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补饷授田
翌日清晨,县府来上值的各官吏刚进了县市,穿过两塾,远远便瞧见壁墙之上张贴着一张硕大的文书。
其文道:
“窃闻县市日常用度,冬夏修缮,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事。
愚以为此乃人心玩偈已久,时时只顾身家,无视民瘼而致。命案、盗案,危害不过一人一家之害而止;若任官为吏者,不顾民生之休戚,在一县则害被一县,在一府则害被一府,岂止杀人及盗之比?
故此,谟今日特立此书,定下三规,以为告诫:一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宽役赋,安黎民。三曰彰法治,肃吏治。
望诸吏依此法度,自相敦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今日始,前错不问,后事严惩不贷!”
壁墙边围满了人,衙役、文吏阅罢此文,神态各异,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刘谟大清早得则领着一班精壮汉子拎着大铁锤,从后堂到前厅,署中墙壁悉令其挖孔百十,以通于街。
人问之,则曰:“出前官恶习俗气耳”。闻者皆异之。
到了前堂,刘谟将大家聚集在一处,命人将杜源送得两箱财宝搬来,对众人说道:“我昨日细细查阅了县府的账簿,发现了很多问题。花费不少,却大都没有用在正道上,用到刀刃儿上!就说一件,我发现大家的俸禄发放就有问题!有些老同僚,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最后却连份内应得的百十石俸禄都被克扣了!岂不令人寒心?”
说着,刘谟接过卫肃递来的一册竹简,示意身旁的魏志打开木箱,指着满箱的金银说道:“所以,今日我要把近几年来缺欠大家的饷钱一并补上!”
“经查,县府各级文吏、衙役,有俸禄缺欠者共有五十七人,具体人名、缺欠数目尽在此册之上,待会便由我按册发放,叫到名字者可上前来领。”
刘谟话音一落,县市内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众人瞬间便沸腾起来。
待到将饷钱领到手上,皆睁大了眼睛似是不敢相信,手中的饷银摸来摸去间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也是愈发灿烂,一帮几十岁的老学究此刻活脱地像是一个吃了蜜的三岁孩童。
望着欢呼雀跃的众人,刘谟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杜源本想阴自己一把,这下让他偷鸡不成倒蚀把米!若不是他送来两箱财宝,自己手里也没钱给缺俸的官吏补饷钱,真不知道杜源知道此事后会做何感想?
给他们补完饷钱,还剩下一些,刘谟便差卫肃带着剩下的钱还有自己的二十金积蓄去郡治平舆买些粮食来,然后送到陈乡。
说起来最近忙着杜蟠之事,已经好几日没去陈乡了,也不知道治水进展的如何。于是,下午刘谟便纵马往陈乡而去。
到了陈乡,见过了王海、陈到等人,又察看了治水现场。一切进展的都还算顺利,淤泥已经清理完毕,河床也已经空出来了,现在只需七八天时间便可将泛滥的洪水暂时引回旧河床,治水的第一阶段也就完成任务了。
只要完成这一步,便不会耽误秋季的播种。陈乡百姓十去九空,现在只有三百余人,望着荒废的上万亩良田,他不由得开始思索人力-谁来播种的问题?
陈乡原有两千多人,每人平均三十亩地,共有七万五千余亩可耕田,现在荒废的田地大概有六万多亩,单靠陈乡剩余的这三百人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现在刘谟回到县市后便到公廨叫起“铺长房”、“承发房”、“抄案房”各房的书吏皆到“架阁房”内,查阅汝阳各乡亭人口、田地资料。
今日早上刘谟刚把他们几年来没领到的俸禄给发了,所以现在这些底层文吏对刘谟颇有好感,工作热情也是十分高涨,刘谟一叫他们,二话没说就开始工作。
架阁房即是保存、整理公文档案的机构;“铺长房”是管理邮传、迎送过往官员的机构;而“承发房”则是汇总、分发所有出入衙门公文信件的机构;“抄案房”则负责记录、誊抄诉讼文书、审讯口供证词、批词判决,这四者都是县衙内常设的文吏机构。
和长官必须居住在衙门里一样,所有的书吏也必须居住在衙门之内,以防止书吏出入衙门交通当地的土豪劣绅,扰乱统治秩序。州县衙门中会划出专门的院落,有专门的“公廨”或“吏舍”供书吏居住。这种院落很小,位处衙门建筑群的一些夹院。公廨按照当地民居的一般式样建造,但地方局促,联排式的房屋,家家前门对后门。
待核查完书档,刘谟将他们每五人分做一组,派往各乡亭实地调查走访,查明汝阳田地资料的具体情况,明确汝阳有多少百姓因土地兼并、天灾亦或是人祸等原因失去了土地,现在是没地的。
凡是这样的人,只要他愿意搬到陈乡居住,认真耕作,皆按大汉律法,给他们重新授田,男丁授田四十,女丁授田二十。
最后经过五天的走访,整个汝阳县共有流民及无田者四百六十户,一千零三百八十七人,其中男丁九百五十七人,女丁四百三十人,共授田四万六千八百八十亩(46880亩),还剩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亩(13120亩)。
于是,刘谟又给陈乡的三百余人原住民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再授十亩,最后尚余一万亩田,刘谟将其收归官有,另作他用。
分田完毕,皆大欢喜。陈乡的百姓每人又得十亩地,就像是吃了定心丸,再没人动离乡逃荒之意。而那一千三百多被授了田的无田者及流民,不待刘谟招呼,他们自己便自觉扛着不知从哪里借来的锄头、铁鋁等工具来陈乡帮忙治水。
这一下,突然多了一千多卖力的工人,治水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了。一边等着洪水自然回流,另一边新河床的挖掘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看来这下能提前一个月完工了。
其文道:
“窃闻县市日常用度,冬夏修缮,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事。
愚以为此乃人心玩偈已久,时时只顾身家,无视民瘼而致。命案、盗案,危害不过一人一家之害而止;若任官为吏者,不顾民生之休戚,在一县则害被一县,在一府则害被一府,岂止杀人及盗之比?
