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子夜行
字体: 16 + -

第46章 父子重逢事已非

    赵冰清见到赵安庐,立刻甜笑着伸出双臂扑进他怀中,喜道:“爹!”

    赵安庐也是面露笑容,把扑进怀中的女儿放下,说道:“冰清,你可算回来了,江湖好玩吗?有没有受什么委屈?”赵冰清皱皱小鼻子,哼道:“才没有呢!我现在可厉害了!再说,‘可算回来了’这种话,应该是我和爹说才对吧?你又好几个月不回家了!”赵安庐理亏,悻悻地笑了笑,也只有在这个他溺爱多年的女儿面前,他才会露出这种表情。赵冰清轻哼一声,又笑道:“这次,爹多在家里呆几日吧?赵安庐应道:“好好好,多呆几日。”

    说完,赵安庐望向坐在前方的妻子,赵夫人朝他笑了笑,夫君回来,她自然是十分高兴的,赵安庐也笑了笑,夫妻之间没有多说什么。随后,刘玄忠也起身道:“大哥,你回来了。”

    赵安庐嗯了一声,问道:“其他人呢?”

    赵冰清道:“半月前开始,小笃就在书房和爷爷读书,除了一些大事,平日都不会出来,爷爷要他明年开春应试科举。”

    赵安庐听了先是一惊,随后释然。

    爹终于还是要让小笃步入朝堂了吗?

    老太爷行事一向稳重,这么做一定是有他的打算,放下此事不考虑,赵安庐问道:“那..言恪呢?”

    刘玄忠道:“他刚才听女婢说大哥回来了,就立刻起身离开了,说要回房读书。”

    “哦?”

    几人都不再说话,气氛有些凝固。毕竟众人都是知道当年事的。

    赵安庐见状便岔开话题问道:“我听说府中前些天夜里出了事?是怎么回事?”

    赵冰清道:“是一个梁上君子,想到刘叔叔房里偷些物件,结果被刘叔叔发现,等我们赶去的时候,那盗贼已经被刘叔叔失手打死了。”

    赵安庐疑惑:“盗贼?失手打死?”

    他望向刘玄忠,见他只是低头不语。

    心中有了几分猜测,赵安庐笑道:“哦,原来只是个盗贼啊。”

    众人言谈几句,赵夫人母女便回房,屋内只剩赵安庐和刘玄忠。+

    “玄忠,那个盗贼是怎么回事?”

    刘玄忠答道:“是一个刺客,当日行刺于我,被我察觉将其擒住,只对大家说是一个梁上君子,没想到言恪一口咬定此人来自大梁杀手组织。”

    “哦?是这样?”赵安庐有些意外。

    “大哥,我总觉得言恪这孩子知道些什么,可又不好直接过问。唉,也不知这孩子这十多年过得如何。”

    赵安庐皱着眉头,寻思着一会过去和多年不见的儿子好好谈谈。

    “对了大哥,还有这个。”刘玄忠将前几日晚上的纸条递给赵安庐,赵安庐看了,立刻瞪大眼睛。

    纸条上只有一行字:

    “次年清明,大梁挥师,兵马五十。”

    “这...这纸条你从何得来?”赵安庐急忙问道。

    “是前几日晚上一个黑衣人以飞刀钉入我房中的,那人来去如风,我没能看清那人的脸。”

    “黑衣人?”

    “大哥,那个人速度极快,轻功极好,武道修为应远在我之上——他应该是专程来为我送情报的。”

    赵安庐沉思片刻,抬头问道:“玄忠,你到邢州的事都有谁知道?”

    “除了大哥你之外,就只有赵家的人了,连内人我都未曾告知。”刘玄忠说完,自己立刻感觉到了不对劲,皱着眉头看向赵安庐。

    赵安庐眯着双目道:“看来你也发现了问题。”

    刘玄忠仔细想了想,低声开口问道:“大哥,该不会是言恪他...”话未说完,但意思已然明了。赵安庐道:“不管事情究竟如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看来我们得早做准备了。”

    随后,赵安庐又对刘玄忠说起赵王近况,后者大喜过望。

    当日黄昏,赵安庐来到赵言恪门前,敲响房门。

    里面传来一声“请进。”

    赵安庐推开门,只见屋内,赵言恪坐在桌前,望着窗外出神,赵安庐顺着他的目光望去,见到窗外只有,光秃秃的桃花林,前几日下过的雪还有些铺在树枝上,黄昏的日光洒在上面,有种安静下的美丽。

    赵言恪轻声道:“明年开春,这些雪就会化掉,桃花还会长出来,而人亡故了,却不会再回来了。”

    赵安庐道:“嗯,大概梁军南下的时候,这里又会是一片桃花飘飞的景象了吧?到时候,不知道我嘉鼎又会死多少人啊。”

    二人沉默半晌。赵安庐问道:“你是怎么知道前几日夜闯赵府的那个人是大梁的暗谍?”

    赵言恪道:“在大梁有一叫“黑鸦”的组织,组织内的人一身黑衣黑帽,帽子前额的地方都用灰丝线绣着一只乌鸦图样,那人当时就是这个打扮。”

    赵安庐眉头紧锁:“在这种时候,他们来赵府意欲何为?”

    赵言恪缓缓说道:“嘉鼎有‘白鸽’,恐怕这‘黑鸦’就是大梁以江湖组织做幌子,用以制衡嘉鼎的手段吧?可能是大梁知情人想要在两国开战前,杀掉或者带走爹的一个家人,可能是小笃,冰清,也可能是娘亲。只要让爹对嘉鼎有所顾虑,不尽心尽力,梁国就可在战场上取得优势,我想,可能是这位‘黑鸦’之人随意进入一个房间碰运气,却不巧碰见身为嘉鼎节度使的刘叔叔,便想着除掉刘叔叔,相比爹而言,他觉得一个节度使更有分量,于是立功心切临时起意,却不想被刘叔叔察觉,就此送命。”

    赵安庐闻言深吸口气,方才他在正堂向刘玄忠问起此事,刘玄忠只说可能是大梁得知他的行踪故而策划刺杀行动,却没想过事情原委会是这样。此刻仔细想来,大梁不会不知自己的作用比起刘玄忠要大得多,所以言恪所说怕是八九不离十了。

    再想起刘玄忠的话,和夜送情报之事,对于自己的猜测,赵安庐已有八分确定。果然,言恪有着不少秘密。

    可能,言恪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故土吧?一个还不为人知的方式。

    此刻的赵安庐,如刘玄忠一样,没有提起往事,他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因为背对着他的,是一个和本人年龄极不相符的孤单背影。

    当年的赵言恪,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他如何知道叛国为何意?

    当年的赵安庐,还是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元帅。

    如今,孩子肩膀上,扛着许多的事情,许多人的期望。

    而大元帅赵安庐,已被人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