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齐心协力
总而言之吧,这二位可都是念过大书的人,肚子里踹满了学问,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就在这屋子里呛呛没完了。
这还不说,孙承宗一日两、两日三,每天都找王在晋谈心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上到天文、下到地里、中到人和、阴阳八卦、相面抽签、刮痧拔罐、足疗按摩、外带啪啪啪。孙承宗把事例掰开了、揉碎了,恨不得就差当着王在晋的面自杀了。一连一多星期,最终孙承宗还是未能说服王在晋。这王在晋可真够拧的了,估计上辈子是拧种投胎,要是换个人也许就能同意。不过也说明王在晋在立场原则方面当仁不让,是个坚守原则的好干部、好同志,是大明日后重点培养的骨干。
人家王在晋就是认死卯,就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我就不听邪,就是你孙承宗说出花来我也绝不推翻我的主张。当面对孙承宗说:“钦差大人,你对我确实不错,咱们哥们弟兄触的倒也不错,别在因为公事伤了咱们弟兄的感情。你也别听那袁崇焕的,他算个啥,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知县出身么,打过多少仗,立过多少功劳,一样也没有吧。就凭他肚子里那点墨水还运筹帷幄那,扯他妈淡吧。要不是冲您老的面子上早就日了他袁崇焕了,还留着他到现在?
王在晋这劲头十足,整整跟孙承宗对付一多星期,是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具体也不知道这二位怎么唠的,总而言之孙承宗就是未能说服王在晋。最后把孙承宗气的胡子翘起多老高,腿肚子气的直拧劲儿,对王在晋言道:“好、好、好,老夫我为官几十载就没碰到像你这样拧的人,搭着我年纪还小点,今天算是领教了。我是看出来了,你这是跟我两玩轮子是吧。得嘞!我治不了你,总有治你的地方。明日老夫我就回京面圣,最终结果由圣上定夺。”
王在晋把嘴一撇,心里说话:“那好,这破经略我他妈早就不想干了,正好找个理由把我给换了,你们爱谁干谁干,老子我是猪八戒摆手--不伺候(猴)。”
就这样,老头子孙承宗第二天一大早带领原班人马回转北京,不回去不行啊,在这呆着多搓火呀,反正也和王在晋撕破脸了,干脆舍得一身剐敢把同行拉下马,看来同行就是冤家啊!王在晋更是得理不饶人,你孙承宗走了最起码得送送吧。可人老人家理都不理,爱走你就走,本老人家没闲工夫送你。
等到了北京之后,孙承宗先到了内阁打过招呼,时任首相的正是叶向高,孙承宗就把此番前往辽东的始末缘由跟老叶完完整整的讲述一遍。
说完之后,只见叶向高不听则可,听罢之后是蹦了三蹦,把孙承宗吓了一跳。叶向高心里极为不痛快,暗自思寻:“好你个王在晋,居然连帝师都不放在眼里,真想要你的命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冷静下来又没下狠手:“不可、不可,毕竟王在晋也是国家栋梁,不可义气用事。”转回头好言安慰帝师:“老弟,不要与那无知之人一般见识,消消气,老哥我一定会为你出这口气的。”
孙承宗摆了摆手说道:“老哥,并非老弟我鼠肚鸡肠、斤斤计较。平心而论,我与那袁崇焕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可我为什么赞同他的想法和观点,就是因为人家说的在理,说的对,符合现阶段辽东局势。而王在晋的想法比较幼稚,是低能儿的表现,我是一百二十个不同意。”
