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传奇
字体: 16 + -

第028章 救英豪婚配莫日根

    《国医传奇》

    黄长海见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好!如果你们实在不愿意交出孩子,那就拿钱吧!一千两银子,一个铜钱也不能少!”

    “啊,怎么又增加了五百两啊?!”钱百万变貌变色,声嘶力竭!

    “对!一千两银子!要么交钱,要么交人!”

    钱百万咬牙横心,顿足捶胸:“好吧!孩子让你带走,我们不要了!”

    黄长海这才露出了笑容:“这就对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郁金香依依不舍,看了又看,无奈之下,又不敢得罪黄长海,最后,只好忍痛割爱,把孩子交给了黄长海!

    黄长海抱住孩子,如愿以偿,冲着几个士兵一招手:“弟兄们,走人!”这帮人高高兴兴地扬长而去!

    那么,这个黄长海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不要银子,非要这个孩子呢?书中暗表,提起这个黄长海,众位并不熟悉,有些陌生,但是,要是说起前文书,苏荣扎布出生前夕,牧马人策格米德在新宝拉格镇上给妻子购买安胎药,然后又在大街上遇上了一个算灵卦的道人黄半仙,你应该还有印象吧?就是这个语破天惊,神机妙算的黄半仙给苏荣扎布的父亲策格米德留下了甩之不掉,挥之不去的记忆和噩梦,这才造成了刚刚出生不久的苏荣扎布被父亲先后两次抛弃!没错,这个黄长海就是策格米德日夜念叨的活神仙黄半仙!一点都不带假的,哪位要问了,算灵卦的道人黄半仙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国民革命军的参军了呢?这里面还有一段隐情,听我详细道来……

    所谓的活神仙黄半仙,本名就叫黄长海,原本是河北张家口的张北县人士,他的父亲黄自忠,是当地的一个员外,在张北县也算家财万贯,乐善好施,十里八乡之内,也是稍有名气!这个黄员外娶妻鲁桂荣鲁氏,夫妻二人凭借着张北县地处蒙汉交界的地理优势,以经营羊绒为生,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义求发展的原则,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远近闻名!

    婚后不久,鲁氏夫人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黄秀英,只生的相貌俊美,聪明伶俐,当时在当地有这么一个风俗,女孩子一生下来就定娃娃亲,方圆百里的媒婆纷纷上门求亲,把门槛儿都快踢破了,但是,没有一个中意的,再加上夫妻二人就这么一个爱女,犹如掌上明珠,溺爱有加,所以对于姑娘的婚事也十分挑剔,对男方的要求特别苛刻,因此,这亲事就迟迟没有定下来……

    有这么一天,黄自忠员外带着家奴和伙计几十人,远去察哈尔的大草原贩卖羊绒,一行人搬箱抬柜,赶着马车,拉着贩买回来羊绒,正然前行,眼看着就驶出入了镶黄旗的管辖范围,进入张家口境内!

    突然就见远处由西向东,尘土飞扬,马褂銮铃的声音,一匹枣红马四蹄腾空,疾驰而来,马上是一个三十来岁的蒙古族小伙子,衣冠不整,狼狈不堪,远远望去,小伙子一脸的惊恐之相,一遍催马狂奔,一遍时不时的回头观望,再往小伙子身后一看,只见天地相接之处,喊声嘈杂,尘烟弥漫!

    黄自忠不知何故,疑虑之余,一摆手,车队这就停了下来,手搭凉棚,凝目观看!说话之间,枣红马已经来到了面前,小伙子一咕噜从马上跌落在自己面前,离近了黄自忠这才看清楚,就见这个蒙古人脸上伤痕累累,身上血迹斑斑,看情景是被人追赶,受伤不轻!

    这个小伙子很吃力地伸出一只手,一把抓住了黄自忠的袍服,声音微弱,气若游丝:“恩、恩、恩人,救救、救救我!……”

    家奴和伙计也围拢过来,窃窃私议,指指点点!

