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大战开始
“原来是你!”
门一打开,李雯便认出了赵恪便是那个曾在馆驿练剑的少年。
冷冷的面孔,俊逸不凡的气质,不过不再显得那么生人勿近。
此时他正坐在前厅的椅子上,与她父亲在一起。
难道说与父亲商谈要事的就是他?
李雯惊讶不已,她原以为赵恪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游侠少年,哪里能想到他竟然是朝廷的官员,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过,赵恪虽然惊讶倒是不至于语无伦次,他看了看李毅,知道他好奇自己如何与李雯相识,坦然道:“这应该就是贵千金吧?”
“前番在馆驿里遇到,贵千金天性活泼,倒是与在下说了几句话。”
仅仅是说了几句话吗?
李毅看了看一旁低着头的女儿,心里满是疑惑,此时的他也没了怪罪之心,只是觉得女儿反应有些奇怪,便让下人将她带回房去。
此时,赵恪自然上前辞行。顺带又说了句心里话:“将军有大才,做守将着实委屈。若是有意随我与金人对战,我当为朝廷荐之。”
李毅一阵感动,他其实早就想上前线报效国家,如此自然点头答应。
就这样,李毅便顺利成了赵恪的麾下,虽然如今还不算正式的,但很快赵恪便将他变成了正式的。
一封奏折从金陵很快呈到了临安,入了政事堂。
此时的临安已经不再安宁,去岁钦宗病死五国城的消息传来,宋帝赵构一阵祭奠。但之后金国便派人来让宋国割地,不割汉、淮之地给金,他们便要打过江来。
经历过靖康之变后的宋朝早已经养成了“谈金色变”的毛病,而皇帝更是怯懦不堪。听闻金军要打来,宋帝赵构自顾自地躲到海上去了。
反观金国,气势如虹。
金帝完颜亮发出嚣张之语:“灭宋反掌之间尔!”而后大举迁都汴梁,随行车马千万,嫔妃如云,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原本的宋东京城如今为了迎接金国皇帝被重新打造成了一座皇城,宫殿楼宇全然一新。这里成了金国的南京城。
金帝完颜亮口称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一路激起无数烟云。赵构完全被气势吓破了胆,若不是几位大臣不断上书请求他返回临安,他根本不会回来。
赵构虽然答应回到临安,但死活不愿意听从朝臣北上金陵(建康)鼓舞全军士气,只是下诏“令虞允文为扬州路宣抚制置使行便宜之权,讨逆将军为建康都统制率北归诸军听命于虞允文。江防大营右都统刘充等人尽归虞允文调遣。众军协力巩固江防,务必将金人阻挡在长江以北。”
诏书还未到扬州路,这里一片混乱。
平民听说金人要来,纷纷南逃。商人听说后也是如此。
到最后虞允文不得不下令“民户不得随意迁徙,否则将按律严惩。”但是这样的威胁收效甚微。毕竟所有人都明白,违背律令还不会死,被金人抓住就死定了。为了小命这些人哪里还有什么国家大义可言?
就连江防大营现在也是一片混乱,在宋将杜充弃守江淮后,金军已经渡过淮河,这让大营里人心惶惶。
江防大营本来是由太尉刘锜坐镇的,有他在,金人必然不敢过江,但是他偏偏在这个时候病了,上书请求辞官,朝廷只好将他贬到瓜州。但是离了刘锜的江防大营里,众将之间互相不服,调属不一,刘锜的侄子刘汜本身也没多少才能,在这个时候镇不住场面。许多士卒都逃离了,江防渐渐成为虚设。
在这个时候,虞允文带着军饷钱粮来了江防大营。当他看到大营里混乱不堪,江防形同虚设后,不禁长叹一声:“天险不守,如何能胜?”
