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柱国
字体: 16 + -

第十八章 地圆十问

    “叶小姐,老爷这样把自己关在屋里已经三日了,这般情形,可怎生是好?您倒是想个办法呀,再这样下去,我怕老爷他身体捱不住。”杨府庭院内,平儿站在叶紫萱身边,凝望着书房紧闭的大门,焦急地叹着气。

    叶紫萱何尝不知,那流血之夜已经过了三日,叶紫萱日日到访杨府,不分昼夜。白天来时,总能看见杨素在书案前奋笔疾书的身影,夜间来时,便看见灯火下影影绰绰,杨素还在忙碌。还好杨素每日饮食规律,睡觉时间也充足,不似是那种想不开,用工作折磨自己的状况。

    叶紫萱想到那日齐泰的死,又想到最近几日朝堂之上众位大臣为白莲教吵得不可开交,没来由地对杨素升起一阵希望,似乎是觉得他什么都能解决一样。她咬了一下牙,说道:“杨大哥性格坚定,一定想到了什么,我不便…算了,我还是进去看看。平儿,你去准备一碗肉粥,我…我好有个借口。”

    平儿听了这话,俏皮一笑:“就知道叶小姐对我家老爷最好了,哪像那个徐小公爷,送了一匹马来,看到我们杨府没有马夫,居然自己骑着走了。要我看,那也不是什么好马,我家老爷才不稀罕呢。”

    杨素来自现代,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根植于骨子里,虽然买了平儿做丫鬟照顾他的起居,却坚决不准她在自己面前称奴称婢,是以小丫头在没有外人时就保持了“我”这个称呼,却是在话里话外已经把叶紫萱当自家人看待了。

    叶紫萱被她的话逗得一乐,伸手捏了捏她的发髻,说:“刚才还在我面前抹眼泪儿担心老爷身体,现在怎么就把那茬儿给忘了,还不快去?”

    平儿吐吐舌头,去厨房内一阵忙活,不一会儿便端了一碗滚烫的肉粥上来,粥里除了瘦肉,还放了些红枣、莲子,都是益气补血,促进睡眠的材料。

    叶紫萱越发喜欢这个小丫头,伸手轻轻点了点她的鼻尖,接过粥碗,挪到书房门前,轻轻敲了几下。不久,就听杨素的声音传出:“平儿,什么时辰了,该吃午饭了?我怎么感觉才吃了早饭没多久?”

    叶紫萱没干过什么伺候人的活,手里端着热粥,初时没觉得什么,现在却烫地她直欲把碗丢到地上,听杨素在房内问话,立即大声叫道:“杨大哥,快开门呀,小妹受不住了。”

    杨素被她这没头没脑的话搞得有点儿晕,但还是放下手中活计,冲到门口给叶紫萱开门,只见她端着粥在门口掉眼泪,便更加疑惑了。

    叶紫萱被烫得语无伦次,嘴里“嘘…嘘…”地不知说着什么,还好杨素反应够快,顺着她的眼睛望去,正好是那碗热粥,哪里还不明白,赶紧将那热粥接了,在杂乱的书案上找了个空地儿放下。

    书房的地上有两摞书本,尽是些经史子集,儒家经典,两摞书一高一矮,中间用两块木板搭了一个折叠桥,正有一个小铁球卡在接缝处,也不知是个什么用途。大大的书桌上不见任何书本,只铺满了皮纸,纸上用黑色的线画了些叶紫萱看不懂的图形,压在图纸上面的似乎是一小块有一端被削得有些尖的炭棒。

    这男人一旦研究起学问来,就会有些不修边幅,杨素此时双眼充着血丝,下巴上是一些还没刮净的青青胡茬,头发也没处理,就那么松松地披着。不过经过那日洗礼,他身上的书生气去了几分,这番装扮很有男人味道。

    叶紫萱从没见过如此凌乱的房间,竟然没个地方落座,便想帮杨素收拾收拾,忽然看到那碗肉粥,脸顿时红了:“以前心里没有他时还不觉得,现在知道以后还要学习很多,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将来若是成了婚…”却是再也不敢收拾房间,免得给杨素添乱。