    这时,黄自忠也跳下马来,见此情景,思虑片刻,连忙一招手叫过几个伙计:“快,快把这个人抬到车上藏起来!”

    几个伙计一起动手,七手八脚地架起小伙子,藏在了中间一辆装满了羊绒的车上,安顿好了之后,生怕被人发现,再用羊绒盖在上面,仔细检查一番,见没有什么破绽,黄自忠这才放心地回到车队的前面,一掌打在枣红马的马后丘上,这匹枣红马疼痛难忍,落荒而逃!

    功夫不大,远处的一对清兵,大约四五十人之多,策马扬鞭,追赶而至,为首的一个小头目催马来到黄自忠的马前,令旗一摇,这些清兵“哗啦”一下,就将黄自忠的车队团团包围!

    清兵小头目横眉立目,龇牙咧嘴,把手里的大刀一挥:“哎!你们有没有看见一个蒙古人,骑了一匹枣红马,从这里经过?!”

    黄自忠故作镇定,疑惑不解地问:“没有啊,我们都是做生意经商的客商,这不,贩卖羊绒,合法经营!官爷,你们这是干什么呢?”

    “我们奉了总督大人的命令,追拿蒙古叛贼,国家重点逃犯!”说着,小头目从怀里掏出一张通缉画像,展示给黄自忠,“看见没,就是这个人,名字就叫莫日根,有人举报,他是察哈尔王布尔尼叛党的余孽,国家重点通缉的要犯!如果你们看见这个人,秘而不报,或者窝藏叛逆,一律死罪,株连九族!明白吗?”

    黄自忠看的一清二楚,画像上的人正是刚才自己得救的年轻小伙子,不由得心中一阵紧张,但是表面上只好故作震惊,若无其事的样子,连连摇头,微微一笑:“啊,原来如此,万幸万幸,幸好我们没有遇上歹人,皇天保佑啊!官爷,如果我们发现了逃犯,一定举报!”说着,故意回头询问家奴和伙计们:“你们有谁看到了国家的逃犯吗?”

    家奴和伙计们明白主人的意思,纷纷摆手,连连摇头!

    “真的没有嘛?”清兵小头目眼珠乱转,四处张望,好像并不怎么相信黄自忠的话,把手中令旗一摆:“来人,给我搜!每一辆车都要仔细搜查!刚刚犯人明明就是往这边逃跑的,怎么一眨眼的功夫,连个人影也不见了!”

    这下,黄自忠不由得心中一紧,冷汗直冒,心说人就藏在车上,这要一下子搜查出来,我们可都犯下了欺君之罪,那还能有我们的好吗,就连祖坟都得刨了,这可怎么办?这这这……!一时之间,脑门上都见汗了!

    这些家奴和伙计们也不敢阻止搜查,一个个胆战心惊,面无表情,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连大气都不敢哈,只好静静地站着,任凭官兵一辆车一辆车地搜查!眼看着就要搜查到藏着逃犯莫日根的车辆了,几个清兵刚要动手,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说时迟,那时快,黄自忠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突然用手一指远方,大声喊道:“不好了,官爷,犯人往那边跑了!你们快看,那不是枣红马吗?!”

    清兵小头目顺着黄自忠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在尘烟弥漫之中有一批枣红马的影子正然落荒而逃,于是连忙一声令下:“别搜了!逃犯往那边跑了,快跟我追!”

    所有的清兵不敢怠慢,放弃搜查,各催战马,蜂拥而上,奔着枣红马的方向追赶而去,随着马蹄扬起的尘烟渐渐散去,消失在了远方!

    看着清兵的马队走远了,黄自忠这才深深的松了口气,抬手擦擦脑门上的冷汗,一颗悬着的心也砰然落地!回过身来,慌忙招呼着家奴和伙计们连连催马,急急赶路!

