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2章 铁石心肠
小子小子,以前还会叫老子两句“刘都督”,现在开始倚卖老啦?
刘小川指天道:“我要有半句假话,就断子绝孙。”
老太监老脸一黑,刘小川忙道:“不对,就……就一辈子拉不出屎来。”
老太监再是严肃,也忍俊不禁,道:“老朽是真的没想到,先帝如何竟给你这无赖小子托梦?”
刘小川道:“也许是看在我忠心耿耿,又奋斗在赈灾前线的份上吧。”
他自吹自擂,老太监却深以为然,回想刘小川所做所为,确实当得起“忠心耿耿”四个字,道:“既然如此,你就留在扬州城里,指导灾民耕种神仙果。老朽就回京城复命,顺便把这天大的祥瑞报给陛下,让陛下好好地开心一番。”
刘小川心里得意,目的达成,老太监总算要滚回京城了。脸上自然不能表露出来,踌躇道:“不好吧,吴老公公,既然是陛下的旨意,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好违抗?”
老太监知道这小子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只得道:“陛下也曾吩咐老朽,便宜行事,你就不必回京覆旨了。”
刘小川心想,所谓的便宜行事,就是叫你个死太监看我对皇帝忠不忠心,可不可靠。
如果本小爷野心昭昭,你就祭出“金御令”把老子当场砍死;如果本小爷才干出众,可惜依附柳党,你就要拉小爷回京复旨,再顺便拉拢引诱;现在小爷奉公守法,又忠于陛下,还得到先帝垂青,成了扬州城不可或缺的人物,那当然可以先留着当个临时的扬州都督了,说不定你这趟回去复完旨,老子这个扬州都督前面的“代”字就可以拿掉了。
事实正如刘小川所料,前些日子,老太监便把此行所见所闻,俱实写了奏章,八百里快马,呈到御前。
吴知仁吴老太监是公认的最忠诚的人,他写的奏章,太后和小皇帝自然相信。得知刘小川拿假帐薄骗过柳党,已是大骇,都觉得刘小川智计百出,忠心耿耿。
天降谷雨一事,刘小川装神弄鬼,并非本意,乃是愚民谣传,还把功劳安在了皇帝身上,不可谓不忠。
一件件事情看罢,再联想之前,若非刘小川剿灭魏贼马有方,收束流民,说不定现在已经是三十万灾民围困江都的局面。
刘小川在太后和皇帝的心中,渐渐形成了“忠君体国,远见卓识”的印象,刘小川这个扬州都督,早就没有了“代”字。
太后和皇帝把奏章烧掉,当即令老太监回京复旨,都想从老太监那里亲耳听听刘小川这个人,如果能亲眼见到刘小川,那就更好啦。不过为了梁朝江山计,要是扬州城里需要有这么一位忠君爱国、机敏干练的人才坐镇,老太监大可先行回朝。
老太监知道,在太后和皇帝的心中,刘小川的地位已经节节高升。
如今朝廷奸臣当道,江山残破不堪,老太监同太后、皇帝一样,极为渴望能有刘小川这样的人才。
一旦刘小川所说的先帝托梦、赐下祥瑞,并非子虚乌有,那么刘小川便会成为皇帝心中的第一人——连先帝都对他青眼有加,大梁若想强盛,怎么会缺得了他?
老太监心中很为朝廷高兴,为皇帝高兴,看了刘小川两眼,不知为何,心底总是有点不安,总觉得这位扬州总督,跟这个时代的人不一样,至于哪里不一样,老太监真的说不出来。
他像对待后生子侄一样,拍着刘小川的背,道:“老朽这一次回京,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都督你啊。都督年轻有为,这次能渡过难关,都督功高至伟,朝廷封赏,旬日便到。不过都督为人,太过宅心仁厚,长此以往,容易吃亏呐。”
刘小川心道:“你自己心黑脸厚,也想把本小爷拉下水?老子偏偏出淤泥而不染。”
姑且不论老太监总结的人生经验对不对,他也知道老太监是为他好,以后生晚辈的姿态,拱手道:“小子受教了。”
老太监呵呵一笑,道:“你嘴里这么说,心里恐怕不以为然呐。”
拍了拍手,不如哪里冒出一个眼生的侍卫,奉上两个箱子。
老太监把箱子打开,只见两个箱子里面满满地装着血淋淋的人头。
刘小川吓得跳起,道:“老公公,这是……”
“这是那几个人的脑袋。”老太监负着手,瘦小的身躯一动不动,僵硬得有如他的心肠。
刘小川有点为这些人感到可怜,不就是当初不想参与粮种借贷的几个地主老财吗,老太监真是心狠手辣,这种手段,我可学不来,我还是继续宅心仁厚下去吧。
又想到,老太监净拉屎不擦屁股,大家又要以为是我下的命令了!
