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夜行
字体: 16 + -

第51章 花灯与比对

    赵言恪两人到怀清池旁的时候,岸边已经摆满花灯。

    赵冰清兴高采烈,小跑过去在一堆各种各样的花灯里挑来挑去,放下这个,又瞄瞄那个,欢喜的不得了。

    老太爷赵守令由仆人扶着坐在怀清池旁边的长亭,闭目不语,他这个年过古稀的老人自然不会对放花灯感兴趣,只是依照嘉鼎除夕家家户户全家共放花灯的习俗跟着罢了。身为崇信军都尉的赵安庐也是如此。他手里拿着一壶半满的琼浆酒,坐在长亭的另一边自饮。

    随后,赵行笃赵言恪也漫步到了长亭。赵言恪见到那些五彩的花灯,也是有些惊奇,以前曾经见过不少,可是他从来没有自己放过。

    赵言恪转身,略显尴尬地问:“这个要怎么放?”

    赵行笃平静道:“点花灯和点灯笼的方式是一样的,里面都有蜡烛,只是花灯经过民间巧匠的制作,形态千奇百怪,点亮了就会特别好看。在之前的王朝,花灯都只是正月十五上元节这一天才有,只是嘉鼎开国先皇甚爱花灯,总是等不及上元之日,常常在除夕之夜在皇宫挂满花灯,后来民间纷纷效仿帝王,嘉鼎后来才有了除夕也要放花灯的习俗。有的州县往往从除夕之夜到上元结束都有灯会。”

    “哦,我以前见过灯会,可惜没好好赏花灯就被人赶出来了。”赵言恪不经意地说道。

    赵行笃面色平静。

    这时候,赵冰清已经点亮了几个鱼形花灯,两手提着几个在长亭跑进跑出,不一会,长亭近一半都被花灯照亮。

    赵行笃说道:“‘鱼’音同‘余’,所以鱼形花灯都取自‘年年有余’之意。”身旁的赵言恪点了点头,这里面的说道,他还是知道的。随后,赵言恪慢步走到一堆花灯中间,拣出一个粉色莲花状的花灯,取来烛火将里面的蜡烛点燃,莲花灯立刻照亮一片,此时已近深夜,莲花灯显得异常明亮。赵言恪双手托莲花灯,想挂在长亭上,却发现莲花灯周围光秃秃一片,无法挂上。

    这时候,赵冰清刚好挂完一盏灯回来,看到赵言恪的样子忍不住笑道:“真是笨呐你,莲花灯也有往上挂的?”

    赵言恪闻言一愣:“花灯不是挂的吗?”

    赵冰清白了他一眼,说道:“花灯有好多种的,这个叫坐灯,只能平放,不能挂的。”

    “花样真多”赵言恪似懂非懂地呢喃了一句,把明亮的花灯放在地上。

    赵行笃抚了抚额头。

    赵冰清起初听到那句已经是今天第三次听到的“这样啊”,想到之前的事,神色有些不自然,但看到那个人就那么把花灯放在空地上,立刻忘了不愉快的事,哈哈笑道:“不是这么放的。”

    赵言恪挠挠头:“不是平放的吗?”

    远处坐着的赵安庐看到这里的场景,也微笑起来。听到动静的老太爷睁开眼缝瞄了瞄,又闭上眼睛。

    赵冰清收敛笑意,走到那堆花灯花灯中间,摸出一支精致毛笔,又跑到还亮着的莲花灯旁,对还愣着的人开口问道:“哎,你有什么新年愿望吗?”

    “赵言恪一愣。

    我的...愿望吗?

    ......

    “呃,想不出来...”

    “怎么可能没有?好好想想,比如考取功名,武功盖世,抱得美人归什么的?”赵冰清歪着脑袋。

    “真的没有...要不就‘退敌关外’吧?”

    ““退敌关外”?这和你有什么关系?不好不好,换一个!”赵冰清想了想,晃了晃手中的毛笔,表示否定。

    “别的真想不起来...”

    话说到一半,赵言恪忽然顿住。

    赵冰清看到他的样子,睁大眼睛:“怎么了?是不是想到什么了?快说快说!愿望是什么?”

    赵言恪沉默了片刻,眼帘低垂,沉声道:“嗯,愿望的话,就‘北雁尽南归’吧。”

    “‘北雁尽南归’?嗯..听起来还不错,来,写上!”赵冰清想了想,把毛笔伸向赵言恪,笑道。

    “写哪?”

    “花灯上啊!”

    赵言恪“哦”了一声,接过毛笔,蹲下身,沉声屏气,伸手提笔。

    “长枪尽收时,北雁尽南归。”

    笔走龙蛇,一气呵成。写罢收笔,赵言恪执笔北望。

    在赵家从小被老太爷勒令练字的少爷小姐都瞪大眼睛。

    赵安庐也是一副惊喜的表情,就连闭目养神的老太爷也睁开了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花灯。

    赵冰清瞪大眼睛看了好久,半晌才转头问道:“哎,这字...谁教你写的?”

    “哦,一个老书生教我的,怎么了?”

    怎么了?

    赵行笃暗想:就算在赵老太爷的严厉要求之下练笔多年,自己也绝写不出这么苍劲有力入木三分的字。

    此时,赵行笃又想到那个一直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

    赵言恪,这么多年你遇到了什么人?又经历了什么呢?