当下进了大营,面对营内诸将的犹疑,他言辞恳切地说:“如今国家正值危难,大家若都不肯上前,那我们身后的百姓将遭到金人的无情杀戮,史书上也会写上因你们守卫不力而导致这一切,到时候你们的子孙后代都会背上骂名。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何不拼死一搏呢?即使死了也能落个荣勋之名,为世人所记。”
虞允文的一番话让诸将幡然醒悟,当即表示都愿意听他调遣。
他对此并没有谦让,因为他明白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这场大战将有败无胜。他接掌兵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带来的财货公之于众,然后对将士说:“我从京城而来,带足了钱粮,只等你们立下功勋,我便会不吝赏赐。”
果然,钱财鼓动人心,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
绍兴三十二年春,虞允文率八千人前往采石矶,建康都统制赵恪请为先锋,领三千军于巢湖之上与金人接战。
与此同时,朝廷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皇帝赵构受大臣上表后,决定禅位给刚立为皇太子的赵慎。众大臣纷纷出动,赵构很快发下禅位诏书,表示让皇子赵慎继位为帝,改名昚,自己退位太上皇,皇后吴氏为皇太后。
大臣们争相去朝拜赵昚想让他早点登基,赵昚却推辞道:“我的德行还不足以做皇帝。”很快便有人说“现在太上皇帝已经下了诏命,不管是为国还是为君,都应该早点继位。”
于是,赵昚不再推辞。衮服衣冠,天子行登基大礼,而后祭拜社稷宗庙,颁诏大赦。因为这一年没有改元,所以还是绍兴三十二年。
赵恪此时得到消息也十分惊讶,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老爹竟然早了好几个月登基,采石矶大战也延迟了些时候,刘锜也早早地称病。
不过,如今父亲登基称帝,对他来说自然是好的。如果听他的话,以他作弊般的历史知识,那么接下来的大战,就算没有刘锜坐镇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赵恪请命到了采石矶,看到地势如谷,巢湖被山岩环绕,当下心中一喜。
这里的地形极有利于防守,如果让人在小港设下数队伏兵,与湖上战船相呼应,那么金人就很难过来了。
他让李毅率领了几队人作为伏兵。命令他看到信号便攻击金人侧翼。自己带着数百艘战船横于巢湖之上,等待金军来袭。
除了这些,赵恪还让潜伏于金南京城里的暗阁人,鼓动留守乌禄自立。
乌禄本是鲁王,乌家世代为金国大族,但是金帝完颜亮实在昏庸无道,只因看上了他的妻子美貌,便让人带入宫。谁知其妻为了守节,还没到京城便自尽而亡。完颜亮听闻后大怒,将乌禄贬为南京留守,这一直让乌禄怀恨在心。
历史上的乌禄最终是自立了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未自立,赵恪没办法只能让人去鼓动。有了乌禄造反,完颜亮就会分兵,如此一来采石矶一战胜算更大。
果然,不出半月便传来了消息乌禄在南京城自立,完颜亮不得不兵分两路,一路回去讨逆,一路继续攻宋。
金军进攻清河口受阻后,不得不转而进攻西面的徽州,然而在徽州又被打游击的李宝击败,损失不少。完颜亮听说连吃败仗后大怒,集合兵力进攻采石矶。
至此,采石矶已经完成了整个巢湖的防务准备。
然而金军十几万,宋军不过几万,情势有些危急。虞允文临危不惧,镇定指挥,手下将士无不为之叹服,皆愿效死力。
完颜亮亲自登船观战,金将高景山率军气势汹汹而来,赵恪率破虏军迎战。
两军始一接触,宋军便依仗船坚之利撞沉了数艘金船,高景山看得目瞪口呆。金军不习水战,这才一下子让宋军占了便宜。但接下来甲板之上贴身肉搏便占不得便宜了。金人天生体壮,骁勇善战,虽然赵恪的破虏军久经训练,但也只是打了个五五开的局面。
赵恪此时心如明镜一般,知道与金人如此久战肯定不利,于是主动找上了金将高景山。
岸上虞允文登上望楼,远观着战况,刚开始看到宋军撞沉金船大笑不已,但接下来战况胶着,这让他忧心不已。宋军兵少,如果一味与金人硬拼肯定打不过,只能用计了。
此时恰好看到西边多了许多宋兵,问清楚了才知道是光州来的援兵,于是命令他们举起很多的宋军旗帜在西边来回跑动。
金人不明情况肯定以为宋军来了大量援军,这时候她们就会退兵了。宋军此时趁势掩杀定然可以获胜。
果不其然,当西边一下子出现许多宋军旗帜之时,金帝完颜亮以为宋军援兵到了,便下令撤军。
而湖上高景山与赵恪斗得正凶,赵恪仰仗剑术精妙和青罡剑之利与之斗得有来有去,甚至大占上风。
高景山被死死压制,眼看便要支持不住,听得后方传令撤兵,当下什么也不顾,转身要跑。赵恪如何能让,青罡剑飞起抛出,正中高景山脊背。高景山自然丢了性命,此时的金兵哪里还敢多留,宋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强弓劲弩一个劲儿地射,金人死伤惨重。
等完颜亮撤回江淮后,清点人数时,才知死伤上万人。当下迁怒于将领,斩杀了几员大将后,继续下令进攻。
但是此时金军士气全无,宋军气势正盛,如何能打胜?
