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故事多
字体: 16 + -

第18章 血腥角度中,皇太极上位

    薪火相传,后金政权随着努尔哈赤的再见,面临了一次生死考验,分裂、混乱、各种力量交替,激流澎湃,暗流涌动。努尔哈赤老头子丰功伟绩说的太多了,他不是神仙,缺点是有的,最大的缺点和遗憾没有妥善安置自己身后事情,选定合法、有力的接班人。我们来看看究竟是鹿死谁手,花落谁家?皇太极公子哥是如何上位的呢?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1.28—1643.09.21),努尔哈赤第八子,从其画像看我只能用一个词修饰相貌平平,是个普通人,他呢身材肥胖,甚至略显呆滞,有几分像饱食终日、脑满肠肥的大财主,因为平常所以他要谦卑地活着,不敢张扬地处事。

    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出身高贵,是女真族最强大部落叶赫部首领杨吉努的小女儿。杨吉努混了大半辈子了,识人很多,最大的正确就是看中了努尔哈赤这个女婿,把小女儿许配给他,称这是天生的“佳偶”,并与努尔哈赤结盟。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成婚,时已三十岁,新娘只有十四岁。当时努尔哈赤有众多妻子和儿女,地位最高的是富察氏衮代,即莽古尔泰之母。作为后来的小媳妇,孟古采取了明智的选择,毕竟自己刚到,其他妃嫔经营多年,如果有所举动,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因此她采取静观其变,逆来顺受,沉默是金的做法,只知侍奉丈夫而不干预政事,更不争宠。就这样,孟古在后金汗宫中顽强的生活下来,地位稳步提高,得到努尔哈赤的宠爱,生下了儿子。因为善于走群众路线,群众一致拥护她,皇太极健康快乐的生长着,没有受到堕胎、谋害。当然努尔哈赤的后宫中没有听说皇子受到暗害死亡的,不像明朝、汉朝的皇帝、皇子动不动就被害死、掉包,甚至胎死腹中。

    皇太极从小就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皇太极本人生来面色赤红,眉清目秀,行动稳健,举止端庄。他聪明伶俐,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他很爱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惟有他识字;当然努尔哈赤也识字,喜欢看三国,所以这个儿子特别想自己。满族及先世女真人素以尚武著称,皇太极向他父亲学习本民族的传统风俗,从小就参加打猎,练得勇力过人,步射骑射,矢不虚发。当然小家伙最爱的事情就是跟随父亲、伯伯叔叔外出打猎,即事先进行调鹰蹴球,作好各种准备。如到时不让去,哭着也要请求前往。过去,无论老少,竟相奋进,皆以行兵出猎为大喜事。那时仆从很少,人人各自牧马披鞍,劈柴做饭,即使这样艰苦,也乐于跟着为主效力,国家之有今日兴隆正是这种努力奋斗的结果。皇太极很像他父亲,吃苦耐劳,体格健壮,他用的弓,矢长四尺余,不仅一般人不敢问津,就是一个壮士也很难拉开,而皇太极当年运用自如。

    当父兄长年累月忙于出征作战时,七岁的皇太极就开始主持家政了,不但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特别是有些事情不烦努尔哈赤操心指示,皇太极就能干得很出色,与自己想的一样,因而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更是爱如“心肝”。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秋季,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见她娘家母亲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通知这事情,纳林布禄没有同意,同年九月孟古哲哲因病去世,皇太极时年12岁。皇太极最大的硬伤就是他的母亲家族一直与努尔哈赤作对,特别是他的叔叔纳林布禄,这样皇太极因为缺乏外戚的支持,力量在诸皇子中还是薄弱的,生存环境也不好,只能谨小慎微的活着,与其他皇兄搞好关系,与多尔衮、多铎等小弟尽情玩耍,以期望大妃阿巴亥高看一眼,多在父亲面前美言几句,最少不要告自己黑状。皇太极在母亲死后,跟随父兄,迅速成长,很快变成一个能文能武的少年。

    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万历四十年(1612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在逐步完成统一女真各部的基础上,皇太极帮助他父亲努尔哈赤建立了新的后金国家。努尔哈赤一度想立长子褚英为储,但是褚英背着努尔哈赤做了很多违反其愿望的事,甚至逼迫皇太极、代善等也跟他一起行动。为了绊倒一个竞争对手,皇太极等向努尔哈赤揭发了褚英的阴谋,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将褚英幽禁,两年后又毅然处死了他。从此皇太极进一步得到了信赖。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整合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式完成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皇太极被任命为管正白旗的贝勒。

