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之回到三国当马超
字体: 16 + -

第十六章 可怕的“蝴蝶效应”

    马超继续埋头苦干,发展汉中城军事,不断招安张鲁军俘虏,一旦有愿意投靠的,就可以分散补充到各骑兵大队进行训练,训练合格的就可以留下,训练不合格的就淘汰到后勤及其它闲杂兵种。

    闲下来的时候,他开始思考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了解今后最大的对手:曹操、刘备、孙策他们的动态,尤其是刘备的动态,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现代人对刘备最是崇拜,最为称道。刘备的仁义、德操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三国爱好者!马超自然也不例外,自然也对刘备的发展态势最为关注。作为穿越者,马超最大的优势就是料敌于先机,他提前就知道曹操后面会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刘备后面会夺取荆州、益州统一西南;孙策再过几年就会被刺杀,之后其弟孙权接任,然后统一江东。既然提前知道这些,当然要把这些优势利用起来,在合适的时机制定合适的战略,自然会事半功倍!

    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之前袁术称帝的时候,虽然马超觉得有一丝丝不对劲,但马超当时正忙于汉中战略,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自己记错了,现在一回想,才发现原来是袁术称帝的时间不对!作为一个资深的三国迷,马超对《三国志》,《三国演义》等类似的正史野史都有涉猎,据马超了解到的,历史上袁术称帝是在公元197年,虽然公元195年袁术也试图称帝,但被其主簿阎象以“主公之功德尚不足以称帝”的理由劝住了,过了近两年,河内人张鮍为他卜卦,说他有做皇帝的命,袁术才以此为理由,于建安二年(即公元197年)在寿春称帝。而现在才公元195年,袁术已经称帝成功,也就是说主簿阎象没有劝住袁术,这和马超了解到的历史并不相同。

    还有刘备,历史上195年时候,刘备已经是徐州牧了,而根据马超刚刚查阅到的情报,刘备现在依然屯兵于小沛,并没有拿下徐州;诸如此类,马超了解到很多事件都与历史上不同了。

    经过仔细查阅各种情报,并与马超了解的历史进行比对,马超发现,自从公元194年马超穿越之后,很多历史事件都或多或少发生了改变。194年以前的事件,基本和历史一样,马超没发现什么不同,可自从公元194年马超穿越以后,很多历史事件就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西凉和汉中的变化,汉中城现在已经在西凉军治下了,而历史上的汉中城由张鲁统治了好几十年,直到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张鲁才投降的曹操。可现在张鲁已经被二弟马休射死了!

    也就是说马超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轨迹和进程,很多历史上的事件不一定会发生,更不一定会如期发生了!这难道就是后世著名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这下马超着急了,如果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不再如期发生,那穿越者的最大优势就没有了...

    马超赶紧继续分析刘备的情报,历史上的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命途多舛,屡经挫折,其中两个最大的成就分别是:桃园三结义收服关羽、张飞当小弟,从此刘备手下有了两员猛将,武力上不惧任何诸侯;第二是刘备谋夺徐州,成功地当上了徐州牧,从此继承了陶谦的势力,拥有了一批至关重要的班底,正是这股势力,帮助屡战屡败的刘备坚持到了诸葛亮出现,从而打下了蜀汉江山。

    刘备是否能当上徐州牧,虽然跟现在的马超没什么直接关系,但跟马超的以后战略却关联很大!如果刘备依然能当上徐州牧,只是时间晚了些,说明“蝴蝶效应”虽然存在,但影响不大,马超的出现目前只是影响了西北,并没有对中原产生很大的影响,马超的穿越者优势依然明显。

    但如果刘备一直当不上徐州牧,就说明历史已经因为马超的出现,彻底重演了,一切都将是随机事件,一切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件都将推倒重演,都不一定会再次发生了。如果“蝴蝶效应”的影响如此巨大,那马超穿越者的优势将被无限削弱!

    根据《三国演义》上的描写,此时的刘备已经接受了陶谦的“三让徐州”,已经继承了陶谦的势力;当然,作为“三国迷”的穿越者马超自然不会全部相信罗贯中同学,大家都知道,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小说,源于历史而高于历史,里面有很多情节并不是史实,是为了刻画里面的人物而虚构的。而《三国演义》以刘备的汉室江山为正统,里面的很多情节都是虚构出来加强表现蜀汉方面的人物。陶谦的“三让徐州”就是明显的例子,用来表现刘备的仁义风范,高尚的道德情操。

    根据马超之前在现代的了解,历史上的刘备三让徐州这件事既有史实,又有虚构。具体说,“让徐州”是史实,而“三让”则是虚构的。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陶)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谦死,竺率州人迎先主。”这说明,陶谦在临死时的确曾安顿徐州官员将徐州后事交给刘备,也就是“让”过徐州。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陶谦是在死的时候才“让”的,准确地说这也不是“让”,而是将徐州这个庞大的遗产交给刘备继承了,如此而已。再要说到“三让”,则完全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虚构的,历史上陶谦并不曾“让”过三次,只有一次而已;还有一情节史实与传说也不一样,就是陶谦“让”徐州时刘备并不在场,陶谦并不是直接“让”给刘备,而是陶谦指示下属糜竺将徐州大业交给刘备,而后由这些官员将刘备“迎”来徐州的。

    马超在现代看到这段史书的时候,还怀疑过这段史书是否是真实的,毕竟史书也是由人来书写的,虽然比一般的野史靠谱些,但依然有失真的可能,马超当时怀疑的最大疑点就是陶谦为什么要把徐州“让”给刘备,而不是让给他的心腹手下。毕竟陶谦和刘备的关系很一般,刘备在当时虽然被曹操评价为英雄,但战争中屡战屡败,还没有表现出来他的能力。如果说陶谦是为了能够安定徐州,才将徐州“让”给刘备的,但凭刘备真的能保住徐州吗?当时,曹操两次征讨徐州之所以无功而返,并不是他打了败仗,而是都因为他内部出了问题,一是粮草不足,二是后方有叛乱。而第二次战争的失败经验已经证明,即便有刘备也不能打败曹操。而且当第二次曹操连克五城,正要一鼓作气拿下徐州时,彼时的陶谦已经惶恐不堪,打算逃回丹阳了。只是后来曹操后方有变,突然撤兵,陶谦才最终没有逃走。所以如果将徐州托付给刘备,而一旦曹操平定吕布之乱,再次讨伐徐州时,只能还是失败。这点陶谦自己应当清楚。所以史书所写的那句遗言“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非常可疑。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传陶谦遗命的为什么会是糜竺?陶谦的心腹应该是曹豹、许耽等人,陶谦如果真想要把徐州牧让给刘备,应该让曹豹、许耽等人去传递信息。这些是“三国迷”马超在现代读三国时思考的历史遗留问题,谁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但现在马超有了机会,马超既然穿越到了这个时代,就将亲自见证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到时自然真相大白!

    于是,马超让弓骑兵大队兼斥候统领马休密切关注徐州动态,打探关于刘备、糜竺的一切情报;刘备是否能拿下徐州,不仅仅关系到马超穿越所带来的“蝴蝶效应”的作用大小,也关系到马超今后对全局的战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