    杨素端起热粥也不嫌烫,三两口就全都灌进嘴里,他很会哄女子开心,明明知道这碗粥是平儿做的,嘴上还要说:“紫萱,你熬的这碗粥味道好极了。”叶紫萱双颊绯红,解释的话却是再说不出口,只是“嗯”了几声,便没了下文。

    杨素为了缓解尴尬,赶紧将一把椅子上的书本挪到地上一角,让叶紫萱入座,这才开口问道:“紫萱,你这几日来都是不进书房的,今天怎么忽然…”

    叶紫萱这才想起此行的目的,微笑着说:“杨大哥,你在书房关了三天不见天日,小妹实在担心,所以才想进来看看。”

    杨素沉默良久,缓缓说道:“自那日齐兄死后,我时常在想,是什么导致白莲社能够蛊惑那么多百姓,甚至齐兄那样的读书人都不能幸免。”

    叶紫萱看他有些沉重,出言安慰:“率先结社的人往往都是一时一地的穷困不堪的百姓,他们在生活中得不到官府与宗族的救助,只好自己通过各种形式的结社来联合互助。或者歃血为盟,结成亲缘关系,或者三拜九叩,结成师徒关系。就在昨日早朝上,这白莲结社,已经被百官定义为一种邪教并且诏告天下了,以后要说白莲教,而不是白莲社了。”

    杨素叹了口气,说:“若要彻底扑杀这白莲教的势头儿,诏告天下治标却不治本。那日齐兄身死,我就在心中发过誓,一定要做点儿什么。”说到这里,杨素在桌案上的纸堆中翻了半天,终于找到一张,递到叶紫萱身前。

    叶紫萱拿起纸张认真去看,只见纸上画着一个弧形。弧面左边,绘制了一个站立的小人,弧面的右边,画了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盒子上竖着一个线条,旁边还用汉字分别标记了“船”和“桅杆”的字样。杨素连素描都画不好,当然不会用毛笔画中国画,所以整幅画是用炭黑绘制。

    叶紫萱哪里看得懂杨素想要表达什么,正要发问,却听杨素说了声“背面还有”,这才翻转纸张,看到了一句让她如遭雷击的话:“在岸边看海上从远处的驶来的船,为什么会首先看到船的桅杆?”

    叶紫萱何其聪明,她看到这句话就立即联想到了杨素所画的那个“弧”,原来指的是地面。她声音有些发颤:“杨大哥,你是怎么想到的?”

    杨素耸了耸肩,说:“我朝有海禁,紫萱你身居京城当然见不到这个场景。不过说句实话,世上想到这个问题的人不知凡几,但是他们又有几个求甚解的?又有几个敢把心中所想说出来的?”

    叶紫萱这才说道:“杨大哥,你这个求甚解也太惊世骇俗了一些,我还是无法想象,我们脚下踩着的大地是一个弧。”

    叶紫萱终究摆脱不了“天圆地方”的局限,杨素叹了口气:“我在与两位西洋僧侣的交流中知道了一个事实。西洋有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船队在海上一路向东航行,从来没有向西折返过,虽然他在半路中死亡,但船队最后还是继续前进,并回到了出发点。”

    叶紫萱皱着眉头,低声嘟囔“一路向东,首尾相连”,她连着说了好几遍,忽然惊叫一声:“一个环?”

    杨素点点头,说:“这次伟大的航行,在西方僧侣带来的书中有记载,这也是他们这么义无反顾地向东航行传教的原因。我们脚下所踩的大地,是圆的。”

    叶紫萱世界观蓦然受到冲击,一时接受不了,只是眼睁睁看着杨素递给他的那个示意图,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她才说道:“杨大哥,没有充足证据,该怎么让人相信?”

    杨素无可奈何地说:“其实开了海禁,进行一次和西方航海家那样的航行就可以了。而且我抛出这个问题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为了引发大家的讨论。”

    叶紫萱听他解释,仍不知其目的,于是开口相问:“为何要引发讨论?”

