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回抗战
字体: 16 + -

第一章 转移

    战场很快就打扫干净了,为了避免日军的报复,115师各部队需要尽快转移。

    隋亮虽然继承了八路军战士隋亮的记忆,但是记忆并不代表能力。

    因为于熊的牺牲,五班的战士变得都很安静,没有人想到第一次战斗,就会有同班的战友牺牲。

    上战场前,每个人都会有死的觉悟,但是当战斗结束,看到牺牲的人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战友的时候,军人的心情往往会很复杂。他们宁愿牺牲的那个人是自己,也不希望自己的战友牺牲。

    根据红党高层的指示,115师需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此115师分成了三部分,343旅、344旅、独立团各有各的任务。其中隋亮所在的343旅要随师部转移到正太铁路阳泉至寿阳段两侧。从忻州跑到阳泉,大约两百公里,但是路上需要翻山越岭,不能走大路,这对隋亮来说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这一次行军又持续了一宿。隋亮从来没有跑过这么远的路,这一次行军算是要了隋亮的半条命了。走到后半宿,隋亮已经完全麻木了,两条腿跟灌了铅一样。如果不是胡大宝和王壮轮流拉着,隋亮早就倒地呼呼大睡了。

    二营的驻地在阳泉西南方的潘村。

    潘村住着两百多户村民,算是阳泉附近一个较大的村庄了。

    在隋亮的想象中,凡是八路军所到之处,老百姓应该都是夹道欢迎才对,可是现实却不是如此。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1937年11月建立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晋察冀边区的前身。现在的时间是1937年9月下旬,八路军还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

    潘村虽然是敌占区,但是还没有经历鬼子的扫荡和三光政策的祸害,村民对外界的消息了解的不多。

    二营的指导员从进入潘村后,就天天给潘村的村民们上政治课。

    隋亮穿越前,虽然过得一般,但是至少一日三餐,有荤有素,但是现在,一连几天,一天只有三餐稀饭,馒头咸菜都没有,隋亮第一次感觉到了当八路军的苦处。

    八路军的纪律严格是出了名的。

    隋亮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叠被子,出早操,然后是帮老乡挑水,之后吃早餐,上午训练,吃午饭,下午帮老乡做农活,之后是短暂的休息时间,吃晚饭,晚饭后上政治课,然后上床睡觉。

    天天都是如此。

    隋亮第一次觉得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其实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现在的大学生吃不了苦,的确是一件事实,隋亮不会不承认的。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明白什么叫吃苦。

    当八路军吃苦是全方位的,不仅吃苦,还有吃“苦”。

    八路军需要自给自足,需要做人民的子弟兵,需要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需要做到室内砍柴挑水种地挑粪,室外训练长跑潜伏战斗,两不误。

    说出来有些丢人,隋亮当了几天八路军,脑子里已经开过无数次小差了。为什么别人穿越都是自带系统大杀四方,无限子弹,直接把鬼子杀跑,动不动就能杀到东京,而轮到自己穿越了,就让自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不是在玩自己嘛!

    如果不是心中还有民族荣誉感,如果骨子里没有那份山西人的骄傲,隋亮可能早就当逃兵了。

    当然,八路军也不是那种严格到拉屎都要报告的程度。

    就说出早操吧,很多人觉得八路军的军姿应该是站的很正的,其实不现实,别说八路军了,就说白党指挥的所谓中央军,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拥有整齐划一的军姿。这不是靠想象就能解决的,一群庄稼汉,第一天参军,第二天就上战场,你能指望他们什么?活着都是一种奢侈!有空练习齐步走正步走,还不如跑两圈锻炼体能,或者练习拼刺刀,这样起码能够提升一点战场生存的几率。所以出早操只是个形式,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不会有人吹毛求疵的要求你纠正姿势,毕竟这不是三军仪仗队,而且这也不是在和平年代,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既来之,则安之。

    隋亮当了几天八路军后,第一天成为八路军的那份新鲜感早就消失了,隋亮现在只希望能够多参加几次战斗,多杀几个日本鬼子。

    对于自己不死的猜测,隋亮感觉自己的名字应该是被人从生死簿上划掉了,所以自己可以一直重生。不过隋亮任何证据。

    至于自己在平型关战役中死了八次的经历,隋亮做出了一个总结。因为日本鬼子的枪法比较准,隋亮每次都是脑袋中子弹,没受多大痛苦,死的很痛快,这让隋亮产生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死亡其实不可怕,自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反正死不了。直到后来有一次,隋亮吃够了不死的苦,才改变了这个想法,变得珍惜生命起来。

    二营在潘村一住就是十几天,直到日军第20师团全部和第109师团一部参与太原会战,其中第20师团负责进攻中央军防区的娘子关,第109师团的部队由横口车站出发,一路沿着正太铁路西进,目标直指太原。

    其中第20师团是日本的十七个常设师团之一,人数超过两万,由八个联队组成,战斗力不是那些普通师团可以相提并论的。

    第109师团是丙种师团,但是人数足有一万五千人,不过这一次109师团只派出了两个步兵联队。

    而343旅的防区正好在109师团的前进道路上,第二战区的闫长官不得不请求八路军帮忙阻挡109师团的进攻,能拖一天是一天。

    在这个全民抗战的时期,八路军自然是义不容辞。这个艰巨的任务自然是落到了343旅的头上。

    其实这个时候,343旅的情况也不是太好。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但是343旅的伤亡超过了50%,加上在晋东地区没有扎实的群众基础,部队兵员补充的很慢,比如隋亮所在的686团,只有一营是满编,不过一营有一半是新兵蛋子。二营和三营都只补充了一部分新兵,虽然建制完整,但是没有一个连是满编。

    343旅经过商议,决定派遣686团出击,去阻挡第109师团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