娘的,认识老太监以来福没享多少,尽给他背黑锅!
老太监转过身来,换了一张慈祥的面孔,道:“老朽的功夫,都给你学去了,虽然学得支离破碎,但还算可以看得下去。资质虽然愚钝了点,但胜在记忆惊人,肯下功夫,所谓天道酬勤,你不要懈怠了。”
走之前还不忘损我两句!
刘小川懒洋洋地拱手,拖长声音回道:“是,谨尊公公教诲。”
老太监道:“无论是朴实如‘开山掌’,还是精巧如‘控鹤拿云’,无不须浑厚的内力支撑。你太晚学武,根骨又差,虽然经过开骨伐髓,但内功修为,一朝一息不能练成啊。”
刘小川这些日子来,苦练“龟息功”、“妙音生莲”、“玄意决”等上佳心法,自然知道内功修行的艰难晦涩,心里道:“你说这些有什么问,难不成还要传老子毕生功力吗?”
老太监道:“还是老朽助你一臂之力吧。”
刘小川大吃一惊,老太监忽地点了他两处穴位,一手抵他膻中气海,逆运真气,一手抚他腹下丹田,念念有词。
刘小川只觉一股浑厚无比的气息从老太监手上传来,直入自己膻中气海,丹田里生起一团烈焰,遍行周身诸穴,转了两个周天,百骸通气,口舌生津,禁不住大啸一声。
老太监收回手掌,吐气归元,脸色又灰败了几分。
刘小川指天道:“我要有半句假话,就断子绝孙。”
老太监老脸一黑,刘小川忙道:“不对,就……就一辈子拉不出屎来。”
老太监再是严肃,也忍俊不禁,道:“老朽是真的没想到,先帝如何竟给你这无赖小子托梦?”
刘小川道:“也许是看在我忠心耿耿,又奋斗在赈灾前线的份上吧。”
他自吹自擂,老太监却深以为然,回想刘小川所做所为,确实当得起“忠心耿耿”四个字,道:“既然如此,你就留在扬州城里,指导灾民耕种神仙果。老朽就回京城复命,顺便把这天大的祥瑞报给陛下,让陛下好好地开心一番。”
刘小川心里得意,目的达成,老太监总算要滚回京城了。脸上自然不能表露出来,踌躇道:“不好吧,吴老公公,既然是陛下的旨意,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好违抗?”