叶向高言道:“那好,老哥相信你的调查结果,我代表内阁全体成员大力支持你,会为你撑腰的。事不宜迟,咱们明日就上表当今,最后由当今圣上来决定。”“就这么招了!”孙承宗这才出了这口胸中的恶气。
第二天一大早,二人带着前方收集来的一首资料朝见天启帝。
天启皇帝听说了,帝师孙承宗打辽东回来了,也想早日知道前方具体回事什么情况。正琢磨不定的时候,内使臣来报,说是首府叶向高与陛下恩师孙承宗前来晋见。天启闻听大喜,赶紧叫二位进来。二人见皇帝行罢大礼垂手站立两厢,天启帝今天心情格外的好:“二位卿家不必多里一旁落座便是。”
二人这才落座。
天启帝对孙承宗说道:“帝师,此番前去辽东调查,结果可出否?”孙承宗忙的站起身来,一拱扫地言道:“启奏我主万岁,老臣一去月余,获得大量有关辽东的信息。至于双方谁说的对,谁说的错,老臣心里早已有了主意。”
“那好,帝师快快与朕将来。”
于是,孙承宗把跟叶向高那套嗑又跟天启讲了一遍。天启好像入了神一样,一会皱皱眉头,一会捧腹大笑,有些东西是天启帝从来没听过的,显得兴趣十足。等孙承宗讲完,叶向高继续补充。总之,二人目的就是调离王在晋,重用袁崇焕。
天启帝对于外部事务根本就不懂行,只要人家说一就是一,人家说二就是二,横是不能自己老师混弄自己吧。最后同意他们二人的意见,并恩准孙承宗为代理辽东经略,接替王在晋的职务。孙承宗很高兴,看来这徒弟没白疼,还是听老师的话。
挑良辰、择吉日,孙承宗走马上任辽东经略兼兵部尚书衔。另外,皇上亲自加封太子太保。临行前天启帝还亲自相送,拉住帝师的手说道:“恩师,此一番担当辽东经略可要多多保重身体,恩师年事已高恐体力难支,如若不行就返回京师养老才是。”
孙承宗叩拜于地:“吾皇万万岁,老臣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有多大本事,小小辽东何足道哉,万岁只管坐享紫金。”
由于首辅叶向高给孙承宗深深的鞠上一躬:“年兄真乃国家之栋梁,大明之保障,在辽东遇到困难直管与我讲来,小弟一定顶力支持。”
其他众人也假意嘘寒问暖,孙承宗带领家丁护卫以及一万新招募的军兵开赴辽东,若问孙承宗二次赴辽会有何作为。
孙承宗二赴辽东,这回可跟第一次来截然不同,上一次是代表皇上来视察辽东工作,而这一次是以辽东经略身份前来走马上任。孙承宗心里较劲,既然挑明王在晋的不是,那么自己必须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计划实施,在辽东做一番大事,也好对得起皇上。别看老头子今年快六十岁了,还有骨子尚武精神,也好斗。
暂时把治所定在山海关,便于前后呼应,往前可以纵深200里到宁远,守的话后方会有京蓟部队的支援。袁崇焕在前屯驻防,只等待孙承宗再次到来好有大的动作。等来等去,终于等到好消息,新到辽东经略孙承宗已经驻进山海关,派专人前来掉袁大人前去有事商量。袁崇焕大喜,此乃天助我也。把祖大寿与何可纲叫来,让他二人一同前往拜见经略大人。
三人打马飞驰到了山海关,走进帅厅。
孙承宗说实在的离别数日还真想这几位,在一起时间短没处够。孙承宗一见是他们几人十分高兴,早把酒饭摆下,“本帅久候多时矣,就等你们几位列席了,不过今日我要给你们几人引荐一人。”
说完一击掌,打屏风后面转过一人,此人来到大家面前,先是给孙承宗见礼,而后抱腕当胸对三人说道:“几位可认识在下否?”
三人先是一愣,互相看了看,突然祖大寿一拍脑门似乎想起什么来:“哎呀,如果我没认错的话,你不是赵率教吗!没想到你怎么会在这啊?
