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族战皇
字体: 16 + -

第86章 七进七出

    汲黯离开了,而且汉武帝也是摇着头表示不可理解。

    满朝208位文物朝官,偏偏我不选前面先帝的几个老臣,确是选一个倭瓜长相的汲黯。

    倭瓜?就是长相奇形怪状,没有固定形态的一种褐皮甜瓜。

    味道很好,但是长相难看。一般在湖北地区沼泽湖边田野生长。

    一种野地植物。蜜瓜的祖宗。嘿嘿~!

    其实汉武帝还不清楚,他的很多关键的举措,使得他名垂青史的一些伟业,其实都是来自贤臣们的一种建议,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个对汉武帝时期有重大作用的一位,就是他汲黯。

    人看其才,不取其貌,何况这不是选超女,要那么好看颜值?

    汲黯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

    之前为了保护刚登基的汉武帝的政权,曾经主张与匈奴和亲。

    后犯小罪免官,居田园数年,......在我举荐后,有功业才被汉武帝召拜淮阳太守,最终卒于任上。

    说到汲黯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汲黯的先祖,代代都在朝中荣任卿、大夫之职。

    靠父亲的保举,汉景帝时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因、为官清廉刚正,被小人忌惮是好事,但是往往贤臣一旦有点疏漏,就会在任上丢命丢官......毕竟小人们反咬时带着剧毒的。

    汉景帝死后,太子刘彻继位,任命他做谒者之官。

    当初东越的闽越人和瓯越人发生攻战,汉武帝派汲黯前往视察。他未到达东越,行至吴县便折返而归,禀报说:“东越人相攻,是当地民俗本来就如此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的使臣去过问。”

    后来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汉武帝又派汲黯去视察。他回来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

    从这些细节来看,汲黯确是系有才华,而且为人清廉,爱民如子。其实敢假传圣意的臣,系非死不可的。

    汉武帝认为汲黯贤良,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其实皇帝不是不爱才,毕竟满朝官员不得乱来,一群小人看着不处罚他的过失,也会闹腾以此为借口......

    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汉武帝闻讯,召汲黯朝任中大夫。由于屡次向汉武帝直言谏诤,他仍不得久留朝中,被外放当了东海郡太守。

    有人说自古贤人多磨难,就是在这体现,其实做小人很容易,拿着自己的俸禄,没心没肺的不出头当那个出头鸟,这样的人,这样的官谁都可以当到退休。

    可是汲黯这样的好官,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毕竟他的才华挽救和奉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的官道......

    这也是上下五千年,做恶人,能瞬息秒变,但是做好人系一身磨难坎坷,就看孰能坚持到底了......。

    这就看岳飞,杨家将是怎么死的就可以。

    汲黯崇仰道家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少事,把事情都交托自己挑选出的得力的郡丞和书史去办。

    他治理郡务,不过是督查下属按大原则行事罢了,并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经常躺在卧室内休息不出门。一年多的时间,东海郡便十分清明太平,人们都很称赞他。

    这件事汉武帝得知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比照九卿的待遇。他为政力求无为而治,弘其大要而不拘守法令条文。

    此外最大的做人特色系他不畏权贵。

    汲黯与人相处亦很傲慢,不讲究礼数,当面顶撞人,容不得别人的过错。与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亲近友善;与自己合不来的,就不耐烦相见,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所以很多人说他愤青,其实这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还不是他的特色。每群人都是一样,所以我们没资格把这也作为攻击点。

    但是汲黯好学,又好仗义行侠,注重志气节操。

    之前汉武帝让他在外,不在朝为官也是保护他的意思。

    他平日居家,品行美好纯正。入朝,喜欢直言劝谏,屡次触犯汉武帝的面子,时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为人。

    他与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交好。他们也因为多次直谏而不得久居其官位。

    其实很多小人都对这种二逼嗤之以鼻,要是只是为自己,估计汲黯的官可以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即使在汲黯任主爵都尉,而事实已经位列九卿的时候,几次上朝议政时把汉武帝当面顶撞,汉武帝当时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

    汉武帝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

    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屈从取容,阿谀奉迎,将君主陷于违背正道的窘境吗?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损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办!”

    所以对一位贤臣的重用,可以秉正朝纲,弘扬正气。

    对那些投机取巧的小人有震慑的作用。

    所以,不是有才学的人都是人才,小人亦是有才华的,不过它们仅仅为自己利益,谋取最大好处。它们无处不在。

    在汲黯离开后,汉武帝问:“此人我如何任用?”

    其实汉武帝之前赶他离开之前,他汲黯的官就很大了。

    之前他被贬官,也不是为了自己侵吞银两,而是为了百姓。

    这样的官,不受民众爱戴的话,这天底下就真没有谁再走汲黯的道路了。汲黯很二逼,难道世人都二逼么?

    所以好官难当,难就难在是否肯在关键的时候拯救苍生,牺牲自己。

    如果他在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不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可以想到,几万人就这样饿死了。

    岂不是一场大的灾难?因为救了几万人的官,不仅仅没有得到锦旗,还被弄得下岗,所以,这汲黯确实堪称二逼。

    而且“愤青”也是当仁不让的。

    汉武帝的丰碑,其实系汲黯这样的一群好官给塑造的。

    毕竟坐在未央宫里,对外界洪水滔天也不见,哀鸿遍野亦不闻的后宫里,皇帝其实是视听蔽塞的一位残疾人。

    加上小人忽悠,他必然亡国。

    “我觉得有功劳就得奖励,有过错已经处罚了,汲黯应该官复原职然后晋级升迁。”

    我就是这样回答汉武帝的。

    汲黯于是做的官比被贬之前还大一级。

    官拜太行令大鸿胪,列为三品大员在我身侧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