赵恪提了高景山的人头回去,虞允文当着众将的面称赞他的勇猛,并给了许多赏赐,答应为他表功。
如此一来,众将士更加渴望建立功勋,其中以李显忠尤甚。
门一打开,李雯便认出了赵恪便是那个曾在馆驿练剑的少年。
冷冷的面孔,俊逸不凡的气质,不过不再显得那么生人勿近。
此时他正坐在前厅的椅子上,与她父亲在一起。
难道说与父亲商谈要事的就是他?
李雯惊讶不已,她原以为赵恪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游侠少年,哪里能想到他竟然是朝廷的官员,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过,赵恪虽然惊讶倒是不至于语无伦次,他看了看李毅,知道他好奇自己如何与李雯相识,坦然道:“这应该就是贵千金吧?”
“前番在馆驿里遇到,贵千金天性活泼,倒是与在下说了几句话。”
仅仅是说了几句话吗?
李毅看了看一旁低着头的女儿,心里满是疑惑,此时的他也没了怪罪之心,只是觉得女儿反应有些奇怪,便让下人将她带回房去。
此时,赵恪自然上前辞行。顺带又说了句心里话:“将军有大才,做守将着实委屈。若是有意随我与金人对战,我当为朝廷荐之。”
李毅一阵感动,他其实早就想上前线报效国家,如此自然点头答应。
就这样,李毅便顺利成了赵恪的麾下,虽然如今还不算正式的,但很快赵恪便将他变成了正式的。
一封奏折从金陵很快呈到了临安,入了政事堂。
此时的临安已经不再安宁,去岁钦宗病死五国城的消息传来,宋帝赵构一阵祭奠。但之后金国便派人来让宋国割地,不割汉、淮之地给金,他们便要打过江来。
经历过靖康之变后的宋朝早已经养成了“谈金色变”的毛病,而皇帝更是怯懦不堪。听闻金军要打来,宋帝赵构自顾自地躲到海上去了。
反观金国,气势如虹。
金帝完颜亮发出嚣张之语:“灭宋反掌之间尔!”而后大举迁都汴梁,随行车马千万,嫔妃如云,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原本的宋东京城如今为了迎接金国皇帝被重新打造成了一座皇城,宫殿楼宇全然一新。这里成了金国的南京城。
金帝完颜亮口称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一路激起无数烟云。赵构完全被气势吓破了胆,若不是几位大臣不断上书请求他返回临安,他根本不会回来。
赵构虽然答应回到临安,但死活不愿意听从朝臣北上金陵(建康)鼓舞全军士气,只是下诏“令虞允文为扬州路宣抚制置使行便宜之权,讨逆将军为建康都统制率北归诸军听命于虞允文。江防大营右都统刘充等人尽归虞允文调遣。众军协力巩固江防,务必将金人阻挡在长江以北。”
诏书还未到扬州路,这里一片混乱。
平民听说金人要来,纷纷南逃。商人听说后也是如此。
到最后虞允文不得不下令“民户不得随意迁徙,否则将按律严惩。”但是这样的威胁收效甚微。毕竟所有人都明白,违背律令还不会死,被金人抓住就死定了。为了小命这些人哪里还有什么国家大义可言?
就连江防大营现在也是一片混乱,在宋将杜充弃守江淮后,金军已经渡过淮河,这让大营里人心惶惶。
江防大营本来是由太尉刘锜坐镇的,有他在,金人必然不敢过江,但是他偏偏在这个时候病了,上书请求辞官,朝廷只好将他贬到瓜州。但是离了刘锜的江防大营里,众将之间互相不服,调属不一,刘锜的侄子刘汜本身也没多少才能,在这个时候镇不住场面。许多士卒都逃离了,江防渐渐成为虚设。
在这个时候,虞允文带着军饷钱粮来了江防大营。当他看到大营里混乱不堪,江防形同虚设后,不禁长叹一声:“天险不守,如何能胜?”
