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铁血辽东
字体: 16 + -

第177章 大势已去(四)

    崇祯自言道:“尸位素餐文武官,闭门不纳忘宗亲。折转南宫太庙进,愧对祖先不肖孙!

    一个人来到了太庙,面对着祖先的排位,自愧的落下伤心的眼泪。祖先呐,祖先!可叹你挣下这锦绣江山,一旦丧在你儿孙之手!崇祯呐,崇祯,这江山丧在你手也!大明江山丧崇祯,只为宠用奸佞臣。上行下效成习惯,不顾廉耻顾金银。太平年吃太平俸,事到临头变了心。大臣执政皆如此,遍地狼烟国不存。文官要钱武惜命,断送孤王锦乾坤。哎呀且住!我想李闯杀进宫来,必要焚烧太庙。孤王死后,后何面目见先王于地下。看那厢现有笔砚,我不免晓谕李闯便了!

    孤自登基国政乱,实无面目见先人。出离太庙往前奔!一琢磨我得提首诗留作纪念吧!

    “崇祯遗笔,晓谕自成:朕与你留殿宫,你与朕留太庙,莫杀我民!”提完诗后一个人往后面溜达去也。

    再说大太监王承恩不见圣驾哪厢存,急急忙忙往前奔!

    霎时间只觉得天昏地暗,社稷倾宫阙破好不惨然!披发遮面往前趱,又只见王承恩站在面前。

    王承恩一见是崇祯,说道:“万岁保重!”

    崇祯问道:“王承恩,外面怎么样了?”

    王承恩:“流寇进攻皇城,襄成伯众寡不敌,战死棋盘街啦!”

    “哎呀!听说是李国桢尽忠血染!点点珠泪洒胸前。襄成伯一死,国家休矣!你不去逃生,前来做甚?”

    王承恩道:“奴婢特来保驾,只要有奴婢三寸气在定保万岁无忧亦。”

    “朕已成了孤家寡人,你还保的什么“驾”?快快逃命去吧!”

    “万岁说的哪里话来?奴婢身受国恩,岂能一人逃命?你我君臣,要死也死在一处!”

    “苦之极矣!前面什么所在?”

    王承恩看了看道:“乃是煤山的便是。”

    崇祯:“速速带路。这时候顾得泪流满面,海宇崩国家乱何处平安?王承恩带路往前趱!不觉到寿皇亭一带煤山。”

    王承恩叹道:“来此已是煤山。请万岁休息片时。待奴婢想一良策,保护万岁逃出皇城,再图后举。”

    崇祯叹道:“哎呀且住!难得王承恩如此忠心。只是国家已破,海内分崩,我焉能一人逃走?也罢!看那旁有一槐树,孤就在此归天吧!王承恩,快去打探李闯兵势如何,速速报与朕知。”

    王承恩说道:“万岁可要想开啊,别放在心上,待逃出以后在做主张,奴婢去去就回。”

    崇祯:“你去呀”!

    王承恩:“奴婢就去。”

    崇祯:“你快些去呀!”

    王承恩:“奴婢去也!”

    王崇恩就觉得崇祯有些反常,不知吉凶祸福啊!

    崇祯见王承恩要走,自语道:“看此情形,大势去矣。想我也是一朝人王帝主,难道说我还落在闯贼之手么?我不免咬破指尖,修下血诏,晓谕闯贼,保护孤的好子民,也就是了。含悲泪将衣襟急忙扯断,咬牙关破中指鲜血不干。”

    崇祯提的血书大意如下:

    “德薄承天命,登基十七年。朕非亡国主,误国有谗奸。

    去冠发覆面,缢死在煤山。尸体任碎灭,百姓要垂怜!”

