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客家人
字体: 16 + -

第五十三章 肝胆如铁军魂生 壮志未酬身先死

    “我儿,那里是真正的无主之地,我打点查过大宋的版图。其一直都未曾划入版图内。我们徐家将是那里的主人。”徐谦眼冒金光,有些激动的对徐吉说。

    “父亲大人,自古有句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此事虽有夸大之嫌,但凡我大宋儿郎居住之地,谁敢说不是宋人之土呢?”徐吉从父亲的眼中看到了占有的欲望,婉言提醒道。

    “虽现在没有划入大宋的版图,但我们是宋人,我们到了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国土,从此万年不变!”生怕父亲因为缺失了律法的约束,让其心生杂念,徐吉言之凿凿的继续说。

    “当时在温州港口的时候,我儿不是说那里将是我们的基地吗?若是让朝廷的人参与,哪里还有我们徐家说话的份?”徐谦有些不甘的问。

    “我们只是去居住,朝廷怎会有功夫理会我等。父亲多虑了,只要我们小心些,不引起官府的注意,自是想住多久就多久。那里只是精神上没有约束,却是需要有宗族家法约束众人,以防有作奸犯科之事。”徐吉还是有些担忧的,像徐谦这样的商贾,自是心思繁多。这才多久,就开始有了别样的心思。

    随后父子二人说了会话,徐吉因军营有事就告辞离去。

    来到军中,徐吉所属的一都众人,整齐的伫立在演武场上。随着一声号令,脚步声整齐如一,铠甲碰击声若雷鸣。

    前来检阅的李宝、辛弃疾等人,看得目瞪口呆,直呼士气可用,收复中原有望。

    军魂聚,雄狮出。百人进退整齐有序,宛如一人,使之若臂。其他军士既羡慕又嫉妒的看着徐吉这一都的人。

    今日整个演武场,本是知军等上官检阅众将士的。用以敦促部下,勤加操练,报效朝廷。如今却成了徐吉一都军士的舞台。其他军士顿时黯然失色。

    虽然只有百人,却又千军万马的气势。只有徐吉知道这些人的身上已然有了军魂。

    这是一种信仰,钢铁般的意志,能凝聚众人肝胆,号令一出,便会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的意志。

    更是有心急的上官,想着把这一都全部收归自家麾下,待得打听到这一都是徐吉代知军大人掌管的人马,方才打消了念头,一双双眼睛都在不住的打量着场上的徐吉,不知心里在想着什么。

    新军的操练成果,让李宝、辛弃疾非常满意。尤其是李宝原本对此事并未报多大的期望,谁知徐吉竟硬生生的将一群新兵操练到如此地步,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辛弃疾原本还在为自己善操练新军,有些自傲。如今见了徐吉操练的军士,心里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了。

    刘宝此时想起了离世不久的魏胜,若是其手下有一支如此的雄狮,收复北方中原诸地,指日可待。而如今却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着实让人遗憾。

    事后,徐吉被李宝招到军帐中,辛弃疾等一众上官皆在,有些热切的看着徐吉,让后者浑身别扭。

    “此练兵之法煞是有效,操练有成即是敢战雄兵。本官命你新训五都步军,人员任由你在军营中挑选,所训军士仍属原职,你仅有操练职权。”李宝命令道。

    “属下领命!”徐吉应道。

    “大人何不让其担任一营教头?”辛弃疾疑惑道。

    “资历尚浅,仍需历练勘磨一番,升迁过快,对其有害无益。”李宝如是说。

    “却是如此,此子年幼,出身低贱。眼界、格局有限,却是稼轩心急了。”辛弃疾恍然道。

    “你行事虽显小气,身份、年纪使然。磨炼一番,亦可堪大用。切莫让本官失望才是。”李宝对徐吉说道。

    “多谢大人栽培!”徐吉状若诚恳的答谢道。

    “属下能力有限,对于挑选人员之事,还望诸位上官帮衬一二。”徐吉对一众军头、营头说道。

    “自该如此。”众人应道。

    “属下有个不情之请,还望诸位大人应允。”徐吉趁机说道。

    “所为何事,你且道来。”李宝说道。

    “当时与属下一起来此的温州同乡,属下想全部调遣到新军中加以操练,一为尽同乡之谊,二来温州之人较之诸多军士更坚强,更能吃苦,有韧性,亦能协助属下操练。”徐吉如是说。

