”

    “是。”蔡琰低头偷看了陈白一眼,轻施莲步移开。

    陈白的目光随着蔡琰离去,这小萝莉,真是越看越有韵味,啧啧啧。

    陈白的这一举动,被蔡邕尽收眼底,不过并没有出言斥责陈白轻佻。

    方才陈白所诵的,是南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只不过把第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改成了‘毕竟陈留九月中’。时间和地点一改,也更加贴切起来。

    和欣喜的蔡邕不同,董老看陈白的眼神就不那么友善了。

    这些天董老来蔡府少说也有四五回了,就是为了给他家小侄董祀提个娃娃亲。这董祀年方十二,和蔡琰也是青梅竹马,本该是天造地设的一队。要说门当户对,虽说董家的名望地位不及蔡家,可也差不到去。

    谁想蔡邕这个老狐狸,连续几天都打着哈哈,各种搪塞话题。这让脸皮薄的董老不知道如何开口,这不,在看到蔡琰后,董老刚下定决定提亲,却被这不知道那里冒出来的臭道士给搅和了,实在烦躁的很。

    陈白不知其中奥妙,还以为董老被打脸了有些羞愧难当。

    “你这娃娃,老夫再出一题,可敢接招?”

    陈白一愣,脸皮薄成这样怎么混啊,面色如常的应道。

    “有何不敢。”

    “那好,莫说老夫欺你。如今正值九月(农历),九月初九乃是重阳节,便以重阳为题,如何。”

    陈白拱手一笑,开始踱步。

    到了第七步的时候,陈白停下脚步,看向董老朗声道: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bao菊花。”(bao ju 要被和谐)

    蔡邕向陈白投来赞许的目光,此人才思泉涌,端的是厉害。观其并非空口白话,果真是七步成诗。

    若他作的每首诗都如此精妙,岂止是方圆百里,只怕全天下都难逢敌手。

    “先生,老朽有一疑问。”

    “蔡翁但说无妨。”

    “纵观全诗,行云流水,一副田舍农家的悠闲景象,实教人叹为观止。不过bao菊花的爆字,敢问何意?”

    陈白眉头一皱,原句不应该是就菊花吗?

    难道是自己嘴瓢了,说成了bao菊花?

    陈白菊花一紧,叹道完了。

    现在开口再修正过来,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也会让陈白建立的形象大打折扣。

    陈白略一思忖,看向蔡邕说道。

    “爆者,灼也。如肉入油锅,柴入火堆,砰然炸裂者,是为爆也。***花,即菊花绽放之意。”

    蔡邕眼神一亮,喃喃道。

    “bao菊花…bao菊花,妙哉!妙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