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文士崛起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开学典礼

    转眼间,东汉文院史无前例的扩招结束,文院学生的规模急剧增长。一年一度的开学典礼,在学院的孔子广场如期举行,一万多学生齐聚广场。他们列成方队,坐在地上。远远一看,黑压压的都是一片人头。

    那天,天气反常,来了“秋老虎”。天有些闷热,不少女生是穿着短裙、背心、吊带上场,白花花的肉露在外面。坐在旁边的男生,就都装着脖子疼,几乎三百六十度扭动颈部,明目张胆地看一些不该看的地方。这让崇尚非礼勿视的东汉文院院长王允心里很不爽。

    在开学典礼上,王允作为主持人,在主席台上最先讲话。他摸了摸自己半秃的头,咳嗽了几声,试了一下话筒。

    然后,在金秋送爽、天气很好之类的话后,王允开始列举东汉文院自创办以来的辉煌历史,出了多少司马、司徒、司空之类的高官;学院大师辈出,化学院院长蔡伦,其发明的“汉代造纸工艺流程”,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医学院的名誉院长华佗,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位利用麻醉技术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的外科医生。他创造的五禽戏体操,姿势优美,还有强身健体、治病防身之功效,目前已经在全国中小学生中推广……

    王允的报告又臭又长,主席台下面人太多太挤,有些人汗流浃背,有些人还闹肚子,臭屁熏天。微热的风,带着复杂气味的气体,在人群中慢慢移动,很多学生听着听着,就头一歪晕了过去。

    王允见主席台下面的学生异常安静,便提高了声调,开始大谈学生的生活作风问题,说:“子曰:非礼勿行,非礼勿视。举个例子,现在主席台下面的女生,裙子穿得一个比一个短,难道你们有意暴露自己的身体?你们男生一个个眼珠子都掉地上了……”

    台下那些没睡着的男生们发现,院长的想法竟然和自己一样,不禁笑了。

    “别笑了。”王允接着说:“文士一定要注意修身!只有修身,以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我决定,以后在东汉文院禁止女生穿超短裙……”

    “咳咳……”王允的话音刚落,在主席台上就坐的常务副院长董卓咳嗽了两声。

    听到董卓的咳嗽声,王允吓了一跳,突然意识到自己越权了,他很尴尬地转头问董卓:“我认为超短裙有伤风化,应该禁止,女生不能穿不过膝盖的裙子!董院长,你看呢?”

    董卓从骨子里就瞧不上王允那一套仁义道德,克己复礼,他认为这些都是垃圾。台下的男生,此时也一片哗然,议论纷纷,有的男生感叹道:这种福利都没有了,以后还有什么动力起床上课?

    董卓敏锐察觉到了“民意”,没有回答王允的问题,甚至看都没看王允一眼,喝了一口茶,用余光在主席台的领导席上扫了一圈。

    开学典礼时,东汉文院的领导一字排开,在主席台上就坐。座位离董卓最近的李儒会意,赶忙站起来说:“人与猩猩的根本区别,不是裙子的长短,而是看见长裙与短裙能否作不同的想象!”

    贾诩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不紧不慢地站起来说:“我看,不仅不应该禁止,反而要大力提倡!不管你穿长裙还是短裙,在东汉文院,只要好好学习,不穿也行嘛。”

    ……领导们发言完毕,王允很尴尬地发现,他刚才的提议,真的引起了公愤和众怒。

    “王院长,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子曰’几句就能解决问题的时代了,你应该考虑的,是要为那些衣不覆体的女生申请困难补助嘛。至于校规,还是别插嘴了。”董卓打开话筒,道。

    董卓的话中藏针,让王允颜面扫地。王允恨死了董卓,不过现在还不好跟董卓翻脸,只得很尴尬地自我批评:“我的思想落伍了,落伍了!”为了避免让自己更加尴尬,他赶紧结束自己的发言,说:“下面有请董院长讲话!”

    董卓发言:“今天的开学典礼,是欢迎大会,我爱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画外音:尤其是女学生)。我知道,学校有很多人有怨言,比如学生宿舍很旧,没有空调。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有些讲师工作五六年还只能住宿舍。这些困难,学院都在积极想办法。我还听校管队的同志汇报,最近校外有一些地痞流氓来学院捣乱。女生们要小心防范,不要单独一个人外出。男生们在学校要是遇到小流氓闹事,就群起而攻之,如果打死了人,我们法学院的老师帮你打官司!”

    董卓的讲话和王允相比,实在了很多。学生们听到最后一句,一个个热血沸腾,摩拳擦掌。

    董卓讲完话,蔡邕一阵小跑赶上主席台,代表东汉文院的导师发言,会场上响起更热烈的掌声。

    蔡邕说:“东汉文院自创办以来就有自由的传统,没有什么规矩。在东汉文院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成为文士,文士可以组建社团……”

    然后,蔡邕还介绍了东汉文院史无前例的“文魁星”大赛:经过一段时间基础课程学习后,任何文士都可以自由组团参赛,团队人数至少为七个文士,不封上限。学院会由四大导师为首,组成百人的导师评审团,进行层层选拔,根据最终获得的名气值确定东汉文院的“文魁星”。“文魁星”不仅是东汉文院的最高荣誉,奖励也是前所未有的大奖。

    蔡邕的话一出口,台下的学生炸开了锅,秦牧之站起身来问道:“为何是组团参赛?还规定要至少七个文士?”