    “如你所愿,诸军自会将其调出协助你。”李宝不置可否的说。

    “若是早些操练出如此雄狮,魏胜也不会有此下场了。”李宝有些感慨的说。

    “前车之鉴,属下定引以为戒。然逝者已矣,还望大人切勿伤怀。”徐吉抱拳婉言道。

    “本官何来要你劝慰!”李宝没好气的说。

    “本官见到如此强兵,惋惜大宋失此良将罢了!你且下去准本吧。”李宝轻叹一声吩咐道。

    在徐吉离开军帐时,里面却是炸锅了。都在抢着多要些新军操练的名额。徐吉已然想到,方才有些成就的百人,定会被拆得七零八乱。

    徐吉自是知晓,他们就像新鲜的血液,混入整个军中,定会将风气带起来。

    “怎么还不离去,可是惋惜那些新训练的军士?”辛弃疾随后出得营帐,见徐吉未曾离去,于是问道。

    “并非如此,新军做何处置,乃是上官决定,我又有何不满的。”徐吉如是回道。

    “方才在营帐内,本官刻意打压你,你可知为何?”辛弃疾问道。

    “在下不知!”徐吉如实回道。

    “本来如你之才,以此之功,升任营头也不为过。军中关系错综复杂,你上位就势必会有人因此降职,如今你在军中立足不稳,贸然上位,有害无益。”辛弃疾如是说。

    “这就是李大人所说的,在下仍需堪磨历练的原因?”徐吉如是问道。

    “自是如此。”辛弃疾微微一笑,见徐吉有些明白,肯定了其猜测说道。

    “主和派也不希望看到如你这般之人崛起,知军大人是雪藏你,寻得机遇日后大用。”辛弃疾提点道:“他怕你步了魏胜后尘,为人利用、陷害,你现在可明白其苦心?”

    “在下明白!”徐吉如是道。

    “你且去吧,安心操练新军。听说你将要成亲?到时本官可要去讨几杯喜酒来吃。”辛弃疾貌似心情不错,还跟徐吉如此打趣。

    “到时在下定会与大人开怀畅饮。”徐吉拱拱手与之道别。

    此时已是六月中旬,看着演武场上分为五都的军士。其中有许多都是从温州一起走来的同乡。

    有的已是队头,有的仍是白身杂军。徐吉让之前候升等表现出众的头领各自带一队训练。

    时间就在这平淡又忙碌中度过,一众温州同乡在这语言差异较大的江阴,互相见面自是亲切。无形中就不自觉的抱团守望相助。

    徐吉自是喜闻乐见,军队终归是大宋的,与同乡交好,日后也能帮衬一二。

    明面上却是不会承认的,否则就有被人斥责结党营私的罪名。一切都在有条不稳的进行着,徐吉的变现也只是更为亲近同乡一些,并未全部将其安置道头领等要职。

    几日后李宝命徐吉带着新训的百人随其前往江阴码头,说是今日巡边船队回港。

    此次就是迎接他们回归,勉励一众军士的。徐吉暗想:此前为何把徐吉等人留在归藏岛,应该会给个说法吧。

    徐吉带着百人长行,跟随李宝的马车招摇过市。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的军士,令一众百姓看得啧啧称奇。

    徐吉也明白,李宝此举也是在暗示一些人,徐吉今时不同往日,让某些人忌讳罢了。

    虽然能保得徐吉短时间的平安无事,从此徐吉也就打上李宝派系的标签,也就成了主战派了。

    凡是有得必有失,过了眼前之事再做打算也不迟。徐吉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一众行至港口,船队未到。李宝的亲兵就没了队形,三三两两的凑在一起,躲在阴凉处。

    唯有徐吉的一都军士,依然纹丝不动的站在太阳底下。六月的天气,也不算厉害,待时间久了,最多中暑。

    候升的衣襟都已经湿透,此人特别怕热,汗水也多,依然跟众军士挺立骄阳之下,一动不动。

    此时的气氛有些诡异,其他都军一边呵斥着自己的部下列队,一边拿着徐吉部下比较。即使怎么训斥都没徐吉一都人有精气神。

    李宝喊来徐吉询问:“看他们列队,怎么做都有东施效颦之嫌,此间区别何在?”

    “回大人的话,军魂不是靠着鞭打呵斥就能瞬间形成的。这是一种意志,坚如钢铁,利如宝剑,需日日锤炼方能形成。”徐吉如是说。

    “如何锤炼?”李宝瞬间来了兴致,急切的追问道。

    “严军纪,详至坐卧行走,衣食住行。多操练,以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知使命,以奋发图强,激其血性。如此操练半年方成铮铮铁骨的敢战雄师。”徐吉将自己的一些经验体会大体的说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