    就这样,黄自忠员外意外地得救了莫日根,回到了家中,请医用药,好好将养,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小伙子莫日根便伤口痊愈,恢复如初了!

    夫妻二人一再询问根由,莫日根看在黄自忠夫妻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冒着生命危险,将自己从虎口中救出,又对自己照顾有加,恩重如山,感觉过意不去,也就不再隐瞒什么,这才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身世之谜和盘托出……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这个察哈尔是蒙古的一个大部族,其实源于蒙元时期直属于成吉思汗的怯薛军,在成吉思汗时期是大汗的警卫部队,元朝退出中原政治舞台之后,察哈尔一度成为黄金家族的守卫者。后来满洲兴起,直到清朝其在蒙古仍然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察哈尔部在战败之后才臣服于大清,察哈尔王就成为大清皇帝册封的亲王。

    大清皇太极时期,察哈尔部是元蒙嫡裔,后来是漠南蒙古的一支,从后金崛起,便一直与之为敌,天聪八年,皇太极联合其他蒙古部落,多次亲征察哈尔部,该部终于败退,首领林丹汗大汗(孛儿只斤氏,本名林丹巴图尔,汗号呼图克图汗,是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一般认为是蒙古国的末代大汗,也有人认为额哲是末代大汗)率众逃往青海,后来因犯天花,病逝于青海的大草滩。直到天聪九年皇太极派多尔滚再次追赶此部,林丹汗妻、子不得不投降,并献上元代传国玉玺,这次征伐才最终结束了长期的对峙。

    林丹汗当年与皇太极夺天下,被多尔衮打败后病死在青海的大草滩,皇太极招降了他的儿子额哲,为了安抚察哈尔部族,还把自己的次女,孝端皇后的长女温庄公主马喀塔许配给他。额哲感恩戴德,忘了国仇家恨,一直忠于大清。额哲死后,他的弟弟阿布奈继承王位,未请示清朝就擅自娶了自己的嫂子。按照早期的满蒙习俗,弟娶兄嫂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多尔衮也可以娶孝庄。但是清朝很生气其未经请示擅自决定,从此把阿布奈加入到了黑名单。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发丧时,所有的蒙古贵族都来参加。只有阿布奈不来,挑明了鄙视大清。清朝终于忍不了了,准备给他点教训。

    康熙二年(1663年)3月,温庄公主马喀塔去世,享年39岁,按照满洲丧葬习俗,公主生前所有的衣服,珍宝等物品都要焚烧。阿布奈一律不烧,反而用这些东西扩充军马。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灭掉了鳌拜,与孝庄太后谋划逮捕阿布奈。以“你祖先的坟在沈阳,我们现在要去拜祭他们,你也必须去”为理由,诱骗阿布奈入京。

    阿布奈吃了没文化的亏,明知道是个计谋也无力反驳,只能乖乖的来到北京。一到北京就被抓了,康熙数其罪行,罢免了他的爵位,将他永远监禁起来!阿布奈有两个儿子:长子布尔尼,次子罗不藏,命令他的儿子布尔尼接替王位,就这样,布尔尼袭为亲王。

    康熙八年(1669年)八月,布尔尼来京城面试上班,临走时希望能与父亲见上一面。清朝拒绝了他的请求,布尔尼恨的咬牙切齿,发誓一定要报仇。但布尔尼比他父亲会伪装,永远遵守进京朝贺的时间,朝贺的贡品都是一车一车的拉,久而久之,朝廷对他放松了警戒。

    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南方爆发了“三藩之乱”。三藩是指留镇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留镇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和留镇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叛乱迅速蔓延南方,已经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康熙皇帝派京师大军南征“三藩”,一时京城空虚。

