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传奇
字体: 16 + -

第032章 李德全重游张家口

    之网络小说连载版:

    《国医传奇》

    公元1927年4月冯玉祥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总司令,旋率部东出潼关,鏖战中原,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1927年4月宁汉分裂之后,先在郑州与汪精卫会面,后在徐州与蒋中正会面,最后选择与南京蒋中正合作,清除内部的中国共产党人。

    1928年,冯玉祥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

    公元1929年以后,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发生利害冲突,这才联合阎锡山、李宗仁、张发奎等人,发动反蒋战争!这便是以往的经历!

    闲言少叙,言归正文!单说宪兵司令柯庆施也上前招呼,热情握手:“冯总司令辛苦了,咱们还是回督办公署详谈吧!弟兄们都在恭候大驾,等着给你接风洗尘呢!”

    “是的,老冯,还是先回督办公署吧!”佟麟阁也在旁边插言,躬身想让!

    这时,兴高采烈的李德全拉着彭静智的手,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溢于言表:“这样吧,焕章,你们大男人去谈你们的,我们小女人去谈我们的,咱们互不干涉!我和东方校长跟着静智姐姐走,办完事了再去督办公署会合!”

    佟麟阁回头吩咐黄长海:“也好!黄参军,你陪着静智,好好接待冯夫人和东方校长!”

    “是!”黄长海笔管条直,行个军礼!

    冯玉祥也点头同意,这才上了虎头军车,跟着佟麟阁等人暂回督办公署,至于他们如何接待,商谈军机,咱们暂且不表!

    花开两朵,单表一枝!单说冯夫人李德全从中给介绍,只见她一指身后的那个文质彬彬的中年男子:“静智姐,我来给你们引荐一下啊!这位就是我给你提过东方校长,复姓东方,名叫宝林,字俊山,我的亲姑父!”

    彭静智连忙和东方宝林握手示好:“啊,原来是你的亲姑父,我说呢!东方校长好!”

    “实不相瞒,我姑父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特别是在幼子教育方面经验丰富,造诣颇深!”

    “是吗,那太好了!如果咱们在张家口的分校能够成功开学,以后的一切还要仰仗着东方校长多多费心啊!”

    东方宝林微微含笑,连连摆手:“哪里哪里,大家共同努力!”

    这时,黄长海大着胆子上前询问:“两位夫人,东方校长,这里也不是讲话之所,咱们是直接回公寓住处,还是?”

    李德全看了看彭静智和东方宝林,征求意见地说:“静智姐,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妹妹,一切听你的安排!”

    “既然这样,事不宜迟,咱们说干就干!静智姐,我看咱们先不着急回住处,不如你带着我们到处转转,我们先选选校址,只要能把校址定下来,再给老冯一打招呼,这事情就成了!你看怎么样啊?”

    “那好,你这个人就是这样急性子,风是风火是火的,哪像个女人啊!那就依妹子!”彭静智说着,回头冲着黄长海一招手,“黄参军,你安排司机,开车带着我们到处看看!”

    “是!”黄长海来到军车旁边在司机的耳边低语了几句,然后回身,向着二位夫人行个军礼,“请夫人们生车吧,都安排好了!”说着,邀请彭静智、李德全和东方宝林陆续上车,随着悦耳的汽笛声,虎头军车启动,离开了张家口火车站!

    简短解说,两位夫人和东方校长通过车窗,看着张家口大街上的景物,不由得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不知不觉之中,军车却阴差阳错开到桥东区德胜街的45号,这里是冯玉祥将军和夫人李德全在张家口故居—“爱吾庐”!

    李德全夫人故地重游,眼前一亮,执意要下车擦看一番,夫人彭静智和东方宝林只好双双下车,陪伴左右!眼前的每间房屋,一草一木,李德全都充满了感情和留恋,往事昔情,历历在目!

