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雨神
字体: 16 + -

第四十六章:青楼逢李龟年

    秦风正感叹着平康坊的辉煌,张大户已经拉着他来到了翠月楼门前。

    一个老鸨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张爷,今天你来的正是时候,我们翠月楼刚来了两位姑娘,那可是一准一的水灵。你要不要试试?”

    “爷还是喜欢昨晚的那个小翠?哈哈哈!那个小蹄子手段真是花样繁多,销魂夺魄啊。”

    张大户张着大嘴淫笑着,双手不停地揉搓。

    “昨晚?我去!”

    “这老小子,精气神不错,连续奋战啊!”

    张大户和老鸨不堪入耳的打情骂俏,听得秦风脸红心跳,眉头直皱。

    “这位少爷可是第一次见,有没有相好的姑娘?姐今给你介绍一好的,包你满意!”

    说着伸出那肥嘟嘟,满是油脂的手就向秦风粉嫩地脸蛋上摸。

    “你看这小脸,粉嫩细白,让人忍不住想咬上两口。”

    秦风吓得一缩脖子,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张大哥,我胸口闷,想到处走走,你慢慢玩吧。”

    说完不等张大户反应,狼狈地逃出翠月楼。

    看着秦风一溜烟逃走,张大户有点迷糊,心想这小子怎么回事?

    但心痒难耐的他顾不得管这些了。

    出了翠月楼,秦风长出了一口气。

    虽说前世也经常出入娱乐会所,但那可远远没有如此的凶猛和赤裸裸。

    秦风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快步向前走。

    “秦风……”

    “你怎么在这。”

    突然身后一个声音传来。

    秦风心里一惊,心想逛窑子也能碰到熟人,也太点背了吧!

    “不过这声音怎么是个女声?”秦风疑惑地想。

    他慢慢地转过身,看到杨子墨正张着水灵灵地大眼睛看着他。

    “你……来……逛……青……楼?”杨子墨一字一顿地说,满脸的惊讶。

    “no,no!……本公子岂会来这种地方!我是一不留神闲逛至此。”

    秦风一激动,出来两句洋文。

    “哼!胡说八道。小小年纪便留恋烟花柳巷。”杨子墨生气地说。

    “哎!还说我,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怎么也来逛青楼。”秦风反击道。

    “呸呸呸,谁来逛这种污垢之地。”

    今日长安城的善才和歌姬在桂月坊献技,全城懂得声乐的公子小姐也都受邀参加。

    “本姑娘是受邀而来的。”

    在大唐善才和歌姬是历朝历代地位最高的,因为唐王李隆基酷爱歌舞,并且他自己也算是业内人士。

    故而民间喜好者颇众,习者尤众。

    很多贵族子弟不仅学习诗文,还要学习声乐。

    当然公子小姐学习的乐器大多是古琴,笙箫、竖笛之流地位稍逊。

    “那就不妨姑娘要务,本公子回去睡觉了。”

    “站住!”

    “想溜?今日你必须陪本姑娘一起参加,否则你逛青楼的事情就会天下皆知。”

    “姑奶奶,我冤枉,我哪里逛青楼了。”

    “别废话,去还是不去?”

    秦风颇为无奈,不过转念一想去看看也好,见识一下大唐的歌舞表演也不错。

    “这可是全城善才和各界才子的盛会,泛泛之辈根本没有资格参加。

    没有本姑娘,你恐怕连大门都进不来。”杨子墨得意地说。

    秦风撇撇嘴,心说不就是一个歌友会吗!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桂月妨。

    虽说开元时期的平康坊已经成为长安的红灯区,但还有很多原有歌坊和舞坊保留了下来。

    依然教授歌舞,举行一些音律和舞蹈方面的集会。

    这桂月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一直恪守传统。

    很多王公贵子,商贾富家子弟经常会来此欣赏歌舞。

    走进桂月坊,装饰华美,虽有破败之像,仍可窥见其往日风华。

    堂内高朋满座,下面摆放着雕花木质小桌椅,桌椅之上摆着茶水糕点。

    看得出这里档次颇高。

    一妙龄女子正在忘情地弹奏古琴。

    琴声悠扬,婉转动听。

    一曲终了,引来掌声一片。

    “诸公子小姐,今亲临桂月坊,贵坊颇感荣幸。今日我大唐宫廷乐师李龟年幸临于此。”

    李龟年!

    台下一阵骚动,群情激昂。

    秦风也是一愣。

    李龟年?

    对于李龟年秦风有所了解,他是唐朝宫廷乐师,号称乐圣。

    第一次听说李龟年还是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里。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大唐诗歌中描写李龟年的有很多首,最著名的还有王维的《相思》。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首表达爱情的诗,其实也是写给这李龟年的。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

    音乐爱好者李隆基最赏识的有两位乐师,一个就是李龟年,不仅是皇上的座上宾,且两人感情也极好!

    另一个也很有名,她就是念奴。

    很多人可能都没听过这名。

    但只要你读过唐诗宋词,就不会不知道有一个词牌名叫《念奴娇》,就是出自她的名字。

    譬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隆基曾赞叹说: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唐朝的声乐之盛行。

    “诸位公子佳人,今日现场将选出一位在音律方面有造诣的青年才俊,与李龟年大师共奏一曲。”

    “各位,愿者可自荐。”

    下面又是一阵骚动,与李龟年大师合奏,那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

    这李龟年是何人啊!

    天子座上宾,皇帝御用乐师!

    与李隆基亦师亦友,关系非比寻常。

    如果能和李龟年大师合奏,那将是何等的风光荣耀,以后在长安的文艺圈也将有一席之地。

    放在前世,这就等于歌神演唱会邀粉丝一起上台合唱。

    须知,大唐是中华文明的顶峰时期,各类文化艺术都得到蓬勃发展。

    无论是声乐、舞蹈、诗词、绘画等均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人才。

    生活水平提高了,没事干的公子哥们不得想着法的玩。

    连皇帝老爷子都常年浸淫于此,王公贵族子弟当然更是趋之若鹜了。

    所以彼时的文艺圈很盛行,也确有一定的地位。

    社会经济水平决定文艺发展水平,世界皆如此。

    生活水平高的地区,文艺就必然兴盛。

    就如今日之中国文艺盛况,若放在六七十年代那是难以想象的。

    “秋风明月独离居,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属,归雁来时数寄书……”

    忽然一个高亢嘹亮的歌声传来,只听一声就令秦风心头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