这可真是两山到不了一起,两人总有见面的机会啊。”何可纲经祖大寿一提醒也恍然大悟,“对、对、对,你我在广宁还有一面之识,你不是任左部游击么,我当时任守备。”这里只有袁崇焕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不知道这赵率教是何许人也。
赵率教可是一把好手,日后乃是袁崇焕手下的得力干将,咱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赵率教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任指挥佥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率教中武进士,任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历任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后来因被人弹劾而被罢官。在努尔哈赤起兵攻打明朝辽东地区后,明朝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因此赵率教率众随叔祖赵梦麟出征,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拔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被后金军攻破,赵率教潜逃,侥幸免于死罪。后来归隐在河北遵化一带,不知是谁告诉了孙承宗。孙承宗得知此人的下落深感意外,知道此人绝非一般,虽然战败潜逃那都是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加追究。
于是孙承宗在皇上面前特意提拔和开脱了赵率教,加封赵率教副将之职。
这还不说,孙承宗一日两、两日三,每天都找王在晋谈心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上到天文、下到地里、中到人和、阴阳八卦、相面抽签、刮痧拔罐、足疗按摩、外带啪啪啪。孙承宗把事例掰开了、揉碎了,恨不得就差当着王在晋的面自杀了。一连一多星期,最终孙承宗还是未能说服王在晋。这王在晋可真够拧的了,估计上辈子是拧种投胎,要是换个人也许就能同意。不过也说明王在晋在立场原则方面当仁不让,是个坚守原则的好干部、好同志,是大明日后重点培养的骨干。
人家王在晋就是认死卯,就是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我就不听邪,就是你孙承宗说出花来我也绝不推翻我的主张。当面对孙承宗说:“钦差大人,你对我确实不错,咱们哥们弟兄触的倒也不错,别在因为公事伤了咱们弟兄的感情。你也别听那袁崇焕的,他算个啥,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知县出身么,打过多少仗,立过多少功劳,一样也没有吧。就凭他肚子里那点墨水还运筹帷幄那,扯他妈淡吧。要不是冲您老的面子上早就日了他袁崇焕了,还留着他到现在?
王在晋这劲头十足,整整跟孙承宗对付一多星期,是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具体也不知道这二位怎么唠的,总而言之孙承宗就是未能说服王在晋。最后把孙承宗气的胡子翘起多老高,腿肚子气的直拧劲儿,对王在晋言道:“好、好、好,老夫我为官几十载就没碰到像你这样拧的人,搭着我年纪还小点,今天算是领教了。我是看出来了,你这是跟我两玩轮子是吧。得嘞!我治不了你,总有治你的地方。明日老夫我就回京面圣,最终结果由圣上定夺。”
王在晋把嘴一撇,心里说话:“那好,这破经略我他妈早就不想干了,正好找个理由把我给换了,你们爱谁干谁干,老子我是猪八戒摆手--不伺候(猴)。”
就这样,老头子孙承宗第二天一大早带领原班人马回转北京,不回去不行啊,在这呆着多搓火呀,反正也和王在晋撕破脸了,干脆舍得一身剐敢把同行拉下马,看来同行就是冤家啊!王在晋更是得理不饶人,你孙承宗走了最起码得送送吧。可人老人家理都不理,爱走你就走,本老人家没闲工夫送你。
等到了北京之后,孙承宗先到了内阁打过招呼,时任首相的正是叶向高,孙承宗就把此番前往辽东的始末缘由跟老叶完完整整的讲述一遍。
说完之后,只见叶向高不听则可,听罢之后是蹦了三蹦,把孙承宗吓了一跳。叶向高心里极为不痛快,暗自思寻:“好你个王在晋,居然连帝师都不放在眼里,真想要你的命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冷静下来又没下狠手:“不可、不可,毕竟王在晋也是国家栋梁,不可义气用事。”转回头好言安慰帝师:“老弟,不要与那无知之人一般见识,消消气,老哥我一定会为你出这口气的。”
孙承宗摆了摆手说道:“老哥,并非老弟我鼠肚鸡肠、斤斤计较。平心而论,我与那袁崇焕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可我为什么赞同他的想法和观点,就是因为人家说的在理,说的对,符合现阶段辽东局势。而王在晋的想法比较幼稚,是低能儿的表现,我是一百二十个不同意。”