    洪武爷创天下传留已遍,

    传流了三百年锦绣江山。

    都只为先王爷宠信太监,

    魏忠贤与王振朋比为奸。

    闭言路塞贤门朝政不管,

    传到了我崇祯承继江山。

    朱由检未登基国政已乱,

    勉精神图励治一十七年。

    初登基灭却了掌宫太监,

    (二黄三眼)并非是我朝中无有能贤。

    恨只恨那李闯山西造反,

    满朝中文武官尸位素餐。

    边报来文班臣心惊胆战,

    武班中一个个袖手旁观。

    最可叹周遇吉尽忠殉难,

    最可叹李国桢战死棋盘。

    巩永固空有那忠心肝胆,

    怎奈他赤手空拳难擎天。

    曹化淳献彰仪九城混乱,

    赐白绫皇后贵妃一个个命染黄泉。

    怕的是儿女们白璧有玷,

    因此上将公主剑劈阶前。

    并非是孤心忍搜宫杀院,

    自古道破巢下复卵已见,国亡君死份所当然。

    为国政并未曾失于勤勉,

    只落得口无言默对苍天。

    破皇城神鬼哭天昏地暗,

    也是孤气数终披发跌足独一人来在煤山。

    到如今孤有罪皇天实鉴,哭也枉然,临死心酸。

    在煤山只哭得肝肠寸断,

    望长空洒血泪湿透衣衫。

    到如今大势去谁人怀念,

    复社稷整江山难上加难。

    今日里在煤山为国殉难,

    望空中遥叩拜先帝龙颜。

    不孝孙朱由检才疏学浅,

    愧对那祖先们创业艰难。

    叩罢头解丝绦挂在一棵歪脖树上,把宽大的袍子蒙在自己的脸上,怕死后见到列祖列宗无脸以对,而后是自寻短见。

    王承恩打探到消息回来见崇祯,等看到在煤山一一棵歪脖树上吊着个人,身穿黄袍金帽。啊!这不是万岁吗!果然是我主爷命丧煤山。

    王承恩哭的跟泪人相似,万岁啊!您老果然自缢身死。看那旁还有一树,我不免跟随万岁前去,也落得个青史名标,万古流芳。万岁慢走,王承恩保驾来也!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

    据说崇祯当时衣冠不整,连龙靴都跑丢了,可见当时有多么狼狈。

    煤山后来改为叫景山,为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举行了最萧条的“国葬”:没有追悼会,没有纸钱与哀乐,甚至没有一副像样的棺材板。景山,成了崇祯的露天坟墓。崇祯皇帝在煤山上上吊的时候写了一封血书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大意是说自己所以成为了亡国之君,都是被臣下所误,现在死了也无脸到地下见祖宗,只有取下皇冠,披发遮面,任你们分割尸身,只是不要去伤害百姓。之后崇祯皇帝就吊死殉国了。

    那么如何评价这位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呢’

    首先,崇祯是个亡国皇帝,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奇怪的是,他是一个比较不挨骂的亡国之君。

    其实在崇祯即位,正直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内有黄土高原上百万农民造反大军,外有满洲铁骑,虎视耽耽,山河冷落,烽烟四起。

    他决事果断,雷厉风行,如处理阉党一案,也有心细多疑,优柔寡断之一面,如关于是先攘外抑或先安内,一直拿不定,遂误国家;既有刻薄寡恩翻脸无情之一面,也有多情柔肠之一面,对周后互敬互爱;

    他自制极严,不耽犬马,不好女色,生活简朴;他也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但刚愎自用,不能做到虚怀纳谏;他知人善任,如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具一代文武全才,任用他们时,言听计从,优遇有加,一旦翻脸,严酷无情,果于杀戮,导致用人不专,出现崇祯朝五十相局面;

    他悯恤黎民疾苦,常下诏罪己,但搜刮民膏,加派无度,趣百姓于水火;他励精图治,经常平台招对,咨问政之得失,与臣下论讨兴亡之道,为政察察,事必躬亲,欲为中兴之主主,但求治心切,责臣太骤,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断绝常谓所任非人,终成孤家寡人,至于煤山殉国,从死者唯一太监耳。只能说他生不逢时啊!

    那么崇祯写给吴三桂发去的诏书已经过去许久,为何吴三桂却迟迟未到呢?

    在古代或者说现代,忠义什么都有前提,这也是为什么朝代会变,假如国家强盛,君威自在,那么就会忠君,否则就会为自己考虑,是投明主还是另选明主还是自立为王。

    而吴三桂一开始是要救崇祯的,证明此人起初还算不错,只是还没来得及进京勤王,李自成就进了北京,因此他就无力回天,至于后来么就是人心的变换了,这也不必说。

    另外说一句吴三桂打不过李自成,原本吴三桂是不想降清的,只是想利益合作借清打李自成,结果打不过,清乘机胁迫,所以说吴三桂是救不了,三方势力,清朝实力要胜过李自成的农民军,而农民军强于关宁铁骑。吴三桂比孙猴子都精,他也出了山海关,慢慢悠悠的离北京城还有百八十里地便听说崇祯自缢煤山,死了!

    吴三桂入卫京师不成,返回山海关屯驻。他焦灼、苦闷;往事、眼前的种种事变,都涌上了心头……

    自投身行伍以来,三桂一直驰骋于辽西大地,与清兵长年周旋。他以防边固疆自任,自恃关隘坚固,加之辽兵勇悍,料清兵也难以突破。他忧虑过时局艰难,却不曾想到农民军会如此迅速地把建都达两百余年的北京攻破,也不能想像庞大的明兵和众多如云的将官竟是如此不堪一击!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

    昨天,他还是堂堂的总兵官、平西伯,而今天,君王是亡国之君,他是亡国之臣。他又想到自己的家,父母与妹妹等亲人三十余口尚在北京,生死未明,吉凶未卜。一阵阵悬念而产生的隐忧撕扯着他的心。他这时才感到自己真成了一个无国无家之人。他想到这里,不禁茫然,悲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