老太监知道这小子是得了便宜又卖乖,只得道:“陛下也曾吩咐老朽,便宜行事,你就不必回京覆旨了。”
刘小川心想,所谓的便宜行事,就是叫你个死太监看我对皇帝忠不忠心,可不可靠。
如果本小爷野心昭昭,你就祭出“金御令”把老子当场砍死;如果本小爷才干出众,可惜依附柳党,你就要拉小爷回京复旨,再顺便拉拢引诱;现在小爷奉公守法,又忠于陛下,还得到先帝垂青,成了扬州城不可或缺的人物,那当然可以先留着当个临时的扬州都督了,说不定你这趟回去复完旨,老子这个扬州都督前面的“代”字就可以拿掉了。
事实正如刘小川所料,前些日子,老太监便把此行所见所闻,俱实写了奏章,八百里快马,呈到御前。
吴知仁吴老太监是公认的最忠诚的人,他写的奏章,太后和小皇帝自然相信。得知刘小川拿假帐薄骗过柳党,已是大骇,都觉得刘小川智计百出,忠心耿耿。
天降谷雨一事,刘小川装神弄鬼,并非本意,乃是愚民谣传,还把功劳安在了皇帝身上,不可谓不忠。
一件件事情看罢,再联想之前,若非刘小川剿灭魏贼马有方,收束流民,说不定现在已经是三十万灾民围困江都的局面。
刘小川在太后和皇帝的心中,渐渐形成了“忠君体国,远见卓识”的印象,刘小川这个扬州都督,早就没有了“代”字。
太后和皇帝把奏章烧掉,当即令老太监回京复旨,都想从老太监那里亲耳听听刘小川这个人,如果能亲眼见到刘小川,那就更好啦。不过为了梁朝江山计,要是扬州城里需要有这么一位忠君爱国、机敏干练的人才坐镇,老太监大可先行回朝。
老太监知道,在太后和皇帝的心中,刘小川的地位已经节节高升。
如今朝廷奸臣当道,江山残破不堪,老太监同太后、皇帝一样,极为渴望能有刘小川这样的人才。
一旦刘小川所说的先帝托梦、赐下祥瑞,并非子虚乌有,那么刘小川便会成为皇帝心中的第一人——连先帝都对他青眼有加,大梁若想强盛,怎么会缺得了他?
老太监心中很为朝廷高兴,为皇帝高兴,看了刘小川两眼,不知为何,心底总是有点不安,总觉得这位扬州总督,跟这个时代的人不一样,至于哪里不一样,老太监真的说不出来。
他像对待后生子侄一样,拍着刘小川的背,道:“老朽这一次回京,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都督你啊。都督年轻有为,这次能渡过难关,都督功高至伟,朝廷封赏,旬日便到。不过都督为人,太过宅心仁厚,长此以往,容易吃亏呐。”
刘小川心道:“你自己心黑脸厚,也想把本小爷拉下水?老子偏偏出淤泥而不染。”
姑且不论老太监总结的人生经验对不对,他也知道老太监是为他好,以后生晚辈的姿态,拱手道:“小子受教了。”
老太监呵呵一笑,道:“你嘴里这么说,心里恐怕不以为然呐。”
拍了拍手,不如哪里冒出一个眼生的侍卫,奉上两个箱子。
老太监把箱子打开,只见两个箱子里面满满地装着血淋淋的人头。
刘小川吓得跳起,道:“老公公,这是……”
“这是那几个人的脑袋。”老太监负着手,瘦小的身躯一动不动,僵硬得有如他的心肠。
刘小川有点为这些人感到可怜,不就是当初不想参与粮种借贷的几个地主老财吗,老太监真是心狠手辣,这种手段,我可学不来,我还是继续宅心仁厚下去吧。
又想到,老太监净拉屎不擦屁股,大家又要以为是我下的命令了!
娘的,认识老太监以来福没享多少,尽给他背黑锅!
老太监转过身来,换了一张慈祥的面孔,道:“老朽的功夫,都给你学去了,虽然学得支离破碎,但还算可以看得下去。资质虽然愚钝了点,但胜在记忆惊人,肯下功夫,所谓天道酬勤,你不要懈怠了。”
走之前还不忘损我两句!
刘小川懒洋洋地拱手,拖长声音回道:“是,谨尊公公教诲。”
老太监道:“无论是朴实如‘开山掌’,还是精巧如‘控鹤拿云’,无不须浑厚的内力支撑。你太晚学武,根骨又差,虽然经过开骨伐髓,但内功修为,一朝一息不能练成啊。”
刘小川这些日子来,苦练“龟息功”、“妙音生莲”、“玄意决”等上佳心法,自然知道内功修行的艰难晦涩,心里道:“你说这些有什么问,难不成还要传老子毕生功力吗?”
老太监道:“还是老朽助你一臂之力吧。”
刘小川大吃一惊,老太监忽地点了他两处穴位,一手抵他膻中气海,逆运真气,一手抚他腹下丹田,念念有词。
刘小川只觉一股浑厚无比的气息从老太监手上传来,直入自己膻中气海,丹田里生起一团烈焰,遍行周身诸穴,转了两个周天,百骸通气,口舌生津,禁不住大啸一声。
老太监收回手掌,吐气归元,脸色又灰败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