当下进了大营,面对营内诸将的犹疑,他言辞恳切地说:“如今国家正值危难,大家若都不肯上前,那我们身后的百姓将遭到金人的无情杀戮,史书上也会写上因你们守卫不力而导致这一切,到时候你们的子孙后代都会背上骂名。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何不拼死一搏呢?即使死了也能落个荣勋之名,为世人所记。”
虞允文的一番话让诸将幡然醒悟,当即表示都愿意听他调遣。
他对此并没有谦让,因为他明白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这场大战将有败无胜。他接掌兵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带来的财货公之于众,然后对将士说:“我从京城而来,带足了钱粮,只等你们立下功勋,我便会不吝赏赐。”
果然,钱财鼓动人心,士气一下子高涨起来。
绍兴三十二年春,虞允文率八千人前往采石矶,建康都统制赵恪请为先锋,领三千军于巢湖之上与金人接战。
与此同时,朝廷里发生了一件大事。
皇帝赵构受大臣上表后,决定禅位给刚立为皇太子的赵慎。众大臣纷纷出动,赵构很快发下禅位诏书,表示让皇子赵慎继位为帝,改名昚,自己退位太上皇,皇后吴氏为皇太后。
大臣们争相去朝拜赵昚想让他早点登基,赵昚却推辞道:“我的德行还不足以做皇帝。”很快便有人说“现在太上皇帝已经下了诏命,不管是为国还是为君,都应该早点继位。”
于是,赵昚不再推辞。衮服衣冠,天子行登基大礼,而后祭拜社稷宗庙,颁诏大赦。因为这一年没有改元,所以还是绍兴三十二年。
赵恪此时得到消息也十分惊讶,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应,老爹竟然早了好几个月登基,采石矶大战也延迟了些时候,刘锜也早早地称病。
不过,如今父亲登基称帝,对他来说自然是好的。如果听他的话,以他作弊般的历史知识,那么接下来的大战,就算没有刘锜坐镇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赵恪请命到了采石矶,看到地势如谷,巢湖被山岩环绕,当下心中一喜。
这里的地形极有利于防守,如果让人在小港设下数队伏兵,与湖上战船相呼应,那么金人就很难过来了。
他让李毅率领了几队人作为伏兵。命令他看到信号便攻击金人侧翼。自己带着数百艘战船横于巢湖之上,等待金军来袭。
除了这些,赵恪还让潜伏于金南京城里的暗阁人,鼓动留守乌禄自立。
乌禄本是鲁王,乌家世代为金国大族,但是金帝完颜亮实在昏庸无道,只因看上了他的妻子美貌,便让人带入宫。谁知其妻为了守节,还没到京城便自尽而亡。完颜亮听闻后大怒,将乌禄贬为南京留守,这一直让乌禄怀恨在心。
历史上的乌禄最终是自立了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还未自立,赵恪没办法只能让人去鼓动。有了乌禄造反,完颜亮就会分兵,如此一来采石矶一战胜算更大。
果然,不出半月便传来了消息乌禄在南京城自立,完颜亮不得不兵分两路,一路回去讨逆,一路继续攻宋。
金军进攻清河口受阻后,不得不转而进攻西面的徽州,然而在徽州又被打游击的李宝击败,损失不少。完颜亮听说连吃败仗后大怒,集合兵力进攻采石矶。
至此,采石矶已经完成了整个巢湖的防务准备。
然而金军十几万,宋军不过几万,情势有些危急。虞允文临危不惧,镇定指挥,手下将士无不为之叹服,皆愿效死力。
完颜亮亲自登船观战,金将高景山率军气势汹汹而来,赵恪率破虏军迎战。
两军始一接触,宋军便依仗船坚之利撞沉了数艘金船,高景山看得目瞪口呆。金军不习水战,这才一下子让宋军占了便宜。但接下来甲板之上贴身肉搏便占不得便宜了。金人天生体壮,骁勇善战,虽然赵恪的破虏军久经训练,但也只是打了个五五开的局面。
赵恪此时心如明镜一般,知道与金人如此久战肯定不利,于是主动找上了金将高景山。
岸上虞允文登上望楼,远观着战况,刚开始看到宋军撞沉金船大笑不已,但接下来战况胶着,这让他忧心不已。宋军兵少,如果一味与金人硬拼肯定打不过,只能用计了。
此时恰好看到西边多了许多宋兵,问清楚了才知道是光州来的援兵,于是命令他们举起很多的宋军旗帜在西边来回跑动。
金人不明情况肯定以为宋军来了大量援军,这时候她们就会退兵了。宋军此时趁势掩杀定然可以获胜。
果不其然,当西边一下子出现许多宋军旗帜之时,金帝完颜亮以为宋军援兵到了,便下令撤军。
而湖上高景山与赵恪斗得正凶,赵恪仰仗剑术精妙和青罡剑之利与之斗得有来有去,甚至大占上风。
高景山被死死压制,眼看便要支持不住,听得后方传令撤兵,当下什么也不顾,转身要跑。赵恪如何能让,青罡剑飞起抛出,正中高景山脊背。高景山自然丢了性命,此时的金兵哪里还敢多留,宋军在后面紧追不舍,强弓劲弩一个劲儿地射,金人死伤惨重。
等完颜亮撤回江淮后,清点人数时,才知死伤上万人。当下迁怒于将领,斩杀了几员大将后,继续下令进攻。
但是此时金军士气全无,宋军气势正盛,如何能打胜?
赵恪提了高景山的人头回去,虞允文当着众将的面称赞他的勇猛,并给了许多赏赐,答应为他表功。
如此一来,众将士更加渴望建立功勋,其中以李显忠尤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