    蔡邕说:“文魁星的选拔,不是选拔某一个文士,而是未来掌控东汉大陆气候的‘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正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什么北斗七星?跟春夏秋冬有什么关系?”

    “团队人数不设上限?这不是典型偏袒有钱有势的人吗?”

    “大奖是什么?是东汉文院四大美女吗?”

    ……

    蔡邕的话音刚落,台下更是炸开了,新生们议论纷纷。

    “肃静!大家肃静!!”蔡邕的发言结束后,并没有时间和能力做过多的解释,这些规则大都是董卓定下的。

    主持人院长王允宣布:“下面,请建宁二届新生的优秀代表——袁绍同学上台发言”。

    话音刚落,只见一身体魁梧的学生快步走上主席台。他穿着黑色的西服、打着灰色的领带,五官还算端正,浓眉大眼,脸上的笑容显示出他很自信。

    袁绍一上主席台,就慷慨陈词:“现在的时代,真是堕落了!我听说文院今年扩招,屠户的儿子,农民工……都跑来东汉文院了,不过,你们别以为你们考进了文院,就能和我们平起平坐。文魁星的头筹,我袁绍志在必得……”

    袁绍的讲话,明显就是欠抽型,台下嘘声一片。

    关羽一看,对秦牧之说:“这家伙那么大一脑袋,怎么不说人话呢?插标卖首耳?”

    “屠户怎么了?老子家里的张记黑猪肉,涿郡那家不爱吃?大哥,你一定要拿下文魁星,气死袁绍那王八蛋……”张飞气得连肺都快黑了,当场就想上台揍袁绍,被秦牧之给拉住了。

    学生会会长曹操更是揭了袁绍的老底:“袁绍和我一个高中的,这人志大才疏,凭什么代表我们?我是‘被代表’了。”说完,曹操站起身,准备离场。

    身边的许褚问:“开学典礼还没结束,你去干嘛?”

    “尿尿。”曹操吹着口哨,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操场。

    “袁绍的讲话,全程无尿点呀!”许褚道。

    “我和袁绍,闹翻了!他来到东汉文院,必然和我是死对头啊!”曹操道。

    原来,袁绍和曹操也是同学,他们上的是同一所贵族高中,原本还是朋友。但因为一件小事,两人闹翻了。

    有一天晚上,学校宿舍熄灯以后,月光如清水般洒在曹操的床头。曹操头疼,睡不着,于是约隔壁的袁绍翻学校围墙出去偷西瓜,准确一点说,是去瓜农的地里摘。

    袁绍那种家境的学生,没必要为几个西瓜而半夜溜出学校,还背上个偷的恶名。不过,禁不住曹操挽着袖子的一番长篇大论,比如“读书人摘农民几个瓜,不算偷”,“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别人的女人,睡起来更有一番滋味”……袁绍还是跟着去了,他一般对涉及到自己的事情就没有什么主见。

    两人说好了,袁绍负责去引开那看瓜的老头,跳进瓜地去摘瓜这种高危险强度的事情曹操亲自去做。但袁绍在瓜地外学了好几声野猪叫,也没见那老头有什么反应,月夜下静悄悄地只听到风在呼呼乱串。

    袁绍心中疑惑,难道今晚运气真的这么好,看瓜的老头今夜与姘妇接头去了?袁绍忍不住寂寞,也轻手轻脚地溜进了瓜田。他甚至觉得,曹操刚才说去瓜田摘瓜比较危险,是在骗他。

    曹操一手抱着一个大西瓜,转身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看见袁绍脸上痛苦的表情,变成了流淌的汗水。在白色的月光下,袁绍面目狰狞,他的右脚被一个夹黄鼠狼的东西卡住了。好在他穿的是私人订制的运动鞋,要是像刘备小时候那样穿的是草鞋,他的脚早给废了。袁绍这时才明白,曹操说去地里摘瓜比较危险是真的。

    “快把鞋子脱了,那老头刚起来小解,不要让他发现了。”曹操示意袁绍赶紧解鞋带。

    袁绍心里一慌,鞋带被打了个死结。他试着拔出自己的右脚,但疼痛感让娇生惯养的他马上放弃了这个念头。

    “用这把小刀,把鞋子割破,快!”曹操听到那老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赶忙扔给袁绍一把小小的弹簧刀。

    袁绍心疼他的运动鞋,犹豫不决。

    眼看着那老头已经快到眼前了,曹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大喊一声:“这里有偷瓜贼!”

    袁绍心里一惊,马上把脚强拉了出来。曹操见状,拉着袁绍一口气跑出三里地,回到学校。

    第二天,那个看瓜的老头却提着鞋子到学校,指名道姓投诉袁绍。

    曹操不知道,袁绍的鞋是家里为他订做的,后跟上刻着袁绍的名字。袁绍没有理解曹操“激将法”的苦心,认为曹操当时是在陷害害他,跟曹操就此翻脸了。

    后来,当地维持治安的捕头还介入了此案,可见事情的严重性非同小可——结果,瓜地的老头因私自在瓜地里放置夹子,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被行政拘留十天。

    “由此可见,袁绍可不是个省事的主啊,他到了东汉文院,学院里必定会鸡犬不宁,我们早作准备!”在公共厕所里,曹操一边提着裤子尿尿,一边对跟来的许褚说:“文魁星,我要拿来送给文姬师妹的,现在看来要打败袁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