故此,谟今日特立此书,定下三规,以为告诫:一曰省财用,实府藏。二曰宽役赋,安黎民。三曰彰法治,肃吏治。
望诸吏依此法度,自相敦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今日始,前错不问,后事严惩不贷!”
壁墙边围满了人,衙役、文吏阅罢此文,神态各异,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刘谟大清早得则领着一班精壮汉子拎着大铁锤,从后堂到前厅,署中墙壁悉令其挖孔百十,以通于街。
人问之,则曰:“出前官恶习俗气耳”。闻者皆异之。
到了前堂,刘谟将大家聚集在一处,命人将杜源送得两箱财宝搬来,对众人说道:“我昨日细细查阅了县府的账簿,发现了很多问题。花费不少,却大都没有用在正道上,用到刀刃儿上!就说一件,我发现大家的俸禄发放就有问题!有些老同僚,兢兢业业干了几十年,最后却连份内应得的百十石俸禄都被克扣了!岂不令人寒心?”
说着,刘谟接过卫肃递来的一册竹简,示意身旁的魏志打开木箱,指着满箱的金银说道:“所以,今日我要把近几年来缺欠大家的饷钱一并补上!”
“经查,县府各级文吏、衙役,有俸禄缺欠者共有五十七人,具体人名、缺欠数目尽在此册之上,待会便由我按册发放,叫到名字者可上前来领。”
刘谟话音一落,县市内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众人瞬间便沸腾起来。
待到将饷钱领到手上,皆睁大了眼睛似是不敢相信,手中的饷银摸来摸去间脸上洋溢着的笑容也是愈发灿烂,一帮几十岁的老学究此刻活脱地像是一个吃了蜜的三岁孩童。
望着欢呼雀跃的众人,刘谟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杜源本想阴自己一把,这下让他偷鸡不成倒蚀把米!若不是他送来两箱财宝,自己手里也没钱给缺俸的官吏补饷钱,真不知道杜源知道此事后会做何感想?
给他们补完饷钱,还剩下一些,刘谟便差卫肃带着剩下的钱还有自己的二十金积蓄去郡治平舆买些粮食来,然后送到陈乡。
说起来最近忙着杜蟠之事,已经好几日没去陈乡了,也不知道治水进展的如何。于是,下午刘谟便纵马往陈乡而去。
到了陈乡,见过了王海、陈到等人,又察看了治水现场。一切进展的都还算顺利,淤泥已经清理完毕,河床也已经空出来了,现在只需七八天时间便可将泛滥的洪水暂时引回旧河床,治水的第一阶段也就完成任务了。
只要完成这一步,便不会耽误秋季的播种。陈乡百姓十去九空,现在只有三百余人,望着荒废的上万亩良田,他不由得开始思索人力-谁来播种的问题?
陈乡原有两千多人,每人平均三十亩地,共有七万五千余亩可耕田,现在荒废的田地大概有六万多亩,单靠陈乡剩余的这三百人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现在刘谟回到县市后便到公廨叫起“铺长房”、“承发房”、“抄案房”各房的书吏皆到“架阁房”内,查阅汝阳各乡亭人口、田地资料。
今日早上刘谟刚把他们几年来没领到的俸禄给发了,所以现在这些底层文吏对刘谟颇有好感,工作热情也是十分高涨,刘谟一叫他们,二话没说就开始工作。
架阁房即是保存、整理公文档案的机构;“铺长房”是管理邮传、迎送过往官员的机构;而“承发房”则是汇总、分发所有出入衙门公文信件的机构;“抄案房”则负责记录、誊抄诉讼文书、审讯口供证词、批词判决,这四者都是县衙内常设的文吏机构。
和长官必须居住在衙门里一样,所有的书吏也必须居住在衙门之内,以防止书吏出入衙门交通当地的土豪劣绅,扰乱统治秩序。州县衙门中会划出专门的院落,有专门的“公廨”或“吏舍”供书吏居住。这种院落很小,位处衙门建筑群的一些夹院。公廨按照当地民居的一般式样建造,但地方局促,联排式的房屋,家家前门对后门。
待核查完书档,刘谟将他们每五人分做一组,派往各乡亭实地调查走访,查明汝阳田地资料的具体情况,明确汝阳有多少百姓因土地兼并、天灾亦或是人祸等原因失去了土地,现在是没地的。
凡是这样的人,只要他愿意搬到陈乡居住,认真耕作,皆按大汉律法,给他们重新授田,男丁授田四十,女丁授田二十。
最后经过五天的走访,整个汝阳县共有流民及无田者四百六十户,一千零三百八十七人,其中男丁九百五十七人,女丁四百三十人,共授田四万六千八百八十亩(46880亩),还剩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亩(13120亩)。
于是,刘谟又给陈乡的三百余人原住民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再授十亩,最后尚余一万亩田,刘谟将其收归官有,另作他用。
分田完毕,皆大欢喜。陈乡的百姓每人又得十亩地,就像是吃了定心丸,再没人动离乡逃荒之意。而那一千三百多被授了田的无田者及流民,不待刘谟招呼,他们自己便自觉扛着不知从哪里借来的锄头、铁鋁等工具来陈乡帮忙治水。
这一下,突然多了一千多卖力的工人,治水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了。一边等着洪水自然回流,另一边新河床的挖掘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看来这下能提前一个月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