    杨素解释道:“白莲教初步吸引信众,多用的是开坛做法的方式,他们往往会利用障眼法表演一些神奇的法门,百姓不知其中机巧,自然以为他们真的是神仙,因此深信不疑。入了白莲教后歃血为盟,那时已经深陷其中,再退出已是来不及了。但若是人们可以拆穿那些机巧,白莲教自然没了生存的土壤。”说到这里,他指了指铺在桌上的图纸:“如果能在书院中开课教授这些知识,世间就绝不会有第二个齐泰了。只要各地读书人都能明白这些,自然会引导百姓,不做盲目信徒。”

    杨素的心再大,也不可能在华朝搞义务教育,毕竟搞义务教育属于打破文化垄断,阻力太大,而且华朝的财政也支撑不起,还是得走精英引导人民的路子。若要百姓不受白莲教迫害,精英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知识。叶紫萱万万没想到杨素居然想搞教育改革,她这时才感觉手中的图纸分量重愈千斤。

    杨素叹了口气,又说:“凡事都要有个契机。国库亏空,推动了老师的新政,这白莲教虽然已成大势,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开设新课遇到的阻力不会太大,圣上应该会支持的。”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这项改革不用花钱,没什么成本却可能有收益的事情,光熹当然不介意试一试。

    叶紫萱皱了皱眉头说:“杨大哥,还是不要想得太简单了,李正绝对不会轻易放你过关。他现在的策略就是只要父亲支持的,他就反对,虽然这种近乎无原则的行为会让他逐步失了圣心,但他朝中力量惊人,仍然让父亲很多政策胎死腹中。”

    杨素听了这话,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然后微笑着说:“我早知道会这样,所以决定给李老头来个声东击西。”他取回叶紫萱手中图纸,微笑着说:“我再想几个类似问题,写成奏折交于皇上,你说皇上会怎样?”

    叶紫萱翻了个漂亮的白眼,说:“放在案头,吃灰。杨大哥,你一个小小的翰林编修,奏疏内容尽是这种内容,皇上怎么会看呢?”

    杨素一拍脑袋:“倒把这事儿忘了。那这样,奏疏由老师来写,你觉得怎么样?好,现在换成老师来写了,我再把相同的问题问一遍,皇上看了这几个问题会怎样?”

    叶紫萱沉吟片刻,说:“会疑惑,他会疑惑父亲写这样的奏疏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皇上会拿这份奏疏去找李正,因为李正虽然是父亲的敌人,但他也是最懂父亲的大臣。”

    杨素微笑着点头:“李正自然猜不透叶师想做什么,再然后呢?”

    叶紫萱又道:“只要父亲提出…不对,恐怕李正会率先提出这个奏疏的事情,来试探父亲的目的…那时,大家关注的就不是父亲上书的目的,而是奏疏的内容,谁又能想到这恰恰是父亲的心中想要做的?”

    杨素哈哈大笑:“这就对喽!这样一份奏疏,无论谁写,李正都只会当做玩笑之举。唯独出自老师之手,李正偏偏会满腹怀疑。到时候满朝上下,硬是没有一个能解答奏疏内容的,就在此时,由本人上书的白莲教法门解密的奏疏也一起到了,恰好解答了几个老师奏疏中的问题,皇上会怎么想?”

    叶紫萱听到这里,眼神发亮:“皇上近日最是忧心白莲教,看到你的奏疏必然龙心大悦,然后…然后他会觉得满朝文武尽是废物!此时,事涉白莲教,你再上书开设新课,李正如何反对都已经迟了。先依靠李正疑心引起广泛讨论,再以解密奏疏进行勾连,最后上书一锤定音,杨大哥,你这迂回战术好生厉害。”

    杨素微笑着点了点头,说:“我这就再弄几个问题出来,至于这第一封奏疏,就要靠老师执笔了。”

    没过多久,叶紫萱捧着一摞图纸走出了杨素的书房,她兴冲冲地奔向杨府大门,忽然想到什么,回头对平儿喊道:“平儿,我这几日要找你学做肉粥,你可得准备好材料啊!”

    平儿此时正在扫地,看到叶紫萱兴奋的样子,心说:“完了完了,老爷把废寝忘食的病症传染给叶小姐了,瞧叶小姐那眼神,和老爷简直一模一样。”

    第二日,一份提出了十个不知所谓的问题的奏折飞向光熹案头,因其中最为惊世骇俗的问题——“我们所站的大地是否是圆的”——完全颠覆了“天圆地方”的认知,时人称之为《地圆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