    由于战乱,察哈尔部民人心混乱,因此布尔尼认为脱离清朝的时机已到,在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举兵反清。布尔尼与弟弟罗卜藏、阿杂里喇嘛、僧格浑津、噶尔马色冷、布达里、巴达里、巴呢、陈特塔尔、噶尔昭、噶尔马、薄托和等人密谋。三月,亲王布尔尼与弟弟罗卜藏筹备兵器、整顿和训练察哈尔右翼四旗兵马。察哈尔都统晋津,附牧察哈尔的喀尔喀公垂扎布也积极支持亲王布尔尼和罗卜藏的反清计划。亲王布尔尼派人联系调驻宣府的察哈尔左翼官兵的同时,又派人策动各旗蒙古王公参加反清起义。原察哈尔所属奈曼旗郡王札木禅积极响应了布尔尼的号召,布尔尼决定于三月二十五日起事。他要毁灭清朝,致康熙于死地,解救自己的父亲,完成察哈尔的梦想。可惜,天不我与。温庄公主虽然去世了,她陪嫁过去的家人还有很多。温庄公主府的管家辛柱,虽然随公主去了蒙古,但始终是一颗满人的心。

    当他发现布尔尼的阴谋后,立刻派遣自己的弟弟阿济根入京告密,使康熙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正当康熙帝深忧之时,太皇太后向康熙帝推荐了大学士图海。于是康熙帝命多罗信郡王鄂札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率兵讨伐布尔尼。图海召集了京师满州蒙古八旗所有家奴,共数万人,挥师讨伐布尔尼。四月二十二日,布尔尼与罗不藏二人双双被沙津射死,自此,察哈尔布尔尼的叛乱被彻底剿灭!被囚禁着的阿布奈也被朝廷实行了绞刑。

    虽然史书上说,自此,蒙古帝国林丹汗的后裔彻底被消灭,大清朝也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完全奠定了在蒙古漠南地区的统治地位,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察哈尔王的叛乱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被剿灭了,但是,布尔尼在继承王位之前,曾经与一个蒙古族的镶黄旗女子阿拉坦那木其相爱,并且生下一个儿子,起名阿拉格巴日,只因为阿拉坦那木其出身低贱,身份卑微,阿布奈压根就不同意这桩婚事,并且激烈反对,所以至始至终这个女子就没有真正嫁进黄金家族,更没有取得正式的名分,孩子也只能是个私生子!直到后来,康熙为了安抚察哈尔部族,恩准布尔尼承袭了亲王爵位,并把安亲王岳乐收养的贝勒博洛的女儿封为郡主嫁给了布尔尼。这样一来,阿拉坦那木其母子的事情就更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也正因为如此,布尔尼叛乱获罪,母子俩反而幸免于难,做了漏网之鱼!所以史书上也就没有记载此事!就这样,察哈尔王布尔尼唯一嫡亲骨血才得以流传后世!这位小伙子莫日根就是阿拉格巴日的嫡传子孙,他隐姓埋名一直隐居在镶黄旗境内,突然有一天,也不知道什么人知道了他的身世,就去总督府秘密举报!清兵奉了总督的命令,包围了莫日根的住处,小伙子竭尽全力,奋力拼杀,这才冲出重围,在逃跑途中,巧遇了黄自忠的车队,这便是以往的经过!

    莫日根虽是英雄之后,将门虎子,但他丝毫没有架子,在黄自忠员外家里一住就是十几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深博得了夫妻俩的喜爱,里里外外,重活累活,他都扛了起来,帮助黄自忠把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可是,眼看着黄自忠夫妻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时值女儿黄秀英十五岁那年,夫妻俩就把女儿的终身许配给了莫日根,当年,十五岁的黄秀英就嫁给了年长自己三十岁的莫日根,后来小夫妻迁回了镶黄旗居住,直到清朝倒台,袁世凯登基之后,八十多岁的莫日根才做了族长,成为镶黄旗阿拉坦家族的老族长,也就是苏荣扎布家蒙古村的当家人!

    直到后来,黄自忠夫妻晚年得子,这才生出了黄长海,也就是本书的黄半仙!要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