    书中暗表,这个“爱吾庐”,现在已经改名为“冯玉祥图书馆”,位于桥东区德胜街45号,是冯玉祥在张家口的故居。爱吾庐是冯玉祥读书学习、举办高级将领研究班、接待国内外贵宾的“署外之府”,也是李大钊8次来张垣的寝息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爱吾庐是冯玉祥西北国民军联俄的重地,也是我党初期在北方革命活动的历史故址,为名副其实的京西第一庐。

    公元1924年北京政变后,冯玉祥携夫人李德全曾住在这里,期间,共产党曾多次派人来这里活动,李大钊、董必武、宣侠父等都来这里工作过。第二年的1月,冯玉祥将军遵照孙中山先生的密示,把西北边防督办公署由北京西山迁到塞外张家口。就在1月的13日,冯玉祥到达张家口,全家下榻于京绥铁路管理局警务处院内,这里“逼近车站,院内多烟”,使冯玉祥“颇感头疼”!2月3日全家移居美国饭店,2月24日又移居到老美通饭店。土尔沟陈姓之人的一座大宅院有意出售,冯玉祥亲自去察看,甚感满意,随即拍板买下,购房款由冯玉祥个人掏付。随后对大宅院略加装修,4月下旬,冯玉祥全家就搬了进去。这个宅院分前后两院,有数十间房屋。主建筑是一座西式带地下室的两接顶小楼,冯玉祥将军把这里安排成读书和学习的地方,他亲自题写匾额“冯记图书馆”悬挂屋前。他自称其为“小图书馆”(以与新村中的大图书馆相区别),旁人别称为“冯氏图书馆”。冯玉祥有时也在这里接待身份特殊的客人,或举行人数甚少极为重要的会谈。

    在“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大院里,有冯玉祥的办公室和休息室,冯玉祥主要在那办公。那里还有较铺张的贵宾招待室,专门接待来访或公干的达官显贵。

    冯玉祥和李德全住在“小图书馆”后院。住在后院的还有冯玉祥和前妻刘氏的5个孩子:冯洪国、冯洪志、冯弗能、冯弗伐、冯弗矜;冯玉祥的家兄家嫂;李德全的三个弟弟:李连山、李连海、李连志;以及常来常往的亲眷们。后院院落很大,原有几棵果树,李德全和孩子们辟地松土,种下了一畦畦的蔬菜……

    前院的平房中,住着冯玉祥的贴身传令员、话务员、厨师、司机、手枪连长(冯的卫队住在周围的货栈和租赁的民房中)、杂役人员。

    前院另有几间洁净的客房,是冯玉祥留宿那些关系非同寻常的来客用的,享此“殊荣”者并不多。1925年在这里留宿过的有韩安、雷啸岑、李烈钧、王铁珊……

    冯玉祥在1926年1月下野后,“小图书馆”及院落就都卖给他人了。

    现如今故地重游,夫人李德全不由得勾起了在这里无数的回忆,于是拉着彭静智的手,发起了感叹:“静智姐,人生苦短,岁月沧桑啊!我和焕章在这里住过一些时日,可以说这里也是我们的家啊!只可惜,这么熟悉的院落如今已经更换主人,物是人非了!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再把这个家买回来!”

    彭静智满面含笑,只好安慰:“妹子,你也不必过于忧虑!谁叫我们都嫁了个大兵呢?如今,时局不稳,兵荒马乱的,我们这些当兵的家属可是游走四方,处处为家,革命事业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去那里!就盼着将来天下太平,国家统一了,才可以安家立业,共享天伦啊!”

    李德全强作欢颜,微微点头!

    书要简短,李德全和彭静智一行人留恋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爱吾庐”,继续寻找校址!最后,皇天不负有人心,终于就在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的另外一处住所“洁成旅舍”的旁边,选定了一处空置的大院,暂定为求知学校察哈尔分校的校址!一切敲定就绪之后,黄长海命人开车将两位夫人和东方宝林三人送回督办公署的长官公寓,就在佟麟阁将军的住处歇息!

    说到这里,既然提到了李德全,咱们必须再详细介绍一下这位李德全女士,李德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任卫生部女部长,主管国家的医疗卫生行业,本书的书胆人物国医大师苏荣扎布之所以后来在医药卫生,蒙医学术方面能够做出那么大成就和贡献,也离不开这位女部长的大力提携,多方帮助,常言说得好,朝内有人好做官,一个人成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因素的,有人说,伯乐识良马,如果说苏荣扎布是蒙医内科学的一匹千里马,那么,李德全女士就是他的伯乐!

    李德全(生于1896年—死于1972年),祖籍蒙古族镶黄旗,她是北京通州草房人(现属朝阳区)。中国第一位卫生部女部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卫生部部长。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著名爱国人士冯玉祥先生第二任夫人!

    生于公元1896年的李德全也是穷苦出身,父亲是一位蒙古族的牧民,迫于生计,从草原逃荒到了通州,做了码头工人。李德全长大后,父母省吃俭用供她读书。公元1911年,十六岁的李德全考入北平贝满女中。李德全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创办的贝满女中就读,后来又在教会的资助下,读完了大学!