    “好了,先不管这个了,把花灯给我。”赵冰清伸出双手。

    赵言恪疑惑地把花灯递过去。

    赵冰清拿着花灯,走到怀清池旁蹲下,慢慢把花灯放到水上。怀清池里的鱼在水里翘首游晃了片刻,仿佛是明白了花灯并不是饵食,无聊地散去。

    一阵风吹过,带着莲花灯远去。

    “传说把愿望写在花灯上,让它随风漂流,愿望就会实现。”

    赵言恪看着花灯在水上愈行愈远,直到上面的字也模糊不清。

    他呢喃道:“是这样吗?”

    赵行笃也不再站着,拿起几盏花灯,不知写了什么,一个个放在池面上。

    不一会,和仆人一起挂花灯的赵夫人和陈管家也到了池旁,想来如今偌大的赵府必定是百米一灯,夜如白昼。

    一阵风吹来,惊起远处的几只寒鸦,传来模糊的叫声。

    赵夫人紧了紧身上的貂裘。陈管家道:“夫人,我去叫人把火炉拿到这里来吧?”夫人点了点头,陈管家便又离开了。

    赵安庐见状,放下酒壶,起身走到夫人旁边,把身上的冬衣披在她身上,仿佛知道对方要拒绝,便抢先说道:“我在军营冷习惯了,又是练武之人。这点寒风不打紧的。”赵夫人便不再说话。

    赵言恪又点了几盏花灯,见花灯已所剩无几,只剩下几幅写对联的红纸,便对老太爷说道:“爷爷,来写几幅对联吧!一会我贴在府里。”

    赵守令起身缓缓走到赵言恪身旁,乐呵呵道:“写联可以,不过要我说你写。”

    “诶?为什么?”赵言恪不解道。

    “当然是你的字比我好看啊!”

    这自然是老太爷的玩笑话,赵言恪纵然和不知是何人的老书生学字多年,但不论怎样都一定不会比曾经是王朝元辅的赵守令更加炉火纯青。只是方才他看到赵言恪那几个略显笔力不俗的字,感到惊奇,便提出由孙子代笔一说。

    “啊?我的字怎么能和您相比?写完了贴出去还不得让别人笑话赵家?”

    老太爷摆摆手:“行了行了,就这么定了,对联由你来写。”

    赵言恪只得挠挠头。

    赵夫人方才没有见到儿子的字迹,所以对此十分惊诧,要知道,以前写对联一事老太爷从来都是亲自写就,从不例外。

    这时,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赵冰清饶有兴致地看着两人,赵行笃也是静静地等着。

    “小笃,这第一幅联就由你来吧。”

    正在一旁的赵行笃一愣,不由得看了看爷爷,后者也正看着他。

    赵行笃随之明白这是老太爷对自己文才的考验。

    闭目沉思片刻,赵行笃道:“既然今日刚下过雪,希望明年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吧。这一联,便写‘调风尽利千家笑,瑞雪无亏万户安’。”

    赵冰清听了立刻拍手道:“好,真好!”

    赵安庐不通文章,但也知道这一联应该算是还不错的一幅。

    老太爷眯眼听罢,缓缓点了点头。

    赵行笃松了口气,自己还算有点才思敏捷的。

    赵言恪听后,深吸口气,再提笔。长袖轻舞间。十四字跃然纸上。

    初次见到赵言恪行笔的赵夫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老太爷笑笑,继续道:“嗯,这一联便贴在府门口吧,这第二联,便贴在正堂外。言恪,提笔。”

    赵言恪提笔等待,众人精神一振。

    然而...等了半晌,也不见老太爷张口。赵言恪抬头问道:“爷爷,这第二联写什么?”

    赵守令抖了抖眉毛,呵呵一笑,:“写什么?老夫怎么知道?自己想吧,可别输给小笃哦!”

    众人一愣,随后终于明白过来。

    所以说,这春联,如今是他兄弟二人的比试?

    “啊?自己想?”赵言恪又愣了。

    赵冰清兴致显然比身在局内的两人还要高,碰了碰还拿着笔愣神的某人,调侃道:“啊什么啊。让你写就写,不会写不出来吧?嗯?”

    赵言恪低头沉思片刻,再提笔:

    “明臣正令行三府,乐士佳言过九州。”

    十四字毕。

    赵言恪乐呵一笑:“好了,可以贴啦!”

    无人应。

    赵言恪抬起头,发现除了赵冰清之外,其他人都是一脸震惊的表情,不由得一愣:“怎么了?”

    此时,赵守令才出声道:“妙哉!妙哉啊!想不到老夫还能见到如此好对。好一个正令佳言!哈哈哈!”

    一旁的赵行笃暗叹一声,赵冰清更是又说不出话来。

    赵言恪听后也笑了笑。

    这时,不远处升起了烟花,赵冰清见到,握着拳头欢呼道:“喔,好漂亮!”

    去取暖炉的陈管家刚好回来,看到这一幕,感叹道:“又老了一岁啊!”

    烟火照亮天边,也照亮众人的脸庞,在夜空中绽放,消逝。

    不言好坏,新的一岁,已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