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客家人
字体: 16 + -

第六十三章 家常里短人心散 往事回首道不堪

    说着徐耀就向前拉着徐吉的手,说着家常里短,一直问这问那的,徐吉也是报喜不报忧,捡着喜庆的事情逗老爷子开心。

    待进了正堂,奶奶跟几位大姆妈和婶娘皆是在场,徐吉对此印象也是记不真切,待得小伯伯一一介绍后,徐吉依次见礼。

    “听老二说,温州那边遇到了点小麻烦,不得不让你先分家自立家门,尚未成年就挑门立户的,也是苦了你了。”此时奶奶一脸慈祥的说着。

    此时小露陪在奶奶身边,对着徐吉赧然一笑,静静的听着众人说话。

    大伯伯二房徐李氏闻言说:“二叔当年就是有本事,十几年硬是把温州徐家的招牌立了起来,就是临安也偶有听闻呢。”

    此时只见徐李氏身着朴素,双手粗糙,少装饰。想来应是一个务实又勤劳之人。

    “前些年却是艰苦一些,后来日子也还过得去,劳烦大姆妈挂念了。”徐吉彬彬有礼的回道。

    “要我说,还是早分家的好,你看小侄子如今奏对得体,想是早早历练过的。对后辈有好处,不像自家息子徐安如今也是跟其同龄,却是远不如小侄子懂事。”此时三伯伯原配徐冯氏如是说。

    “分家!分家!你们就这么想让这个家散了不成!”此时奶奶闻言瞅了徐冯氏一眼呵斥道。

    “话不能这么说,二叔当年分出去的时候,若是我们也一起分出去的话,也不至于到如今这个地步。”三伯伯二房徐吴氏帮腔道。

    “你们以为撑起一个家有多容易?这些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都从自家产业留了多少私房钱。如今都翅膀硬了,觉得可以自立门户了是吗?只要我老婆子还有一口气,你们就别打着分家的主意!”奶奶此时环视一周,很不客气的看着徐冯氏和徐吴氏色厉内荏的说。

    “母亲切莫生气,弟妹也是为家里着急,家大业大,开销自是不小,如今生意萧条,有些心思也是为了这个家着想的。”此时徐姚氏见奶奶气得双手紧握,生怕有个好歹,赶紧劝慰道。

    “就是啊,我们出去单过,就不会伸手向家里要钱了。如今生意不如意,还不如就此分了各自经营,或许也能如二叔一般有一番作为呢。”大伯伯的三房徐马氏也是赞同分家说道。

    “男人还没发话,我们在这讨论有甚用处?”大伯伯的徐姚氏见都在你一句我一句的提分家,烦恼不已的说道。

    “这不是先商量商量,让母亲在用餐的时候提一提嘛!”徐吴氏如是说

    “不是不让你们分出去单过,先得看看你们男人是不是那块料,都老大不小了,除了老大还争气些,知道打理家族生意。老三整日跟京城里的狐朋狗友,花天酒地,如何撑得起家。分出去,最后也是让人笑话。”奶奶徐宿氏哀叹一声说。

    “当年要不是老二做事冲动,得罪了人,哪里用得着远走他乡,那是迫不得已。即使分出去了,这些年也没少给家里寄银两贴补家用。你们都大手大脚惯了,如何知道顶家过日子的辛苦。”奶奶有些怒其不争,又心疼徐谦的感慨道。

    “眼前这般也不是办法,要不我们也去温州投奔亲戚算了。”徐吴氏如是说。

    “投奔哪里的亲戚?!”奶奶闻言犹如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般,横眉冷对着徐吴氏反问道。

    “我早就听说了,公公有个弟弟在朝为官的,二叔在温州还不是拖了他们的照顾,否则哪里有今日。”徐吴氏虽然惧怕老太太,仍然硬着头皮嗫嚅道。

    此时整个大堂煞是安静,想来众人心里都是知道有这一层关系的,就是平日嘴上不说罢了,而今见徐吴氏捅破了这层窗户纸,都是竖着耳朵想听听奶奶怎么说。

    “求人不如求己,确实有这一层关系,本来他们就看不上我们的,你们又何必想着居人篱下,看人脸色的日子?高官厚禄自是让人眼红,伴随的也是麻烦不断,政敌打压报复的。如今日子虽然苦了点,却是自在些,老身要强了一辈子,却是不会老了再去做那摇尾乞怜,看人脸色又担惊受怕的日子。”奶奶似是回忆起了什么不堪往事,如今想来仍有些后怕的样子说道。