    公元1915年,二十岁的时候,李德全进入京师女子协和大学。毕业后,回到母校贝满女中任教,并任青年会总干事,是个豪爽、泼辣、刚毅、质朴的女子。

    公元1919年,因为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李德全曾被选为协和女子大学学生会会长。同年8月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贝满女中教师。

    公元1922年1月,李德全担任北京基督教女青年会学生部干事。

    公元1923年,冯玉祥原配夫人刘德贞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留下两个儿子:冯洪国、冯洪志;三个女儿:冯弗能、冯弗伐、冯弗矜。中年丧妻,子女还未成人,冯玉祥需要重新建立家庭。由于他握有重兵,位高权重,于是想和他攀亲的也都不是等闲之辈。其中,最显赫的是陆军大元帅曹锟。一天,曹锟派副官来到冯玉祥的陆军检阅使署,对他说:“大帅认为您为人倜傥,带兵有方,前途无量,想与您结亲。”

    冯玉祥从骨子里看不起曹锟,一听曹琨的副官来说媒,直倒胃口。但他又不好明拒,只得对来人说:“我是个穷小子出身,大帅厚爱令我受宠若惊,如大帅千金不嫌弃,过门后须做到三条:第一,不许穿绫罗绸缎,只穿粗布衣裳;第二,会纺纱织布;第三,精心抚养前房子女。”当然,这三条于曹家小姐是无法接受的,好事自然告吹。冯玉祥不肯攀龙附凤、拒绝曹锟提亲的事,在部属中传为美谈。

    不久,冯玉祥去参加基督教女青年会举行的一个聚会。会上,李德全发表演说,声音洪亮,讲得又非常有逻辑,尤其是她那直率天真的神情、气质,给冯玉祥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冯玉祥对她那出众的口才、率真的性格一见倾心。于是,他委托部下、李德全的堂姐唐悦良和李淑城夫妇当“红娘”。

    那时李德全已经是28岁的老姑娘了,还没有出嫁的意思。这天,堂姐怕妹妹不同意,故意对她说:“妹妹,有个大兵请我们吃饭,你敢不敢陪我们去?”李德全很仗义地说:“大兵也不是三头六臂,还能吃人?怕什么!我陪你们去。”两人见面后,谈得十分投机。这次被精心安排的“接触”,成就了两人一段美好姻缘。

    就在1924年2月19日,冯玉祥与李德全在南苑举行婚礼。婚礼不落俗套,新娘穿蓝色棉布大褂,头戴白纱。没有丰盛的酒宴,待客的是家常饭菜。婚后次日一早,李德全即陪冯玉祥骑马来操场观操,全体官兵欢呼雀跃。

    婚后,李德全问冯玉祥为什么喜欢她,冯玉祥毫不犹豫地说:“我看你天真直率!”冯玉祥反问李德全“你为什么嫁给我”,李德全回答:“是上帝怕你不为民办事,派我来监督你的。”夫妻问答珠联璧合,一时被传为佳话。

    李德全用宽容和爱心为冯玉祥挑起家庭的重担,精心照顾好已故夫人留下的孩子们。她总穿蓝布大褂,不施脂粉;吃的是粗茶淡饭,安于简朴的生活,作风与当时的官太太、阔小姐全然不同。他们夫妇生了五个子女:女儿理达、颖达、晓达,儿子洪光、洪达。但儿子洪光1927年在上海走失,后来再也没有找到。

    公元1925年,李德全在北京创办求知学校,招收贫家子女免费入学读书。当年的春天,她随冯玉祥到苏联考察,了解苏联的社会制度和妇女生活状况,开始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后来,她相继创办15所小学,使当地农民子女得以受育。直到1972年4月23日,李德全女士因病在北京逝世!

    咱们书归正文,参军黄长海命人驱车把两位夫人和东方宝林送回了督办公署的长官公寓,佟麟阁的住处之后,按照佟麟阁将军的指示,就陪伴在夫人彭静智的左右,听候差遣!两位夫人久别重逢,就在家中,陪着东方宝林校长,促膝谈心,彻夜畅谈!说来说去,话锋一转,就谈到了家务!就见李德全的姑父,这位东方宝林面带愁云,黯然神伤,发出一声长叹:“嗨,家门不幸,出此逆事啊!……”后事如何,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