叶向高言道:“那好,老哥相信你的调查结果,我代表内阁全体成员大力支持你,会为你撑腰的。事不宜迟,咱们明日就上表当今,最后由当今圣上来决定。”“就这么招了!”孙承宗这才出了这口胸中的恶气。
第二天一大早,二人带着前方收集来的一首资料朝见天启帝。
天启皇帝听说了,帝师孙承宗打辽东回来了,也想早日知道前方具体回事什么情况。正琢磨不定的时候,内使臣来报,说是首府叶向高与陛下恩师孙承宗前来晋见。天启闻听大喜,赶紧叫二位进来。二人见皇帝行罢大礼垂手站立两厢,天启帝今天心情格外的好:“二位卿家不必多里一旁落座便是。”
二人这才落座。
天启帝对孙承宗说道:“帝师,此番前去辽东调查,结果可出否?”孙承宗忙的站起身来,一拱扫地言道:“启奏我主万岁,老臣一去月余,获得大量有关辽东的信息。至于双方谁说的对,谁说的错,老臣心里早已有了主意。”
“那好,帝师快快与朕将来。”
于是,孙承宗把跟叶向高那套嗑又跟天启讲了一遍。天启好像入了神一样,一会皱皱眉头,一会捧腹大笑,有些东西是天启帝从来没听过的,显得兴趣十足。等孙承宗讲完,叶向高继续补充。总之,二人目的就是调离王在晋,重用袁崇焕。
天启帝对于外部事务根本就不懂行,只要人家说一就是一,人家说二就是二,横是不能自己老师混弄自己吧。最后同意他们二人的意见,并恩准孙承宗为代理辽东经略,接替王在晋的职务。孙承宗很高兴,看来这徒弟没白疼,还是听老师的话。
挑良辰、择吉日,孙承宗走马上任辽东经略兼兵部尚书衔。另外,皇上亲自加封太子太保。临行前天启帝还亲自相送,拉住帝师的手说道:“恩师,此一番担当辽东经略可要多多保重身体,恩师年事已高恐体力难支,如若不行就返回京师养老才是。”
孙承宗叩拜于地:“吾皇万万岁,老臣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有多大本事,小小辽东何足道哉,万岁只管坐享紫金。”
由于首辅叶向高给孙承宗深深的鞠上一躬:“年兄真乃国家之栋梁,大明之保障,在辽东遇到困难直管与我讲来,小弟一定顶力支持。”
其他众人也假意嘘寒问暖,孙承宗带领家丁护卫以及一万新招募的军兵开赴辽东,若问孙承宗二次赴辽会有何作为。
孙承宗二赴辽东,这回可跟第一次来截然不同,上一次是代表皇上来视察辽东工作,而这一次是以辽东经略身份前来走马上任。孙承宗心里较劲,既然挑明王在晋的不是,那么自己必须按照事先预定好的计划实施,在辽东做一番大事,也好对得起皇上。别看老头子今年快六十岁了,还有骨子尚武精神,也好斗。
暂时把治所定在山海关,便于前后呼应,往前可以纵深200里到宁远,守的话后方会有京蓟部队的支援。袁崇焕在前屯驻防,只等待孙承宗再次到来好有大的动作。等来等去,终于等到好消息,新到辽东经略孙承宗已经驻进山海关,派专人前来掉袁大人前去有事商量。袁崇焕大喜,此乃天助我也。把祖大寿与何可纲叫来,让他二人一同前往拜见经略大人。
三人打马飞驰到了山海关,走进帅厅。
孙承宗说实在的离别数日还真想这几位,在一起时间短没处够。孙承宗一见是他们几人十分高兴,早把酒饭摆下,“本帅久候多时矣,就等你们几位列席了,不过今日我要给你们几人引荐一人。”
说完一击掌,打屏风后面转过一人,此人来到大家面前,先是给孙承宗见礼,而后抱腕当胸对三人说道:“几位可认识在下否?”
三人先是一愣,互相看了看,突然祖大寿一拍脑门似乎想起什么来:“哎呀,如果我没认错的话,你不是赵率教吗!没想到你怎么会在这啊?
这可真是两山到不了一起,两人总有见面的机会啊。”何可纲经祖大寿一提醒也恍然大悟,“对、对、对,你我在广宁还有一面之识,你不是任左部游击么,我当时任守备。”这里只有袁崇焕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不知道这赵率教是何许人也。
赵率教可是一把好手,日后乃是袁崇焕手下的得力干将,咱们简单的介绍一下。
赵率教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任指挥佥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率教中武进士,任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历任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后来因被人弹劾而被罢官。在努尔哈赤起兵攻打明朝辽东地区后,明朝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因此赵率教率众随叔祖赵梦麟出征,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拔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被后金军攻破,赵率教潜逃,侥幸免于死罪。后来归隐在河北遵化一带,不知是谁告诉了孙承宗。孙承宗得知此人的下落深感意外,知道此人绝非一般,虽然战败潜逃那都是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加追究。
于是孙承宗在皇上面前特意提拔和开脱了赵率教,加封赵率教副将之职。