    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史称后金),称大汗,任命次子代善为大贝勒、侄子阿敏为二贝勒、五子莽古尔泰为三贝勒、八子皇太极为四贝勒简称四大贝勒。?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下定决心要对明朝发动进攻,但是具体怎样行动,却议而未决。皇太极献上一计。他提出先打抚顺,“抚顺是我出入之处,必先取之”。并建议利用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开马市的机会,派遣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入城为市,继之由他亲自带领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里应外合,两面夹攻。努尔哈赤欣然接受他的建议。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誓师征明,结果大获胜利。抚顺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战,对后金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皇太极的献计献策及亲临战阵,对后金的胜利有决定性的作用。

    抚顺兵败城陷的消息传到明都,“举朝震骇”,多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惊呼:“辽左覆军陨将,建州势焰益张,边事十分危急”。为了置后金于死地,明朝于天命四年(1619年)联合女真叶赫部及朝鲜王朝,发动了著名的萨尔浒大战。后金军进至萨尔浒(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东侧),与明军大战。继而北向迎击开原总兵马林一路明军,途中皇太极又打败了杜松军的后营游击龚念遂、李希泌。在西、北两路已胜,准备转战东路时,皇太极紧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之后,赶赴前线。明总兵官刘铤力战而死。另一路明军在李如柏率领下,未及交锋,狼狈逃回。萨尔浒之战是后金与明朝的第一次大决战,皇太极为赢得此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天命十年(1625年),皇太极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二十三日,努尔哈赤身感不适,带领卫兵三千前往清河温泉疗养。半个月后的八月初十日夜,受到毛文龙部下官兵至狗儿岭相威胁,于十一日晨,乘坐轻舟沿代子河转回都城。传话请阿巴亥前往。夫妻相遇于距离沈阳40里的叆鸡堡。当日,努尔哈赤因宁远之战失败抑郁而逝,享年68岁。

    努尔哈赤在关键时刻,除阿敏陪伴外,只请大妃前去,必有大事交代,说些什么,无人知晓。种种迹象表明努尔哈赤临终时,曾遗命由幼子多尔衮继承汗位,代善为摄政。首当其冲的是代善,何去何从,他现在在想,如果要是多尔衮一伙做了大汗,他们权势大,又有阿巴亥大妃撑着场面,名正言顺,对自己很不利,首先收拾的应该是代善我自己啊。第二,皇太极虽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权势最弱,最容易成为他们的傀儡,至少一时半刻自己的势力不会受到削弱。代善长子岳托、三子萨哈廉十分赞同父亲的看法。召开家庭会议后,家庭内部形成了一致意见,于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极继承了汗位。三贝勒莽古尔泰早年生活所需都是皇太极供养;在先攻击李朝后征辽东问题上,附和皇太极意见;阿敦事件中同样是皇太极的帮凶;同时,其弟德格类早就是皇太极争夺汗位的附和分子。自然,正蓝旗在代善稍加说服后,也站了过去。二贝勒阿敏是有条件的支持。

    皇太极与诸小贝勒私人关系极好,与代善之子岳托、萨哈廉,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德格类私交甚密,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样,经过短暂联络,皇太极在八旗中占了绝对优势。其二,在关键时刻,汗父将大妃调离京城,使两黄旗群龙无首,皇太极势力得以从容谋划。所谓汗父遗书等尽皆准备就绪。

    十一日晚间,阿巴亥怀着悲痛心情陪同灵柩归来,尚未得到喘息之机,第二天早晨代善等便向她宣布"遗言",指责她:"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假称:"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并逼迫说:"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阿巴亥只有37岁,丰姿绰约,正值盛年。基于对人生的留恋和对爱子的牵挂,她不愿殉死。代善、皇太极坚持必须遵从先帝遗命。阿巴亥被逼无奈随即在辰时(早晨7—9时)自尽。受代善等强大势力威胁,阿巴亥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只能哀痛地提出最低要求:将他的两个幼子多尔衮、多铎相托付,希望诸位贝勒"恩养之"。于是,当日辰时,自尽陪殉,享年37岁。

    由于身为长兄的代善的鼎力支持,所以众贝勒乃合词请上嗣位”,皇太极“辞再三,久之乃许”,被拥举为大汗。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焚香告天,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

    四贝勒皇太极在诸贝勒推荐下成为新的大汗,即清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