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征途
字体: 16 + -

第71章 因时就势

    尚国梁的耐心出奇的好,以至于手下人都看不惯了。

    方前茅悄悄的磨蹭磨蹭终于蹭到了尚国梁的身边,小声且焦急的催促道:

    “行了吧大哥,你对他们怎的如此客气?”

    尚国梁也很无奈,他原本就决定在房县以抚为主,这里将是他的第一个根据地,如能劝降对方总好过过多的杀戮,杀戮过多容易结成血仇,血仇一多尚营将很难立足。一个小势力在自己的立足地一开始就大杀大砍震慑居民,不是一个要做大事的势力应该做的事情。

    自己这一轮轮释放“善意”,对方怎么就不知道接受呢?他们到底在想什么呢?

    尚国梁继续稳坐在马上,对方前茅的疑问采取忽视的态度。

    就在城外尚营士卒们疑惑之中,城里的三个乡绅也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开城谈判,摸摸对方的底线。

    城门是没有了,最老的杨姓乡绅在两面巨型盾牌的保护下,硬着头皮走出了城门洞。

    尚国梁马上阻止了部下跃跃欲试的攻击欲望,几个零星出来的家伙用得着你们一起举枪瞄准吗?

    在吆喝声中,杨乡绅胆战心惊的走到尚国梁的面前,原本以为会受到申斥和不礼貌的对待,却没料到迎接他的是尚国梁满面春风的笑脸。

    “学生杨金宝,忝为白马洞寨寨主,城里人见大王天威自忖不能敌,特推举学生面见大王,望大王手下留情饶过这一城百姓。”

    好不容易结结巴巴把意思表明,杨金宝抬眼偷看尚国梁。

    尚国梁的脸蛋笑成了一朵花,跳下马来以一种丝毫不见怪的态度,自来熟的把大手拍向了杨金宝的肩膀。

    杨金宝被这沉重的魔爪按的一趔趄,就听耳边响起尚国梁爽快的笑声。

    “哈哈哈……你这老伯父怎的才出来?我等的花儿都谢了,既然出来了,那咱大家就是一家人,这天下哪有一家人为难一家人的道理?老伯父你说是不是?”

    哎呀!方前茅感觉到牙都快被尚国梁的话语酸倒了,伯父?还老伯父?大哥这个跪舔是怎么个回事?

    同样的,杨金宝听到此语,也呆愣愣的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伯父?这个山大王是在叫我伯父?见过如此卑微客气的山大王吗?没见过。

    一瞬间,杨金宝对尚国梁的观感大变,有转圜!不打不骂不粗鲁,这个山大王好亲切。

    杨金宝讷讷的回道:“是……是呀,学生不敢高攀与大王是一家人。”

    话一出口,杨金宝就恨不能打自己一个嘴巴,说不敢高攀难道不是说不想与这个山大王成为一家人?不想套交情了?既然不想套交情,自己出城干嘛来了?蠢!

    赶紧补救吧,杨金宝趁尚国梁还未说话之际又补充道:“学生是说大王英明神武宅心仁厚,学生自不敢冒称伯父之名,这个……”

    尚国梁知道自己的态度给对方心理造成了冲击,也就恢复了正常的亲切态度,再不喊杨金宝伯父,只是亲切的问道:“老先生可是来出降?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只要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什么都好说。”

    杨金宝慌忙拱手道:“不敢,只要大王放过学生和章子长、管史林等几位兄弟和乡勇,学生马上撤出城外回家去,不敢给大王添麻烦。”

    “这样啊?”尚国梁假装捏着自己的下巴沉思,这家伙刚才还口口声声为了全城百姓,一转眼就变成了让自己放过他们乡勇,遮羞布都不要了。

    在杨金宝渐渐变得患得患失趋于绝望的时刻,忽然展颜一笑说道:“我当什么条件呢,成!你和你那两位兄弟先留在城里几日,我有话对你们说,你手下的那些乡勇想要回乡,兄弟我绝对不拦阻。”

    听到尚国梁终于开了金口答应放乡勇走,杨金宝长吁了一口气。在一个有能力干掉自己的强者面前,得到罢干戈享太平的承诺,此行不虚。

    尚国梁的军队进城了。

    杨金宝等乡绅率领的乡勇按照尚国梁的命令回归本乡。

    尚营遵循了尚国梁对老乡绅杨金宝的许诺,对乡勇和城里百姓秋毫不犯,城里城外一派祥和,任谁也看不出来不久前这里还是剑拔弩张的战场。

    白马洞老乡绅杨金宝,东河中年乡绅章子长,九金地年轻乡绅管史林在尚国梁热情“邀请”下,不得不暂时留在房县,所幸这几人都在县城里开有店铺买卖,倒也有店铺伙计安排他们的生活。

    三个人心里都知道自己恐怕已经成了尚国梁的人质,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他们无力硬扛尚营士兵给他们带来的沉重压力。

    那些大炮、自发铳、强弓等强大的武备和尚营那些朝气蓬勃、孔武有力、训练有素的士兵给几个乡绅带来的震撼实在是惊人,他们完全被这一支新崛起的力量震慑住了。

    尚国梁答应要与几位乡绅进行一次深入友好的交谈,以确定今后尚营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位,就在几个乡绅焦急等待会议召开的同时,尚营又带着被煽动起来的佃户、贫农,分成东西两部分,分别攻击了竹山和保康两个县城,依靠强大的武器和多达四千多农民丁壮,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这两个县城,这两个县城的防卫力量连房县的一半都赶不上,在见识了大炮的威力之后,短短一日之内城里的头面人物就厚着脸皮无情的扔掉了大清国县令,开门投降。

    拿下了三县的县城后,尚国梁迎来了他有生以来最艰苦的工作—民政管理。

    三个县的人口达到了三万一千余人,耕地二十一万亩,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多达三十万亩。

    现在耕地的一大部分被大大小小的地主占据,尚营要平均地权,就不可避免的要与地主打交道,如何处理与地主们的关系成为摆在尚国梁案头的第一要务。

    如果像后世那样疾风暴雨般打土豪分田地,此时的条件并不具备。民智尚未开启,尚国梁没有足够的掌握先进理论并矢志不渝的干部去执行这样的政策,而且最重要的是,尚国梁预测到如果他这样做的话,将面临地主阶级疯狂的反扑,仅仅依靠分了田地有几分激情的农民,依靠组织力低下的贫农佃农是绝对不行的,尚营会倒在改造社会的萌芽里。

    拔苗助长的后果就是幼苗死亡,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