    “分家之事,以后休要再提。什么投奔亲戚的事情你们就断了这个念想吧。老身有些累了,你们都下去吧。孙儿难得回来一次,就陪着我说说话。”随后奶奶下了逐客令,众人散去,徐吉和小露陪着奶奶依然在大堂。

    “刚回来就让你看到这不堪的一幕,奶奶老了,以后可要多学学如何持家,人心散了家就散了。”此时奶奶很是痛爱的拉着小露的手如是说。

    “各位长辈都有自己的计较,奶奶不必介怀。莫要气坏了身子,小露会心疼的。”小露乖巧的说。

    “你来了也有些时日了,我观你品行,知书达理,温婉贤惠,我孙儿是修了几辈子的福气才能娶到你呢。”奶奶满脸皱纹,笑靥如花的说。

    “乖孙,你要记住。人活一口气,莫要坠了徐家的名声。成家的人了,切莫学你小伯伯那样,整日无所事事,要知道疼爱内人,如此可人却是整日跟你东奔西走的,你就不心疼,到此时都没对其说句体己话。”奶奶有些不满徐吉到现在都不跟小露说话。

    “奶奶说的哪里话,方才他只顾着陪长辈说话了,自然就没空理会我呢。”小露替徐吉解围道。

    “看看,多好的媳妇,日后可莫要怠慢冷落了人家。”奶奶瞅了瞅小露的肚子,颇有深意的看了徐吉一眼道。

    “奶奶,你说的哪里话,孙儿疼她还来不及呢,怎会怠慢了她。如今也是没办法,整日跟着我东奔西走的,却是苦了她了。”徐吉依言如是说道。

    “那就好,今日所说之事莫要外传,当年若不是分家及时,还不知我们徐家会是什么光景呢。以后你莫要跟那一支来往。”奶奶如是叮嘱道。

    “这是为何?都是一家之人,怎会到了如此地步?”徐吉有些不解的问。

    “说来话长,都是陈年往事不提也罢。做人首先要重亲情孝道,方能称之为人。那些没良心的都是骨子里带的,被其卖了还得帮着他们数钱,咱们家没人家那些心思,那就躲得远远的,少招些是非,安生过自己的日子便好。”奶奶如是嘱咐道。

    “奶奶如是说孙儿更加糊涂了,虽然孙儿并未与之有何来往,那一支在当地的名声都是不错的。为何您却如此说他们呢?”徐吉有些迷惑的问。

    “你道是说说我们徐家如今遭受多少刁难,还不都是他们招惹的,如今我们这一支过得什么日子,他们可曾管过我们?你可知道当年你父亲差点被人拿了去,活生生打死。他们都是不管不问,甚是冷血。”奶奶咬牙切齿的说。

    “这又是为何?”徐吉追问,小露亦是好奇的侧耳倾听。

    “就是为了那什么读书人的气节,不与我们来往,断绝一切关系,好生气人,虽然你爷爷是庶出,丫鬟生的就不是一家人了?自小受尽白眼,遭尽嘲讽。当时你爷爷可是为徐家操持生意的,即使病了也是坚持着做下去,还不是为了养活他们。”奶奶有些心痛的说着往事。

    “他们都只知道读书,十指不沾阳春水,家里一应开销都有你爷爷的汗水在里面。他们却是不领情,以为应该如此。最后他们高中了,更是对你爷爷没好脸色,迫不得已你爷爷才分家自立的。”奶奶继续说道。

    “当年我们几乎就是净身出户,除了一套一进的房子,些许家用银钱别无长物,后来的家业也是你爷爷一点点置办,方才有了如今的临安徐家。眼看着日子越来越好,谁知道他们竟然在朝堂上惹了惹不起的大人物,他们立身正,没有把柄,人家就把气撒在我们身上,起先还没有太刁难,后来随着那人加官进爵,手底下的人为了投其所好,今日张三来刁难一番,明日李四来为难一二,整个家就没再有安生日子。若不是你爷爷早年在家时,经历过许多类似的事情,换个硬气点的早就被活活气死了。”奶奶感叹一声,热泪都在眼眶打转了。

    “那徐家却是不闻不问,你爷爷前去询问,却糟了一顿冷嘲热讽。你说说世上怎会有如此狼心狗肺之人?”奶奶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

    “家常里短,自有难处,或许若是他们偏帮我们,一时或许会让我们好过,最后可能会让更厉害的前来刁难,那我们岂不是更加被动?”小露想了想如是猜测道。

    “傻孩子,就属你心善,什么都替别人想,这样会委屈了自己的。”奶奶疼爱的对小露说。

    随后奶奶又开始数落徐家的那些不堪往事,说道痛心处就开始抹眼泪,小露连忙递上丝帕。徐吉见也没什么可再追问的就告辞领着小露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